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出题,教师可以在每列原题基础上补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本课中没有借助操作活动直观呈现,思考过程的表征图没有体现,只是增加抽象性,以说的方式提高思维水平,注重计算方法择优快捷熟练,注重算式资源中数学思想渗透,培养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设计意图:此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多组练习后,让学生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并加以熟练,分析关系,发现规律,创造算式等方式是对学生应知应会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提高。】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1.在进行分类整理以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观察,如15-6=17-8,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中除了十位上是1,其他几个数都不相同,这样的算式还有吗?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