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促织》阅读理解答案

《促织》阅读理解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教学目标

  1 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

  2 感悟小说主旨;认识封建社会的吏治黑暗。

  3 品味朴素、自然、准确、传神的语言;积累文言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小说主题的深刻性、题材的现实性、情节的曲折性;积累文言知识

  难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和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3。

  教学媒体

  PPT Word批注

  教学设想

  本学期文言文篇目偏少,学生文言基础肤浅,《促织》是文言短篇小说,既要当小说去鉴赏,又要当文言来实学。《画皮》《狼》学生也许不陌生,以《聊斋志异》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屡屡放映。电影电视《聊斋》故事学生或许比较熟悉,对蒲松龄应有所了解。但面对文言文字,文言字法词法小说章法主旨表现手法等也许存在困惑。因此,要求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反复自读熟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课堂上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织》文言文知识相对较集中,且具备文言典型例子,需要学生发现并归纳整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由几幅对联名人名言道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2 《聊斋志异》题解

  二 速读课文,概述故事,理清情节

  三 研读课文,探究小说主旨

  (一)你认为小说情节中最悲惨的是哪部分?

  成名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他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二)成名的儿子才九岁,小小年纪为什么要投井自尽?

  (三)不就是一只小小的蟋蟀吗,值得为它赴死吗?

  它究竟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

  文中哪些文字交待这只蟋蟀重要并主宰着成名一家人的命运?

  是蟋蟀主宰着成名一家的命运吗?

  你感到最寒心的是哪个细节?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成名为什么如此冷酷?是冷酷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什么?

  (四)成名儿子如果没有活转,你认为对于一个九岁孩子的死谁该负责?

  罪魁祸首是谁?

  (五)成名儿子最后“复活”了,成名也“因祸得福”,这可信吗?

  为什么作者又要这样安排?

  成子化虫复活,成名作了秀才发家致富了,值得高兴吗?

  (六)你能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创作意图和小说主旨吗?

  (七)你是怎样看待篇末评论的?

  板书--情节 主旨

  《促织》教学设计

  四 小结

  1 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促织”串联整个故事情节。

  2 借古讽今的笔法,借明朝喻清朝(讽刺揭露贪官虐吏),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虚实结合,主题深刻。

  3 心理描写,细腻合理,情景描写,逼近生活。

  五 课后准备

  1 本文语言精练,词汇丰富,句式多样化。无论是叙述故事,描写场面,还是人的对话,作者所调遣的语言,都能曲尽其妙,恰到好处。精读品味其妙。

  2 发现整理文言字词句知识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精妙,交流课前整理的文言基础知识

  一 品味语言精妙

  (一)品读第4-7节。

  (二)《聊斋志异》有几种版本,文字各有出入,试对照阅读下列例子,比比优劣。

  1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课本)

  寻之多时,绝无踪响。(《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2 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课本)

  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二 师生互动,修订补充文言基础知识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3 一词多义

  4 动词的特殊用法

  5 其他词类活用现象

  6 倒装句

  7 省略句

  8 疑难词句解读

  三 最后归纳

  明天学习《促织》。但愿互动生动活泼,教学相长。新增Word批注,新颖,且一定效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