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

来源:爱go旅游网

  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故事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描述了一个爱葫芦的人种葫芦时,只知道要葫芦果实,不知道要杀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其中不仅蕴涵了“果实与叶子密切联系”的自然常识,而且更渗透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光看点,要看面”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学会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是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图片、做成小葫芦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葫芦”。

  出示实物“葫芦”,提问:这是什么?(板书:葫 芦)指导分析字形和书写。课件出示:一(       )葫芦,请学生填空。引导出: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轻声读课文。

  读第一遍,要注意读准生字的音,不丢字,不添字。

  读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听范读,理解课题。

  听范读时要注意,“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听后回答。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带圆点的词要重读,强调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

  (三)按自然段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读后说一说。

  2.自己读读第二、三句话,找一找句子中写了葫芦的什么?(板书:藤、叶、花、葫芦)用了哪些词语写藤、叶、花、葫芦的?(板书:细长的、满了、绿、几朵、雪白的、小、几个),用上这些词语后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用上了“绿、雪白的”你知道叶子和花的什么?(颜色)用上“细长的”、“小”,你知道藤、花和葫芦的什么?样子用上“满了”、“几朵”、“几个”,你知道什么?叶子茂盛,开几朵花,就挂几个果,这棵葫芦长得很好。)

  3.教学生字:藤 字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字的?

  4..指名看第一幅图说说葫芦长得什么样?

  5.指名读前三句,要把葫芦长得很好的意思读出来。

  6.这棵葫芦的藤又细又长,叶子又多又绿,藤和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可是种葫芦的人只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请读第四、五句话,然后回答。

  要引导学生从句子中的词语“多么可爱”、“每天”、“几次”和第一幅图中种葫芦人的神态两个方面去说。

  7.读全段。把葫芦长得好,种葫芦的人只喜欢小葫芦的意思读出来。

  (四)指导书写。

  比较”挂”和“哇”这俩个字,教师要从字形、字义、字音这几方面去教学。教师范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一是枯黄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那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得不到葫芦呢?

  (二)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种葫芦的人看见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表现的?(表现包括动作和语言)读后回答。随着学生回答,(板书:一些蚜虫)

  (1)指导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声音要轻一点。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盯”和“自言自语”的意思。(利用插图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盯”字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字的,出示  叮  钉  酊  看字形猜一猜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呢?

  2.想象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是什么样子的?按想象去读那个人是怎么表现的句子。

  3.自己读全段,边读边想:你从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了些蚜虫是怎么想、怎么表现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种葫芦的人是不知道叶子长虫和葫芦长得好坏有关系。)

  过渡:还从哪里看出他不知道呢?请看下一段。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邻居是怎么说的?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

  “邻”字组词    左邻右舍    邻里

  2.指导看第二幅插图,观察他的面部表情之后,指名用对话方式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什么”是接哪句话说的?他对邻居的话感到怎样?(奇怪)

  3.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a. 人的表情;

  b. 葫芦叶子;

  c. 葫芦

  学生观察,发现;他奇怪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就要葫芦,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再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出奇怪的语气。

  4.即兴表演。假如你是种葫芦的人或者是他的邻居,你能把课文二、三段的内容表演出来吗?同桌两个人先练习一下,然后指名表演。

  过渡:种葫芦的人说得对吗?结果怎样?

  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看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读后回答。第一句意思是:蚜虫更多了。第二句意思是:小葫芦变黄了,落了。(板书:变黄了,落了。)

  2.提问:叶子上的蚜虫更多,葫芦为什么落了?

  (三)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课,思考:种葫芦的人一心希望小葫芦快快长大,为什么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呢?他错在哪里?

  读后回答思考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书写生字。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重点书写 怪和慢字 他们偏旁相同  正确理解竖心旁的书写顺序

  2.“言、治、慢,棵”可让学生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拓展性学习。

  1.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这时,他会怎样想呢?

  2.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

  3.“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营造轻松的氛围,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