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演讲与口才是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演讲与口才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从远古开始:人类就十分重视口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说它是新兴的艺术,是指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口才艺术,各地纷纷办起了演讲与口才训练班,许多大学经常举办演讲比赛,大部分大专院校都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本课程旨在学习演讲与口才基本知识的的基础上,了解口才艺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掌握演讲与口才的技巧,熟练使用演讲与口才这个最有利的工具,以提高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交际、沟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课程任务:了解演讲、口才、人才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糸; 研究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探讨古今中外著名演讲家的演讲风格及特点;弄清楚一个演讲家应具备的素质;学会演讲技巧;掌握演讲艺术;进行口才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二、课程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演讲与口才的概念、特点、分类;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的基本特点、作用、技巧;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演讲者的心理素质;演讲稿的撰写方法;实用口才技巧。 能力目标:学生能利用演讲这一有力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能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说服对方,从而完成工作任务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掌握各行业的口才技巧,从而提高专业能力水平。
思想教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文明、优雅、谦虚、礼貌的交谈方式;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演讲与演讲学 (了解) 第二节 演讲与口才的关系 (了解)
第三节 演讲学的教学要求、学习态度和方法 (了解) 本章重点:演讲学的教学要求、学习态度和方法 本章难点:演讲学的教学要求、学习态度和方法 第二章演讲者与听众
第一节 演讲者(理解)
第二节 听众 (理解)
第三节 演讲者和听众的关系(掌握) 本章重点:演讲者和听众的关系 本章难点:演讲者和听众的关系 第三章演讲者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一节 演讲心理素质的形式和分析 (理解)
第二节 演讲心理素质的内容 (了解)
第三节 演讲心理素质的培养 (理解、掌握) 本章重点:演讲心理素质的培养 本章难点:演讲心理素质的形式和分析 第四章有声语言技巧
第一节 有声语言技巧的特色 (理解)
第二节 发音与呼吸 (理解、掌握)
第三节 发音与吐字 (理解、掌握)
第四节 节奏与变音 (理解、掌握)
本章重点:发音与呼吸、发音与吐字、节奏与变音 本章难点:发音与呼吸、发音与吐字、节奏与变音 第五章无声语言技巧
第一节 无声语言技巧的作用 (了解)
第二节 仪表与风度 (掌握)
第三节 眼神与表情 (掌握)
第四节 手势与动作 (掌握)
第五节 其他视觉材料的运用 (掌握)
本章重点:仪表与风度、眼神与表情、手势与动作 本章难点:仪表与风度、眼神与表情、手势与动作 第六章演讲的准备和实施
第一节 明确要求 收集材料 (理解、掌握)
第二节 了解听众 熟悉环境 (理解、掌握)
第三节 理清思路 拟订提纲 (掌握)
第四节 起草讲稿 反复推敲 (掌握)
第五节 认真讲练 灵活用稿 (理解、掌握) 本章重点:起草讲稿 反复推敲;认真讲练 灵活用稿 本章难点:起草讲稿 反复推敲;认真讲练 灵活用稿 第七章几种类型演讲的训练
第一节 命题演讲 (掌握)
第二节 即席演讲 (掌握)
第三节 论辩演讲 (掌握)
本章重点:命题演讲、即席演讲、论辩演讲 本章难点:命题演讲、即席演讲、论辩演讲 第八章综合口才训练
第一节 求职口才 (掌握) 第二节 辩论口才 (掌握)
第三节 行业口才
(掌握) 第四节 社交口才 (掌握)
本章重点:求职口才、辩论口才 、行业口才、社交口才 本章难点:求职口才、辩论口才 、行业口才、社交口才 2.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结合第一章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绪论讲述后,集体观摩一次演讲与论辩比赛或观看电视演讲赛与论辩赛录像,从感性上认识演讲与口才的性质、功能与表达技巧。 第二部分
结合第二章演讲者与听众和第三章演讲者心理素质的培养的讲述,每位学生上台进行一次“推销自我”小型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要求主题明确,表达到位。从学生中选取若干名优秀者成立学院演讲团。 第三部分
结合第四章有声语言技巧和第五章无声语言技巧的讲述,主办一次“爱我中华”朗诵比赛,全面展示有声表达技巧与态势运用技巧。 第四部分
结合第六章演讲的准备与实施和第七章几种类型演讲的训练的讲述后,要求每人写作一篇演讲辞,并举行班级演讲比赛,成绩以50%计入期评总分。 第五部分
结合第八章综合口才训练讲述后,举办一次摸拟论辩比赛,围绕“金钱是否万能”、“亡羊补牢未为晚吗”、“老实人吃亏吗”为题展开论辩,以挑选优秀辩手成立学院辩论队。
四、教学时数安排 各个章节学时分配
五、大纲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大纲的使用说明
1、本大纲适应于高职高专各专业学生共同课使用。
2、本课程前后衔接课程包括: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
(二)教学建议
1、讲授与辅导:讲授辅导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由于学生原有的口语表达基础和水平的差异,因此教师的讲授辅导是必须的,教师的讲授辅导要向学生介绍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依据,并启发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力,敏捷的思维力,迅速的应变力及较强的记忆力,以不断提高演讲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练习与作业: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学生的课后练习与作业,原则上每讲均需布置课后作业。形式包括阅读、思考和写作。
3、课堂训练:讲解知识基础过程中穿插表达训练;可根据布置的课后练习与作业对学生进行3—4次的课堂实训,以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三)建议教材
1、建议教材
李智慧、何静主编:《演讲与口才》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xx年10月1日)
2、建议参考书目
刘德强主编:《现代演讲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季世昌、朱净之:《演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凌空,盛沛林:《简明演讲学》,出版社,1988年版。 高瑞卿主编:《演讲稿写作概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 欧阳友权、谢伦浩:《口才学》,中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谢伦浩主编:《智慧演讲术》,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谢伦浩主编:《应用演讲大全》,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邵守义主编:《演讲与口才》杂志,1983年创刊。 李海民主编:《演讲与社交》杂志,1985年创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