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逃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界定标准

来源:爱go旅游网

本文主要介绍了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体方面。逃税罪是指纳税人使用伪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等手段,或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减少收入,从而逃避应缴纳的税款。而骗取出口退税罪则是指一般主体(非纳税人)使用欺骗手段获取出口退税,或者纳税人使用欺骗手段获取除骗取出口退税罪外的其他出口退税。两者的犯罪目的和量刑标准也有所不同。

法律分析

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客观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 在商品的国内生产、销售环节,纳税人使用伪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等手段,或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减少收入,从而逃避应缴纳的税款。

2. 纳税人拒不申报纳税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以逃避应缴纳的税款。

3. 这两种罪行主要涉及纳税人故意规避税收法规,逃避国家税收政策,损害国家财政收入的行为。骗取出口退税罪则是是行为人在商品的出口环节,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款。但应当注意的是,在商品的出口环节,只有行为人在根本没有出口货物,而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的,才能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

2、在犯罪主体方面,逃税罪是特殊主体,通常只能由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构成,并且突出表现在该纳税人必须对其所逃税款负有纳税的义务。而骗取出口退税罪是一般主体,可由纳税人构成,也可由非纳税人构成,并且突出表现在该行为人通常不是其所骗税收的纳税人;

3、在犯罪的主观方面骗取出口退税罪与逃税罪虽同为故意犯罪,但两者的犯罪目的各不相同。逃税罪的目的是行为人在有纳税义务的情况下,不缴或少缴税款、逃避纳税义务。骗取出口退税的目的,则是行为人在未实际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下,从国家的出口退税款中获取非法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四条【骗取出口退税罪】【逃税罪】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1、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骗取出口退税罪,只有在没有缴纳税款的情况下才可能成立。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等欺骗方法,骗取所交纳的税款的,成立偷税罪。对于骗取税款超过所交纳的税款部分,则应认定为骗取出口退税罪,与偷税罪实行并罚;

3、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是两种不同的税务犯罪行为,它们的区别和量刑标准如下:

1.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行为。对于逃税罪,其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纳税人编造虚假的出口业务情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行为。对于骗取出口退税罪,其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量刑标准方面,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在数额和比例上有所不同。逃税罪要求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而骗取出口退税罪要求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

4. 两者在行为方式上也存在区别,逃税罪是指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而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编造虚假的出口业务情况,以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综上所述,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在犯罪行为、刑罚和量刑标准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行为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触犯逃税罪或骗取出口退税罪,以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结语

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逃税罪是指纳税人故意不缴或少缴税款,逃避纳税义务,损害国家财政收入的行为。而骗取出口退税罪则是指行为人在商品的出口环节,采取假报出口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款,损害国家财政收入的行为。在犯罪主体方面,逃税罪是特殊主体,通常只能由纳税人构成,而骗取出口退税罪则是一般主体,可由纳税人构成,也可由非纳税人构成。在犯罪主观方面,逃税罪的目的是行为人在有纳税义务的情况下,不缴或少缴税款、逃避纳税义务,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目的是行为人在未实际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下,从国家的出口退税款中获取非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四条和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对于这两种罪行,法律有不同的刑罚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 关税 第五十六条 下列进出口货物、进出境物品,减征或者免征关税:

(一)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

(二)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

(三)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坏或者损失的货物;

(四)规定数额以内的物品;

(五)法律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其他货物、物品;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货物、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 关税 第五十九条 暂时进口或者暂时出口的货物,以及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在货物收发货人向海关缴纳相当于税款的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后,准予暂时免纳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 关税 第五十七条 特定地区、特定企业或者有特定用途的进出口货物,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关税。特定减税或者免税的范围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依照前款规定减征或者免征关税进口的货物,只能用于特定地区、特定企业或者特定用途,未经海关核准并补缴关税,不得移作他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