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可以在没有毕业证的情况下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而不是劳动合同。就业协议是三方当事人签订的,包括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劳动合同要求劳动者具备毕业证和主体资格,而就业协议是就业关系形成前的约定和确认,不需要包括劳动合同的所有条款。劳动者的认定方法主要考虑雇佣关系、工资报酬和独立身份等特征,毕业证并不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必备条件,只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没有毕业证可以签订吗?
没有毕业证可以签劳动合同,有不些大四学生就已经在用人单位处工作了,他们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约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此时大学生的身份是实习生。还没拿到毕业证的仍然属于在校生,不具备劳动法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因此还没拿到毕业证的应届生签订的是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形成的三方当事人是用人单位、学校、学校应届毕业生。
首先,就业协议由三方当事人签订,而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方当事人签订;
其次,在校应届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尚未毕业,还仍然是在校学生,不具备劳动法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
第三,就业协议仅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即将形成劳动关系及形成劳动关系后,双方应当履行的基本权利义务进行的约定和确认,不具备劳动法要求劳动合同必须包括的合同条款。
二、劳动者的认定方法有哪些?
一般认为,对劳动者的认定可以结合其特征来具体把握:
第一,劳动者受雇于用人单位,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下从事劳动;
第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处获得工资或相当于工资的报酬;
第三,劳动者是具有独立身份的
自然人。符合以上三条者,即可被认定为劳动者。至于用人单位总经理以下的髙层管理人员是否是劳动者,我们认为一般还是可以被认定为劳动者的,
毕竟其受蓳事会的聘用提供劳动,也受企业规章制度的日常管理。至于其是否有必要区分于一般员工或弱势劳动者,则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能作此理解。
所以如果劳动者没有毕业证也是可以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毕业证并不是其中一个必备的选项,除非是有的单位需要招应届生这时候才需要他们提供毕业证。但只要是公民,年满16周岁,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他也是可以参加劳动,签订劳动合同的。
结语
劳动合同不一定需要毕业证。大学生在未拿到毕业证前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就业协议是由用人单位、学校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三方签订,不同于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方签订。在校应届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尚未毕业,仍然是在校学生,因此不具备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劳动者的认定主要依据是受雇于用人单位,在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下从事劳动,并获得工资或相当于工资的报酬。因此,劳动者不需要毕业证也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九条 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