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帮助别人做担保贷款时,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担保人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还款责任,并在还款后向借款人追偿。此外,担保人在担保期间再次申请贷款时会受到一定的贷款条件和最高贷款金额的限制,且贷款利息会比正常利息上浮10%~20%。
法律分析
帮助别人做担保贷款的,如果借款人无能力偿还贷款的话,担保人有责任和义务偿还该欠款的,在承担完还款责任后,再向借款人追偿。在贷款未还清之前,担保人再次贷款时会受到一定的贷款条件和最高贷款金额的限制。
帮别人担保贷款,如果贷款人到期拒不还款,担保人该承担还款责任。
①被担保人欠款不还,需承担还款责任;
②被担保人逾期还款,或欠款不还后,除承担还款责任,还同时记录进入担保人信用记录;
③在担保期间申请贷款,银行会综合衡量其还款能力,需考虑偿还担保部分,贷款通过几率较小;
④担保期间,贷款审核通过,但贷款利息会比正常利息上浮10%~20%。
拓展延伸
应对担保贷款违约:法律救济措施与实践指南
应对担保贷款违约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当借款人违反担保贷款协议时,债权人可以采取一系列法律救济措施来保护自身权益。这些救济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起诉追偿、申请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在实践中,债权人需要仔细评估违约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济措施。此外,了解相关法律程序和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指南旨在提供详尽的法律救济措施解析,并结合实践经验,为债权人提供指导和建议。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法律救济的方法和策略,债权人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担保贷款违约问题,保护自身权益并最大程度地维护合同关系的稳定性。
结语
担保贷款责任重大,担保人需承担还款义务。逾期或不还款将影响担保人信用记录。贷款申请时需考虑偿还担保部分,通过几率较小。贷款审核通过后,利息上浮10%~20%。应对担保贷款违约需谨慎选择法律救济措施,保护债权人权益。了解法律程序和要求至关重要,本指南旨在提供指导和建议。通过研究法律救济方法,有效应对担保贷款违约问题,维护合同关系稳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规定,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