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法定代表人挪用资金判缓刑后还能报偷税漏税吗

来源:爱go旅游网

该段内容讲述的是法定代表人挪用资金判缓刑后仍需承担偷税漏税的责任。如果法定代表人偷税漏税,构成逃税罪,应当撤销缓刑,对逃税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法律分析

法定代表人挪用资金判缓刑后还能报偷税漏税。如果法定代表人偷税漏税,构成逃税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逃税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拓展延伸

法定代表人能否再犯偷税漏税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单位犯偷税漏税罪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犯前款罪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以上规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法定代表人能够再犯偷税漏税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法定代表人之前犯过偷税漏税罪,那么再次犯罪时,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刑罚。此外,单位犯罪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而单位本身则可能会被判处罚金。

结语

法定代表人挪用资金判缓刑后仍需承担法律责任,尤其是偷税漏税罪。如果被认定为逃税罪,则需撤销缓刑,对逃税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因此,法定代表人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