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欺骗他人吸毒罪既遂后的刑罚是什么?

欺骗他人吸毒罪既遂后的刑罚是什么?

来源:爱go旅游网

欺骗他人吸毒罪既遂后的量刑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欺骗他人吸毒罪与一般教唆犯罪有本质区别,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处理需根据故意和过失的区分进行定性。被骗吸毒者可以强迫自己戒毒并向相关部门举报行骗者。

法律分析

一、认定欺骗他人吸毒罪既遂后会被怎样判刑?

认定欺骗他人吸毒罪既遂后的量刑情况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二、欺骗他人吸毒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一般教唆犯罪的界限

二者有本质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害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又侵害了他人的身体健康。而后者侵犯的客体,则取决于所教唆犯罪的客体,如教唆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罪名不同。前者是一个独立罪名,吸毒行为法律上没有规定为犯罪,而教唆他人吸毒的行为,法律上规定为独立犯罪。而后者则不是独立罪名,对于教唆犯,要按照他所教唆的罪来确定罪名,教唆犯属于共同犯罪。

(二)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的处理

实践中此类案件较多,对此定性认识不一,我们认为,如果具有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的故意,那么就是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而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仅是杀人和伤害的手段而已。如果致人死亡、伤残的,能够查明没有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的心理,而对死亡和重伤仅有过失的,应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和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数罪,应择一重罪处罚。

吸毒的行为是会危害到个人的身体健康的,故此大部分人都会主动的远离毒品。但是在现实生活之中,也不乏以因为想要获得非法利益就实施欺骗引诱、强迫他人吸毒等的违法行为,任何人若是发现自己被骗吸毒,那么首先可以强迫自己戒毒,其次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行骗者。

结语

欺骗他人吸毒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既遂的欺骗他人吸毒罪,量刑情况根据情节轻重而定,最高可处以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最高可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情况,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如果您发现自己被骗吸毒,应立即采取强制戒毒措施,并向相关部门举报行骗者,以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安全。

法律依据

戒毒条例(2018修订):第四章 强制隔离戒毒 第三十二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脱逃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立即通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追回脱逃人员。被追回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当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脱逃期间不计入强制隔离戒毒期限。被追回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三百五十六条 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