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寻衅滋事罪能判多少年

来源:爱go旅游网

1、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寻衅滋事次数、伤害后果、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寻衅滋事,情节一般,未造成人员受伤的,为管制刑;适用管制刑不足以体现刑罚价值的,为拘役刑。

一、刑事审判参考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

1、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首要标准。这一点从刑法分则的编排就能看出来。刑法分则章节划分的基本依据就是犯罪客体。刑法分则把故意毁坏财物罪放在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而把寻衅滋事罪放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其编排依据显然就是犯罪客体的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即本罪既侵犯了公共秩序,同时也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从刑法分则的编排来看,其主要客体乃是公共秩序。[1]从刑法分则对寻衅滋事罪的表述来看,立法也明确将破坏社会秩序作为该罪的构成要件。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客体只能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犯罪故意。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通过意志,确定行为的方向,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进程,直至最终达到行为的结果。故意犯罪行为的成立也不例外。前已述及,寻衅滋事罪中行为人在犯罪对象的选择上是不明确的、不特定的,因此其行为主要侵犯的是公共秩序而不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行为人在选择犯罪对象时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与其一定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故意毁坏财物罪中,行为人想要破坏的就是他人的财物;而在寻衅滋事罪中,行为人想要破坏的并非财物本身,而是公共秩序。正因为行为人想要挑衅的是公共秩序,这就决定了他在选择犯罪对象时的不特定性。因此,我们认为,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反映在犯罪主观方面,就是犯罪故意的不同。

二、法律依据

具有《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

每增加定罪的情形之一的,刑期增加一年;每增加非定罪的情形之一或者同一种情形增加二次,刑期增加六个月。

寻衅滋事致人轻伤的,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每增加轻伤一人,刑期增加六个月至一年;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刑期增加二个月。

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累计每增加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以自残、自杀等威胁、要挟方法在公共场所、机关等企事业单位无理取闹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造成恶劣影响的,为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按本节规定对个案量刑时,合议庭(独任庭)考虑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等综合量刑要素,可以行使六个月以内的自由裁量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