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让群文阅读走进课堂交流(闫玉兰)

如何让群文阅读走进课堂交流(闫玉兰)

来源:爱go旅游网
精品

如何让群文阅读走进课堂

崇文街小学 闫玉兰

提到阅读教学, 我们习以为常的方法便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 教学过程中,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长此以往,学生由于阅读文本“量”的明显不足,加上花时多、见效慢的学习过程,造成不可避免的先天不足——那便是所获得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众所周知, 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堂要由课内向课外伸,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 ,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 阅读形式的革新, 更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 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 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我们这学期进行了几堂课内文本与相关文本进课堂的群文阅读观课活动,下面我主要就中年级这个学段对群文阅读进课堂的时机及文本的选择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力求从以下三种基于课内文本的群文阅读拓展教学探索,努力构建大语文课。

一、简化课内教学,精简教学课时,引入相关文本

现行语文课本中的不少文本对于孩子来说,理解并非难题,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是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一些明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弄明白的问题,老师也要提问。有些课文的教学,老师处理得比较复杂,总想挖掘文本中所有语言文字训练点,忘记了一课一得,把语文课上得简简单单。这两种情况无疑浪费了不少课堂教学的时间,也给课内群文阅读带来了时间上的障碍。 为保证群文阅读的时间,我们应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比较容易

可编辑

精品

理解、语言文字训练点比较少或孩子容易掌握的课文,如童话、神话,简化语文课堂教学,只选择孩子们最难掌握的一到两个语文训练点进行教学,将两个课时的课文教学压缩到一个课时内,在保证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节约出一个课时的时间,第二课时进行与文本相关的课外文本阅读。如三年级《女娲补天》,第一课时课内教学,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字词和让孩子通过文本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特点这两个教学点进行教学即可,这样设计既落实了孩子的字词基础,又让孩子津津有味地阅读文本,对神话故事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谈话引领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以此为例回顾这则神话所讲述故事的特点,请几位同学分别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故事的内容,谈谈自己对神话体裁的认知。再给孩子们带来了《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神话,比较阅读,让孩子们通过文字再一次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神奇,远古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并让孩子们总结中国神话故事中主人公的共同点。

群文阅读也不等同于阅读群文,还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多思考、多运用。因此,还可以加入读写结合练笔的训练。学生在阅读了这么多的神话故事之后,其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必定给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比如后羿、盘古、夸父、女娲等,仿写训练让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尝试运用这些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赞颂,同时再次体悟神话故事中人物不朽的这一共同特点。

二、基于文本特点,挤进课外阅读,帮助深化主旨

课本中的某一些课文,对于某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对于老师也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我们边教边挤进相关文本的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阅读面,而且可以用主题相同却丰富多样的文本,帮助更好的理解课文主题,深化主旨。 如在教学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一文时,学生可以理解到作者透过文字要传达的时间宝贵的主旨,但文中许多表达对于三年级孩子,理解起来还比较困难。于是在教学中,我没有在课文的词句上过多纠缠,而是在课内挤进了一组有关时间的文本,两首儿童诗《时间老人、《一天只有一个清晨》,同时进行阅读指导,每读一篇都有不同的阅读指导方向,让孩子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更了解了时间是什么,时间

可编辑

精品

从何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中作者追赶时间的快乐,通过这样一组文章的阅读、交流让孩子丰富、积累了语言,感受了语言的丰富和美妙。

三、课内教学为点,课外阅读为面,习得表达方法

群文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以具体的语言为凭借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真实认识。要从群文中学习表达,则要让学生基本懂得表达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以课内《七颗钻石》为例,通过水罐的四次变化(即由水罐到银罐到金罐到钻石),老师作出引导:“从水罐的四次变化的描写中,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同时引入课外的两篇童话《爱心树》《小猪变形记》,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从多篇文本中感悟童话中的语言都是通过“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实现联想与想象的,为下一步的创编童话故事作准备。

品味文本中精致的语言,感悟其表达作用,其实只是群文阅读中一个一个的“点”,但也正是这样的“点”,让学生对表达的作用慢慢累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为后来的集体构建达成共识铺设桥梁。

虽然我观摩了群文阅读课,也查阅了好多群文阅读的相关论文,但是我仍然只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一个懵懂的门外汉,一个在路途上一边观望一边摸索前进的实践者,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前行,我们相信,群文的种子播下之后,它一定也会生根发芽,一定会培育出一片森林来。

以下是我设计的两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指导——走进神话

崇文街小学 闫玉兰

教学目标:

1.阅读三篇神话故事,领会中国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可编辑

精品

2.运用“六步阅读法”读懂文章内容。

3.体会故事的神奇,感知神话主人公的牺牲与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要求做标注、提炼语言,用“六步阅读法”读懂文章内容,了解中国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了教师助读、小组合作自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并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导入环节:以旧篇促新章

谈话引领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以此为例回顾这则神话所讲述故事的特点,请几位同学分别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故事的内容,谈谈自己对神话体裁的认知。

学生们简单回顾神话的内容后,出示阅读任务,请学生在课堂上继续阅读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走进神话故事,了解故事中的人与事。

第二,助读环节:以辅导促读法

阅读《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时,继续用以往学生基本掌握的“六步读书法”进行,第一篇文章由我辅助学生读文,随着读书活动的推行,学生按要求在文中做标注、提炼语言、概括人物特点,逐步完成表格。这六步读书法分别是:读文、标注、汇报、提炼、朗读和总结。

第1步:我带领学生阅读《女娲补天》。

第2步:我先请学生自读课文《女娲补天》,在文中用“”划出能体现主人公女娲人物特点的相关句子。

可编辑

精品

第3步:随后请学生汇报,并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特点。 第4步:用以下句式说话练习:

“我心中的女娲是——的,我是从——语句中体会到的。”

第5步:学生有感情朗读人物特点相关句子,体会人物精神。 第6步:用提炼出的语言进行总结,完成人物特点相关表格。师生合作读表格内容。

神话故事 主人公 人物特点 能力超凡、善良、勤劳、智慧、勇《女娲补天》 女娲 敢、坚持不懈 …… 第三,自读环节:以合作促思考

这一环节请学生借助“六步读书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读《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同学们在小组中商议,选定两篇中的任意一篇文章后便可以开展读书活动。教师注意巡视,相机给予各组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小组汇报时,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主人公夸父(后羿)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成表格。 神话故事 主人公 《夸父追日》 《后羿射日》 夸父 后羿 人物特点 能力超凡、有志向、向往光明、坚持不懈、…… 能力超凡、善良、乐于助人、不惧艰险、勇敢…… 第四,汇总环节:以单篇促群组

此环节,我将表格完整地呈现出来,并请学生结合三篇神话故事的内容,思考这三篇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请他们各自发

可编辑

精品

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畅谈后,我总结,引领学生由单独篇目的认知到对神话群组文章的思索: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神和人的结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拥有:超凡的能力、高尚的品质、美好的意愿。而神话故事本身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他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精神寄托。因此,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那么了不起,而故事情节也总是瑰丽神奇。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篇目。

神话故事 主人公 人物特点 能力超凡、善良、智慧、勇敢、奉《女娲补天》 女娲 献 …… 能力超凡、有志向、向往光明、爱《夸父追日》 夸父 生活、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敢于拼搏…… 《后羿射日》 后羿 能力超凡、善良、乐于助人、不惧艰险、勇敢…… 第五,练笔环节:以阅读促写话

在本次指导的最后,我加入了现代诗歌的欣赏和读写结合练笔的训练。

出示诗歌《赞女娲》进行欣赏。学生练笔:仿写训练。

赞女娲 你,美丽、善良, 历经灭火、抗洪、炼石的困苦, 带来天边五彩的云霞…… 百姓们爱你啊! 可编辑

精品

你创造了人们心中的神话! 我想对你说: 你是一曲颂歌,永远果断坚定。 赞___ 你,___、___ 历经,_________ 带来______…… 百姓们爱你啊! 你创造了人们心中的神话! 我想对你说: “你是 ,永远 。” 学生在阅读了这么多的神话故事之后,其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必定给学生有留在深刻的印象,比如后羿、盘古、夸父、女娲等,仿写训练让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尝试运用这些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赞颂,同时再次体悟神话故事中人物不朽的这一共同特点。

寓言中的“对比”

—群文阅读《驮盐的驴》《墨鱼》《会跳舞的牛》

可编辑

精品

崇文街小学 闫玉兰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驮盐的驴》《墨鱼》《会跳舞的牛》,了解内容,粗知离意。

2.领悟寓言中“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题。 【教学流程】 一、看图,聊对比

1. 看图,猜故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 ,看到这些图,你想到了哪些故事?(出示《龟兔赛跑》《狼和小羊》《大象和猴子》《骆驼和羊》四幅寓言故事的插图,学生交流。) 2.这几幅图里还藏着一首儿歌呢!.

对 比 歌

一个高,一个低,骆驼小羊站一起。 一个胖,一个瘦,大象驮个金丝猴。 一个快,一个慢,龟兔赛跑最明显。 一个凶,一个善,小溪喝水来争辩。

3.请你找一找,有没有让你感觉对比鲜明的?

4.揭题。看来大家都会观察,会发现,找到了很多鲜明的对比。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寓言故事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对比,因为有对比,寓言故事就更加有趣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寓言故事,去感受对比的精妙。(板书:寓言中的对比) 二、共读,学方法

可编辑

精品

1.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头有趣的驴。这头驴可有意思了!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则寓言故事《驮盐的驴》。要求:一边读一边想,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对比?可以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第一次驮的是盐,盐遇水融化变轻:第二次驮是海绵,海绵吸水变重。

第一次是不小心摔倒,第二次是故意摔倒。 第一次是高兴回家,第二次是淹死了。 完成下表: 驮盐的驴 找对比 第一次 盐(融化变轻) 不小心摔倒 高兴回家 明寓意 第二次 海绵(吸水变重) 故意摔倒 淹死 2.找对比,思寓意。同样是摔倒,为什么结局不同?这则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分析,不能乱用经验。 做事情要善于观察情况,不能生搬硬套。 做人要厚道,不能偷奸耍滑。

…… 3.小结:看来,大家抓住了寓言中的对比,从做事的态度方法和做人的品质方面总结出了寓意。抓好了对比,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寓意就跃然纸上,映入眼帘。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学习寓言的方法: 我们首先用默读的方式读了寓言故事,找出了文章中的几处对比。(读寓言,找对比,思原因,得寓意)

可编辑

精品

三、用方法自学

1.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种鱼。这种鱼的名字叫墨鱼。请大家默读第二则寓言《墨鱼》。要求:一边读一边想,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对比?可以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1)预设图如下:

墨鱼 找对比 第一次 深海 大鲨鱼 溜掉 明寓意 第二次 浅海 父子俩 被抓 第一次成功逃脱,第二次不幸被捕。

它遇到敌人时第一次是在深水区里,第二次是在浅海区。 第一次是因为鲨鱼在水里被喷后看不清周围的环境,所以墨鱼才能够逃脱。第二次面临的对象是捕鱼父子,这样放墨汁反而暴露了自己,所以才会被抓。

……

(2)你想对墨鱼说什么?

做事情不要自作聪明,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你面临的对象如果是在岸上,你喷墨汁就暴露了自己,就会被抓。 做事情要认清楚具体情况,不要要小聪明。 ……

2.比较,找相同。两则寓言读完了,我们来比比看,这两则寓

可编辑

精品

言故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都用了对比的手法,主人公一次好的结局,一次坏的结局。 都是通过对比知道了寓意。

寓意差不多。都是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不要硬搬老办法。 有的是一个主角,有的是两个主角(师相机评价) 四、运用,来续编

1.是呀,主角是一个或者两个的寓言几乎占了所有寓言故事的80%.它们都是运用对比在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对比巧妙揭示寓意。(出示《伊索离言》的目录)今天我们如果掌握了“抓对比,得寓意”的阅读策略,我们就能学会80%的寓言,你看这节课的用处有多大啊。大家找到了对比,也就找到了读这类寓言的金钥匙。下面我们要挑战一下自己一-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创编寓言。

2.出示《会跳舞的牛》

会跳舞的牛

有一头牛,很喜欢跳舞。它的主人也喜欢看它跳舞。主人经常请朋友来他家里看这头牛跳舞。这头牛跳完后都会得到主人送给它的丰盛的饭菜,而且还不用下地干活。它得意地想:原来跳舞可以不用干活,还有好吃好喝的。以后我就靠跳舞生活了。

不久,主人病死了。这头牛就被卖掉了。到了新的主人家里……

可编辑

精品

3.补填图表,用对比创编寓言。 会跳舞的牛 找对比 第一次 旧主人 喜欢 得意不用干活 明寓意 第二次 新主人 4.学生交流续编。

5.总结:同学们的思维真活跃,都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进行补充。今天和大家一起走进了寓言,感受了寓言中对比的精妙。寓言是人类智慧的常青树,虽饱经沧桑,但历久弥新。生活中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我们都能从寓言中找到答案。美国诗人华伦说过:“世界就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希望孩子们课后多读读那些精美的寓言,多写写能劝诚别人的寓言。相信你们还会收获不一样的精炒。

可编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