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下册五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五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爱go旅游网
《体积》练习拓展

课标对单元内容的要求:

本单元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 、 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结 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 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点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是如何帮助学生完善空间观念?如何促使学生从一维到三维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去挖掘。本单元教学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将为后继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做好铺垫与孕伏。因此这部分教学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认识体积的度量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感受1米³、1分米³、1厘米³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米³=1升,1厘米³=1毫升,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建立体积概念以及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单元重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本课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其熟练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 自主练习,知识回顾。

1、组内交流本单元所学知识及对应题型、易错题。 2、分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并重点板书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旧知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地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为本章的巩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题组练习、典型示例重点讲评。 第一组题、填空 1、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 ) (2)教室的空间约是280( ) (3)一个方凳的体积约是14( ) 2、40立方米=( )立方分米

4立方分米5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0立方分米=( )立方米

出示题后先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集体订正,错题先在小组内解决,有争议的题全班交流。

第二组题 基础题

1、1米、1平方米、1立方米分别是什么单位?它们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2. 3.

以上题组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订正和纠错,再把有争议题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本单元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

第三组题 提高题 4. 3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组旨在让优秀的学生拔拔高,让差生能基本理解。让优秀的学生吃饱,让基础生吃好。】

三、 总结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本单元知识,查找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查找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已学的知识。】

《体积》单元梳理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6-71页。 课标对单元内容的要求:

本单元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 、 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结 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 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点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是如何帮助学生完善空间观念?如何促使学生从一维到三维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去挖掘。本单元教学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将为后继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做好铺垫与孕伏。因此这部分教学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认识体积的度量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感受1米³、1分米³、1厘米³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米³=1升,1厘米³=1毫升,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建立体积概念以及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单元重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形体特征的认识,分清容积和体积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形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合作交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知识的自我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知识,使之系统化。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尝试小研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本单元知识。(可以画图,文字,列表,知识树等) (二)、自主探索,复习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 (要求在小组活动时,每个同学都要在小组内交流发言,组长要组织好小组的交流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选出你们认为小组内说得最清楚明白的,说给全班同学听。)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知识模块分别找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使单元知识系统化。通过交流、评价,进一步完善本单元的知识。】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立方厘米(毫升)、立方分米(升)、立方米。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三)、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每人出一道自己喜欢的本单元的问题(让学生用水彩笔写在纸上,选择典型的贴在黑板上)。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 你为什么喜欢它?需要注意什么?

不喜欢的又是什么问题呢?你不喜欢在哪里?提醒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让学生自我检查自己学到知识的程度。

(四)、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第五单元《体积》达标评研课

课标对单元内容的要求

本单元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 、 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结 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 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点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是如何帮助学生完善空间观念?如何促使学生从一维到三维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去挖掘。本单元教学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将为后继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做好铺垫与孕伏。因此这部分教学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认识体积的度量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感受1米³、1分米³、1厘米³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米³=1升,1厘米³=1毫升,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建立体积概念以及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单元重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前展示,课上独立完成,课上

研讨,课堂评价。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错题集以及对这部分知识的薄弱点、模糊点进行整理,并形成一份试题。

2.小组长收集本组试题,再筛选、整理形成本组的试题。

3.教师结合这部分知识的教学目标、学情等整合每组上交的试题,最终形成本节课的达标评研卷。

第二环节:课前展示

让小组成员总结分别展示自己在单元中掌握的知识点,陈述这些知识点在练习中如何运用

第三环节:课上独立完成

把这张达标评研卷带入课堂,让学生课上独立完成。 第四环节:课上研讨

学生独立完成达标评研卷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课上研讨。课上研讨分两步,第一步小组研。小组研学生解决了简单的题,标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10分钟左右的小组研之后就可以进行课上研讨的第二步——全班研,解决小组研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研分四步:

自主问

每组提出本组的问题,其他组回答。 考考你

上一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不好意思提出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作为问题去考其他组。

举举例

下面这道题容易错,你会吗?(可以摘抄平时你作业中的错题,也可以自行进行设计易错题)

巧整理

做完这份题,我要整理:(可以说哪些题有陷井,容易错;也可以整理出自己的好办法与同学分享;也可以说自己的发现;选一项认真写)

其中查一查、理一理两步放在达标评研卷上。 第五环节:课堂评价

本节课的达标评研试卷可以采取“激励型”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附:

2014-2015第二学期冀教版小学数学单元评研测试

五年级第五单元试卷

(本次考试共2 页,满分100 分,答题时间为40分钟。)

姓名 评价 题 号 阅卷人 得 分 一、填空: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 )和( )。

2、一小瓶红墨水的容积是60( ),一个苹果的体积是150( ),电冰箱的容积是195( ),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0.3( )。

3、一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它的棱长是( ),用6个小正方体组成一个长方体,有( )种摆法。至少要用棱长一厘米的小正方体( )个才能摆出一个棱长3厘米的大正方体。

4、 5L=( )ML 4560立方分米=( )立方米

6.45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356立方厘米=( )ML 二、判断正误:

1、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采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计算。 ( ) 2、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 ) 3、一张纸没有体积,但有面积。 ( ) 4、把一个铁块铸成一块正方体,体积没有变化,表面积也没有变化。 ( )

5、水杯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 三、选择题。

1、一个长方体,把它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将扩大( )倍。 A、2 B、6 C、8 D、无法计算

2、求一个水箱能装水多少,就是求这个水箱的( ) 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3、一个水箱最多可装水120升,我们说这个水箱的( )是120升。 ① 表面积 ② 容积 ③ 体积

4、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体积就扩大( )。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① 3倍 ② 27倍 ③ 9倍 四、解决问题

1、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钢材有多长?

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8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3、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立方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方?

4、把长1.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原来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5、挖一个长40米,宽25米,深1.5米的游泳池。 (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和底部贴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如果把水池注满水,水池最多能容水多少立方米?

(4)、如果只注入1米深的水,水池中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5)、小明沿着水池的外沿游了一圈,他游了多少米?

《设计包装箱》

课标对单元内容的要求:

本单元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 、 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结 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 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点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是如何帮助学生完善空间观念?如何促使学生从一维到三维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去挖掘。本单元教学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将为后继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做好铺垫与孕伏。因此这部分教学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认识体积的度量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感受1米³、1分米³、1厘米³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米³=1升,1厘米³=1毫升,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建立体积概念以及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单元重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本课教学目标:

1、经历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包装箱问题的过程。 2、能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装箱中的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设计包装箱中的问题。

3、体验设计包装箱问题的挑战性,获得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教学重点:发现实际装箱中的问题原因,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包装箱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包装箱装不下香皂的原因,并设计出合适的包装箱。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有两种盒子装入上边的箱子,哪个更合适? 盒子一:棱长10厘米 盒子二:棱长9厘米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一(课前) 设计包装箱

某化工厂用一种长方体纸箱分别装牙膏和香皂。 纸箱从里面测量的数据如右图。(单位:厘米)

牙膏盒和香皂盒从外面测量的数据如下图。(单位:厘米)

30

20

10

试计算:

1、纸箱的容积是多少?

2、这个纸箱最多能装多少盒牙膏? 3、这个纸箱最多能装多少盒香皂?

我的问题:( ) 尝试小研究二(课上)

1、讨论:“车间工人装箱时发现这个纸箱装不下135盒香皂”。这是怎么回事呢?问题出在哪?

2、该工厂征集包装箱的设计方案,择优选用。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来设计一个适合装这种香皂的包装箱,我们比一比谁的包装箱优点多,最有竞争力!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该环节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加强数学活动的有效性。装不同数量的香皂,包装箱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很多种。其中有一些方案可用价值并不大。在提出设计要求时就以“比比谁的包装箱优点多”为活动目的,减少了学生设计时的随意性。让这些非常实际的数学思想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一种习惯,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也渗透了要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方法,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现念。第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以竞争的形式呈现设计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竞争。】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尝试研究一的问题。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尝试小研究二,并解释各自设计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 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得更准确,通过交流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四)班级展示汇报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一,派代表汇报给大家,同组人可以补充。其他组要会质疑、补充、评价。第一种,学生的计算方法与教材相同。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厂的技术员也是这样算的,然后出示计算过程,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结果分别是什么。第二种预设,如果有学生注意到了包装箱数据与物品数据的关系问题,提出要算每行放几盒,可以放几行,摞几层,然后再求出总数的方法。这时,则可以直接进入本节课的下一个环节:小组合作,

找问题原因。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二1,派代表汇报给大家,同组人可以补充。其他组要会质疑、补充、评价。可提醒学生,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可以画图来说明问题。发现书上计算方法的弊端。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在用箱子装物品时,如果留有空隙,那么箱子容积除以物品的体积就不等于可装的数量。从而,完成对本节课知识难点的理解。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二2,全班交流、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五)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可并不是算一算就一定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精确的计算还要加上多角度的思考,才能更好地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六)拓展延伸

为父母准备一份礼物,并进行美丽包装。

【设计意图: 把课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设计包装箱》学案

尝试小研究一(课前) 设计包装箱

某化工厂用一种长方体纸箱分别装牙膏和

香皂。纸箱从里面测量的数据如右图。(单位:厘米)

牙膏盒和香皂盒从外面测量的数据如下图。(单位:厘米)

试计算:

1、纸箱的容积是多少?

2、这个纸箱最多能装多少盒牙膏? 3、这个纸箱最多能装多少盒香皂?

我的问题或疑惑:( ) 尝试小研究二(课上)

1、讨论:“车间工人装箱时发现这个纸箱装不下135盒香皂”。这是怎么回事呢?问题出在哪?

2、该工厂征集包装箱的设计方案,择优选用。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来设计一个适合装这种香皂的包装箱,我们比一比谁的包装箱优点多,最有竞争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