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乡 子
唐 欧阳炯
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
水远山长看不足。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上沙上女,回顾,
笑指芭蕉林里住。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
认得行人惊不起。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
笑倚春风相对语。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镮穿瑟瑟,霞衣窄,
笑倚江头招远客。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
树底纤纤抬素手。
袖敛鲛绡,采香深洞笑相邀。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席,
豆蔻花间走坐晚日。
翡翠,白蘋香里小沙汀。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
数只渔船何处宿。
欧阳炯南乡子赏析
其一
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绿,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
【注】石榴花——落叶灌木,叶子长圆形,花多为鲜红色,果实内红色粒可食,又称“安石榴”。
海南天——泛指我国南方。
春影绿——指春景映于水中而成碧色。
【析】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生机蓬勃的春日风光。
开头两句,视野开阔,无边碧草,似火榴花,写景明丽,指时含蓄;“海南”点明地
域。十一字将时、地、景写出,而又浑然无迹。“日暮”两句,时间、视线都收缩了,如摄影中缩小了光圈,境界深化了,着眼于“海南天”的“日暮江享”的一个近景。这里的一个“春”字,用得十分巧妙,既是春末夏初之“春”;又是万物生机蓬发之“春”。故作者没有写“春水绿”,而写成“春影绿”,一字之易,点铁成金,五月水深澄碧,倒影如画,满眼繁华,全在这三字之中。然后缀以鸳鸯戏水这一特有的海南风物,更使画面活跃。最后一句是对全章的总结,也是对海南江天的无限赞叹,到此,可谓气足神完。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其二
画舸亭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注】 画舸(gě各)——彩饰的大船。
亭桡——指船边曲栏杆。又解:“亭”与“停”不通用。如依晁本作“停”,则“停桡”应作“停船”解,“桡”(ráo 饶),为船桨。《淮南子·主术》:“而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
槿花——木槿花,夏秋之间开花,红白色,人多植之以为篱。
芭蕉——我国南方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丈,叶大成长扇形。
【析】这首词刻画了一幅南方农村小景。
“画舸”两句是南方农村素描:竹篱、槿花、小桥、流水、船横;“水上”三句是这素描画中的点景人物:“水上游人”就是“画舸”上之人,应是男性,“沙上女”为村姑;“回顾”二字,写出“游人”与“女”的嬉问之状;结尾一句,既维妙维肖地展示了“沙上女”的活泼多情,又用“芭蕉林里”再现南方佳景,与开头呼应。
其三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注】 孔雀三句——孔雀喜爱它自己的金光闪耀的翠尾,临水照影,见行人来,仿佛早已相识,毫不惊恐。
【析】这首词是南方傍晚的水边即景。
“岸远”两句,从远处、高处着笔:归路日斜,晚霞映照远岸平沙,历历如绘。“孔雀”二句为点景动物,不只独具地域特色,而且物有人情,临水照翠尾,是怜己,也是爱晚霞。最后一句作逆笔收束,用语顿挫。
其四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注】木兰句——木兰船还系在开着花的木兰树上。木兰:乔木,又名杜兰、林兰,状如捕树,木质似柏树而较疏,可造船,晚春开花。任《述异记》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为船的美称。潘岳《西征赋》:“门礠石而梁木兰兮,构阿房之屈奇。”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相引去——相互邀约而去。引:招引。
【析】这首词写南方少女的欢情。
以虚拟问句开头,以“木兰船系木兰花”写洞口之家的实景,流露出无比赞美之情。“红袖”三句继续写洞口之家的人事,活现南方少女相引相招,相依相偎,亲昵欢快地游春谈笑的场面。
其五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注】 二八花钿——戴着花钿的少女。二八:十六岁。古常用“二八佳人”,即美丽的少女之意。花钿:首饰,此以首饰借代为戴首饰之人。
瑟瑟(sèsè涩涩)——珠玉的一种。《唐书·于阗国传》:“德宗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安西,求玉于于阗,得瑟瑟百斤。”《叠雅》:“瑟瑟,碧珠也。”《唐书·明皇贵妃杨氏传》:“帝幸清华宫,五宅车骑皆从,遗钿坠舄,瑟瑟、玑琲,狼藉于道,香闻数十里。”
霞衣窄——彩衣苗条。
【析】这首词写南方少女的美丽多情。“笑倚江头招远客”一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着笔朴质自然。
其六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注】南中——泛指我国南方。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桄(guang 光)榔——南方常绿乔木,树干高大。据《述异记》载:西蜀石门山,有树曰桄榔,皮里出屑如面,用作饼,食之,与面相似。因谓之桄榔面。蓼:水草之一种。
红豆——红豆树产于岭南,秋日开花,其实成豆荚状,内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鲜红,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析】这首词写南方水村的一个劳动场面。
首句点明地区,次句写“南中”桄榔枝叶茂密阴浓、蓼花淡红的自然环境。后面三句,范围愈来愈小:由“南中”到河边两岸人家;从“微雨后”到“收红立”。“树底纤纤抬素手”,最具情致,是劳动场面的集中写照,形象生动,欢快之情自见。
其七
袖敛鲛绡,采香深洞笑相邀。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蔗,豆蔻花间趖晚日。
【注】鲛(jiao 交)绡——薄绸名。传说这种绡是为鲛人所织。《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鲛人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博物志》:“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而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
藤杖二句——以藤所制手杖,悬着酒壶,酒溢出来了,将葵草所编之席铺地而坐。
豆蔻句——夕阳西下,散步于豆蔻花间。(suō梭):走,散步之意。
【析】 这首词写南方老人之乐。
开头二句写他们挽袖采香,相逢于洞里,笑语相约。“藤杖”句从拄杖携酒两方面写出了老人的特征和神情,恬然自乐。最后两句写他们酌酒于葵席之上,漫步于豆蔻之间,乐而忘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