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上的某些时刻更让我们铭记。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新中国成立时举行的盛大的典礼。(板书课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那么课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板书:会前 典礼 阅兵式 群从游行)
二精读课文,体会思想
1、在这四部分哪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你难忘?
2、这一部分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你从这一部中体会到了什么?具体是从哪中体会到的。甚至是哪个词呢?
现在、拿出书、默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用心体会。再动笔画画重点词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写在这部分语句的旁边。
3、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特别的感受。下面给大家几分钟,在小组内交流,也可就不明白的问题讨论讨论。
4、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谁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生:我最喜欢的是典礼部分。
师:好、我们大家就一齐看一下“典礼“这部分。还有谁也喜欢这部分?请举 手。这部分比较长你们分段把这部分读读,好不好?然后再说为什么印象深刻。
(生分段朗读)
生1:我对这部分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我感受到了人们无比激动的心情。特别是“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一句表现出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
生甲2: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我感到特别自豪,特别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我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不再受到别的国家的欺负了的那种心情。
师:那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可高兴可高兴了。
生:是种自豪的心情,是一种骄傲的心情。
师: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师:读得好,老师感到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力量的爆发。所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宣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生读第六自然段)
生3:老师我觉得这里有两个词最能体现人们的心情。一个是“欢呼”,一个是“欢跃”,把人们当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生甲4: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再被压迫和欺凌,新中国人民从那一刻起就当家作主了。
生甲5:句子中的两个“一齐”突出了在场的人们的动作完全一样,动作完全一样,因为人们感到是毛主席帮助他们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毛主席是人们心中的主席。
师:确是激动啊,想想从前那种受人剥削,任人摆布的日子,再想想以后自由自在,自己说了算的生活,怎能不激动!关于这一部分,谁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甲6:老师,我还想说,在整个典礼过程中,作者抓住了几个场景进行描写,把整个典礼过程写清楚了。
师:总结得非常明白、恰当,那么你能不能说说有几个场景呢?
生甲6:开始是下午三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然后秦国歌,接着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紧接着升国旗,放礼炮,毛主席又宣读了公告。
师:非常准确,,你真是个认真的孩子,而且掌握了读书方法,有一定的读书能力。同时同学们也可以认真体会一下这种场面描写的方法。再读读这一部分。特别是表达人们心情的句子,多读读,体会体会。(生轻声读)
师:还有没有要说的。没有就听听其他同学对其它部分为什么印象深刻吧。
生乙1:我喜欢的是阅兵式这部分。(朗读)
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受鼓舞的感觉,心中汹涌澎湃地。新中国成立时的军队已经很强大了。能够保卫人们群众的安全了。
生乙2:我对这部分的这几个句子印象深刻。“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两句写出了群众那种激动、欢喜、自豪的心情。
生乙3.从这两句中也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因此人们的心情是难以说明的,只是使劲欢呼鼓掌。
师:同学们再看看描写各种部队从主席台前经过的这段,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轻声读)
生:我觉得写得很有条理,而且写出了中华人民解放军的精神。你看“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还有“白马连”一色白马,“红马连”一色红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都说明了我国的日益强大。说明我国人民的齐心协力。
生:我想到了作者在写法上也很有重点。抓住每一种事物的特点来写。如写“海军”,抓住衣服的颜色;写步兵抓住动作;写炮兵抓住炮的种类;写骑兵抓住马的颜色和动作。又总写了“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即有重点细写又照顾会面。
师:好!说得非常清楚明了。能够从写法入手,说明你学会学习了,那么你的作文一定会很好的。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学到了写法。现在同学们小声地读一启遍这部分,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师:下面我就来看一下最后一部分“群众游行”。
生:(先读)
这部分写出了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写出了人民的欢乐激动自豪的心情。
生:我还感受到虽然课文结束了,但是这种心情在人们的心中却没有消失。“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里的“光明”二字应该有两个含义:一是群众举的灯笼火把把夜晚照得如同白天一样。二是人们心里的光明。那是推倒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后的自由生活,那是人们不再受苦受罪的甜蜜生活,那是人们当家作主的快乐生活。所以说作者采用了一语双关的写法,表现了当时们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欢喜。
师:(师带头为他鼓掌)说得太好了,一语重地,无需再作其它的解释。我们一齐来读读这部分,要读出心中那高兴,自豪的情感。可以想想我们开县庆时,同学们在此之前苦练马头琴,终于可以上台表演时的高兴心情。
(师生同读)
师:还有一处。“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是对偶
句,修辞手法是对偶。
师:好了,到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学完了。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师:同学们座好。再次回忆一下课文。《开国大典》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开中典礼的全过程。抓住了典礼前,典礼过程,阅兵式,群众游行四部分进行描写。而又以典礼过程和群众游行为重点,详写了其中的几个点,如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的准备,哪些部队参加等。使整篇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是我们写作文时要学习的。希望同学们能用到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