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肉米粉是载不动的乡愁r——话剧《花桥荣记》观后感

马肉米粉是载不动的乡愁r——话剧《花桥荣记》观后感

来源:爱go旅游网
马肉米粉是载不动的乡愁r——话剧《花桥荣记》观后感

陈霞

【摘 要】乡愁是剪不断的游子情.根据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花桥荣记》于2016年10月26日晚在桂林大剧院首演.整部话剧以马肉米粉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台北的\"花桥荣记\"成了客居他乡的桂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马肉米粉成为桂林人乡愁的代名词,包涵着对家乡浓浓的情谊与怀念,家乡就是那碗记忆中的马肉米粉.

【期刊名称】《歌海》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2页(P24-25)

【关键词】话剧《花桥荣记》;马肉米粉;乡愁 【作 者】陈霞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10月26日晚,我在桂林大剧院观看了根据白先勇小说改编的话剧《花桥荣记》。作为异乡人我突然有了想吃马肉米粉的强烈冲动。我揣测、幻想着由漓江水泡出来的米粉,再加上“花桥荣记”的秘制配方做出来的马肉米粉,究竟是什么味道?那应该是天下第一的美味吧?不然为什么《花桥荣记》中李半城、秦癫子、卢先生等广西佬,都对桂林“花桥荣记”的马肉米粉情有独钟呢?可惜这“天下第一”的马肉米粉已经无处可寻了!昔日在桂林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花桥荣记”早已无

影无踪,它的嫡派传人“米粉丫头”也已流落到台湾,在台北长春路上开了一家“花桥荣记”。然而,此“花桥荣记”非彼“花桥荣记”,不过是借个名头罢了。离开桂林的“花桥荣记”已经不是“花桥荣记”了。以卖马肉米粉而闻名桂林城的“花桥荣记”到了台北后便成了饭菜、米粉一起卖的普通小店。即便如此,台北的“花桥荣记”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的应付日子,与桂林的“花桥荣记”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禁让人有种“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感慨。话剧《花桥荣记》由马肉米粉起,也由马肉米粉终,马肉米粉是整部话剧的灵魂所在。

首先,马肉米粉是剪不断的乡愁。台北长春路的“花桥荣记”刚刚开业的时候一片热闹景象,在喜庆的气氛中全剧主角陆续登场:有当年水灵灵的“米粉丫头”,如今的老板娘;曾经的富豪、拥有柳州一半房产的“李半城”;广西容县县长秦癫子;卢府少爷卢先生等。这几个人的美好记忆都与桂林“花桥荣记”有关,于是当“花桥荣记”出现在台北长春路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乡愁也在不断发酵。在这群客居他乡的广西人心中,“花桥荣记”不仅仅是一家米粉店,更是他们追寻故乡味道的地方。哪怕是停留片刻,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好像又回来了。说不完的桂林城,忆不尽的往昔,全部都盛入这碗马肉米粉里,这是浓浓的乡愁,是往昔的见证。马肉米粉承载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浓的化不开的乡愁便凝结为马肉米粉,尽管这马肉米粉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味道。

其次,马肉米粉是找不回的乡愁。马肉米粉最重要的原材料是马肉,台北没有马肉卖,因而老板娘费尽心思用祖传秘方腌制出来的牛肉米粉是无法达到老桂林人对“花桥荣记”马肉米粉的期待值的,这也是马肉米粉的铁杆粉丝们放弃吃马肉米粉而改吃米饭的重要原因。没有马肉的马肉米粉,没有漓江水浸泡过的米粉,是无法让这些离开故乡的人寻找到故乡的味道的。于是,舞台背景切换到桂林“花桥荣记”的鼎盛时代,漓江水泡出来的米粉;秘制香料和药材腌制的马肉;米粉丫头在灯下

与奶奶算账的场景,无不述说着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如今台北长春路“花桥荣记”的马肉米粉已不再是当初的味道了,客居台湾的广西佬们的乡愁也无法得到慰藉。舞台上将桂林“花桥荣记”的兴盛演绎得酣畅淋漓,与台北长春路上“花桥荣记”江河日落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将渲染的乡愁推向极致。离开了漓江水,米粉就少了鲜、香,没了米粉的本真味道;没有马肉的马肉米粉失去了精髓,无论如何,台北的“花桥荣记”都做不出老桂林的味道。而做不出正宗马肉米粉的“花桥荣记”,已经不再是昔日的“花桥荣记”了,这一切都暗含着乡愁无从追忆,马肉米粉是找不回的乡愁。

最后,马肉米粉是载不动的乡愁。台北“花桥荣记”是面向底层小市民的。而一碗米粉是无法满足苦力人果腹需要的。为了笼络客源,老板娘做出了让步,接受“花桥荣记”也卖饭食和炒菜的经营理念。老板娘的妥协是为了生计,同时也暗示着乡愁的破产。“花桥荣记”的马肉米粉是无数人对桂林的记忆,也是乡愁的标志符号。卢先生每天晚上坚持到老板娘的店里吃一碗不正宗的马肉米粉,除了回味从前的点滴,他还希望通过这为数不多的桂林味道等来自己的未婚妻罗小姐,他吃的不仅仅是乡愁的味道,还有希望,与爱人重逢的希望。所以,当“花桥荣记”开始卖饭食和炒菜,卢先生也放弃了晚餐吃一碗马肉米粉的时候,这宣告了这群流落异乡的人们对乡愁追忆的破产。卢先生和老板娘一起追忆桂林名角小金凤的唱腔时,舞台切换成桂戏《薛平贵回窑》的场景。听到桂戏演员唱“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这一句时,现场观众唏嘘不已。王宝钏最终还是等来了薛平贵,可是老板娘和卢先生怕是永远也等不到自己要等的人了。李半城、秦癫子都在等待的过程中死去,他们没有等到回家乡的那一天,唯有老板娘的不地道的马肉米粉送了他们最后一程。老板娘说:“这马肉米粉会指引他们的魂魄回到故乡的。”为了做出真正的马肉米粉,老板娘烧掉被虫蛀坏的马肉米粉秘方,将其放入汤料,做出地道的马肉米粉。她留了一碗给卢先生,可是卢先生再也不需要吃马肉米粉了,他已经死在出租屋里。最

后一碗马肉米粉成了卢先生的祭品,至此整部话剧结束。

全剧对马肉米粉味道的追忆,不仅仅是为了口腹之快,更多的是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对故土眷恋的具体表现,马肉米粉载着不尽的乡愁,贯穿整部话剧。马肉米粉见证了老板娘、卢先生、李半城、秦癫子等人的美好时光,老板娘是名噪一时的“米粉丫头”,在“花桥荣记”的鼎盛时期遇见了爱情,成了营长太太;李半城拥有令人艳羡的财富;秦癫子是县太爷、父母官,有两房妻妾;卢先生是卢府的少爷,与未婚妻罗小姐甜蜜热恋。这一切都是在桂林“花桥荣记”的见证下进行。那时候,时光那么美,那么静。战火将这群本来幸福、安逸的人们带到了台湾,于是他们开启了别样的人生。“米粉丫头”不再是军官夫人,成了台北长春路“花桥荣记”的老板娘;李半城拿着柳州的房契、地契到处炫耀自己昔日的辉煌,大家都清楚这些东西已经与白纸无异了,他甚至连吃一碗米粉的钱都拿不出来;从前的县太爷成了政府小职员,却因调戏女同事而被开除,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整日疯疯癫癫;卢先生是出身名门的公子,到了台湾也只能做个国文老师,精打细算过日子。他们的人生境遇具有命运的偶然性,生活的轨道因时代的变迁而偏离,他们都是一群可怜人,在异地他乡寻找开解乡愁的方法,他们无助的等待,却并没有等来自己的“薛平贵”,等来的是绝望、无助、命运的无常。马肉米粉对于这群流落台湾的广西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它是乡愁的化身,是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他们是“生在淮南的橘”,到了台湾后,人生却变得如此苦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