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爱go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104670 U(45)授权公告日 2020.12.08

(21)申请号 202020732379.6(22)申请日 2020.05.07

(73)专利权人 周正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建设北路133号

建筑设计大厦19楼(72)发明人 周正 (51)Int.Cl.

E04B 2/00(2006.01)E04B 2/74(2006.01)E04B 2/82(2006.01)E04B 1/8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2104670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混凝土内墙、固定连接块和预埋钢筋,所述混凝土内墙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钢筋,且混凝土内墙的外侧设置有隔热保温墙,所述隔热保温墙的内部设置有聚酯隔热层,且隔热保温墙的外侧设置有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的上方设置有顶墙,且金属边框的左方设置有对接凹槽,所述金属边框的右方设置有对接凸槽,且金属边框的下方设置有墙体连接块,所述固定连接块设置在墙体连接块的下方,且固定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底座。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通过设置对接凹槽,这样方便相同该装置进行对接组建,降低该装置的人工安装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力资源出现浪费的问题。

CN 21210467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混凝土内墙(1)、固定连接块(10)和预埋钢筋(1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内墙(1)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钢筋(2),且混凝土内墙(1)的外侧设置有隔热保温墙(3),所述隔热保温墙(3)的内部设置有聚酯隔热层(4),且隔热保温墙(3)的外侧设置有金属边框(5),所述金属边框(5)的上方设置有顶墙(6),且金属边框(5)的左方设置有对接凹槽(7),所述金属边框(5)的右方设置有对接凸槽(8),且金属边框(5)的下方设置有墙体连接块(9),所述固定连接块(10)设置在墙体连接块(9)的下方,且固定连接块(1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底座(11),所述连接底座(11)的外侧均设置有底座连接块(12),且连接底座(11)的下方设置有预埋筋连接块(13),所述预埋钢筋(14)均焊接在预埋筋连接块(13)的下方,且预埋钢筋(14)的外侧均焊接有受力拉筋(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钢筋(2)的外径与混凝土内墙(1)的内径相同,且加固钢筋(2)在混凝土内墙(1)的内部呈等距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隔热层(4)与隔热保温墙(3)之间紧密贴合,且聚酯隔热层(4)的外径小于隔热保温墙(3)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边框(5)与隔热保温墙(3)之间紧密贴合,且金属边框(5)的内径与隔热保温墙(3)的外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边框(5)通过对接凹槽(7)与对接凸槽(8)卡槽连接,且对接凹槽(7)与对接凸槽(8)之间为一一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块(10)与连接底座(11)之间为卡槽连接,且固定连接块(10)与连接底座(11)之间紧密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拉筋(15)与预埋钢筋(14)焊接,且受力拉筋(15)关于预埋钢筋(1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2

CN 212104670 U

说 明 书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际和国内都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从地方政府到住建部,都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要求比较迫切。[0003]传统的装配式建筑,还是以工地现场浇筑混凝土为主,现场浇筑混凝土存在很多弊端,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当需要拆除时也需要大量人工,从而提高该装置安装与拆卸的人工成本,浪费人力资源。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混凝土内墙、固定连接块和预埋钢筋,所述混凝土内墙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钢筋,且混凝土内墙的外侧设置有隔热保温墙,所述隔热保温墙的内部设置有聚酯隔热层,且隔热保温墙的外侧设置有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的上方设置有顶墙,且金属边框的左方设置有对接凹槽,所述金属边框的右方设置有对接凸槽,且金属边框的下方设置有墙体连接块,所述固定连接块设置在墙体连接块的下方,且固定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的外侧均设置有底座连接块,且连接底座的下方设置有预埋筋连接块,所述预埋钢筋均焊接在预埋筋连接块的下方,且预埋钢筋的外侧均焊接有受力拉筋。[0007]优选的,所述加固钢筋的外径与混凝土内墙的内径相同,且加固钢筋在混凝土内墙的内部呈等距离设置。[0008]优选的,所述聚酯隔热层与隔热保温墙之间紧密贴合,且聚酯隔热层的外径小于隔热保温墙的内径。[0009]优选的,所述金属边框与隔热保温墙之间紧密贴合,且金属边框的内径与隔热保温墙的外径相同。[0010]优选的,所述金属边框通过对接凹槽与对接凸槽卡槽连接,且对接凹槽与对接凸槽之间为一一对应设置。[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块与连接底座之间为卡槽连接,且固定连接块与连接底座之间紧密贴合。[0012]优选的,所述受力拉筋与预埋钢筋焊接,且受力拉筋关于预埋钢筋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4]1、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通过设置加固钢筋,这样可以对该装置进行加

3

CN 212104670 U

说 明 书

2/3页

固处理,增加该装置的承重力,增加该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0015]2、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通过设置聚酯隔热层,这样可以对该装置进行隔热处理,对该装进行恒温处理,避免受气候影响带来不便,解决了该装置受热长冷缩影响导致墙体破裂的问题;[0016]3、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通过设置对接凹槽,这样方便相同该装置进行对接组建,降低该装置的人工安装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力资源出现浪费的问题。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0018]图2为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的正视结构示意图;[0019]图3为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的右视结构示意图;[0020]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0021]图中:1、混凝土内墙;2、加固钢筋;3、隔热保温墙;4、聚酯隔热层;5、金属边框;6、顶墙;7、对接凹槽;8、对接凸槽;9、墙体连接块;10、固定连接块;11、连接底座;12、底座连接块;13、预埋筋连接块;14、预埋钢筋;15、受力拉筋。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0023]请参阅图1-4,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混凝土内墙1、固定连接块10和预埋钢筋14,混凝土内墙1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固钢筋2,且混凝土内墙1的外侧设置有隔热保温墙3,隔热保温墙3的内部设置有聚酯隔热层4,且隔热保温墙3的外侧设置有金属边框5,金属边框5的上方设置有顶墙6,且金属边框5的左方设置有对接凹槽7,金属边框5的右方设置有对接凸槽8,且金属边框5的下方设置有墙体连接块9,固定连接块10设置在墙体连接块9的下方,且固定连接块1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底座11,连接底座11的外侧均设置有底座连接块12,且连接底座11的下方设置有预埋筋连接块13,预埋钢筋14均焊接在预埋筋连接块13的下方,且预埋钢筋14的外侧均焊接有受力拉筋15。[0024]进一步的,加固钢筋2的外径与混凝土内墙1的内径相同,且加固钢筋2在混凝土内墙1的内部呈等距离设置,通过设置加固钢筋2,这样可以对该装置进行加固处理,增加该装置的承重力,增加该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0025]进一步的,聚酯隔热层4与隔热保温墙3之间紧密贴合,且聚酯隔热层4的外径小于隔热保温墙3的内径,通过设置聚酯隔热层4,这样可以对该装置进行隔热处理,对该装进行恒温处理,避免受气候影响带来不便,解决了该装置受热长冷缩影响导致墙体破裂的问题。[0026]进一步的,金属边框5与隔热保温墙3之间紧密贴合,且金属边框5的内径与隔热保温墙3的外径相同,通过设置金属边框5,这样可以对该装置进行保护处理,避免操作人员在安装该装置时,发生碰撞带来不便,降低该装置的维护成本。[0027]进一步的,金属边框5通过对接凹槽7与对接凸槽8卡槽连接,且对接凹槽7与对接凸槽8之间为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设置对接凹槽7,由于金属边框5通过对接凹槽7与对接凸槽8卡槽连接,这样方便相同该装置进行对接组建,降低该装置的人工安装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力资源出现浪费的问题。

4

CN 212104670 U[0028]

说 明 书

3/3页

进一步的,固定连接块10与连接底座11之间为卡槽连接,且固定连接块10与连接

底座11之间紧密贴合,通过设置固定连接块10,由于固定连接块10与连接底座11之间为卡槽连接,这样方便该装置的安装与拆卸,降低该装置的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0029]进一步的,受力拉筋15与预埋钢筋14焊接,且受力拉筋15关于预埋钢筋1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受力拉筋15,这样可以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对该装置进行二次加固处理,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该装置的承受力。[00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该装置移动至所需工作位置,然后连接底座11通过预埋钢筋14预埋在所需工作位置,通过设置受力拉筋15,这样可以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对该装置进行二次加固处理,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该装置的承受力,随后将该装置通过固定连接块10安装在连接底座11的上方,通过设置固定连接块10,由于固定连接块10与连接底座11之间为卡槽连接,这样方便该装置的安装与拆卸,降低该装置的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根据工作需求将该装置通过对接凹槽7与对接凸槽8进行对接安装,通过设置对接凹槽7,由于金属边框5通过对接凹槽7与对接凸槽8卡槽连接,这样方便相同该装置进行对接组建,降低该装置的人工安装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力资源出现浪费的问题,通过设置加固钢筋2,这样可以对该装置进行加固处理,增加该装置的承重力,增加该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聚酯隔热层4,这样可以对该装置进行隔热处理,对该装进行恒温处理,避免受气候影响带来不便,解决了该装置受热长冷缩影响导致墙体破裂的问题,通过设置金属边框5,这样可以对该装置进行保护处理,避免操作人员在安装该装置时,发生碰撞带来不便,降低该装置的维护成本,就这样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的工作过程完成了。[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5

CN 21210467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1210467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7

CN 212104670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3

8

CN 212104670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4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