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模式及未来前景
作者:管弦 张凤逸 来源:《商情》2015年第41期
【摘要】近些年来,离岸外包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很受追捧,尤其是服务外包,更是以低廉的成本,高效的劳动生产率著称。当然中国作为世界上劳动力最多的大国,具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充裕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不断转变。通过分析中国作为承包商在服务外包中的发展方式,来探讨中国在此模式下所遇到的问题。最后以印度作为对比,从中可以借鉴印度的一些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价值定价;SWOT分析;印度 一、离岸服务外包的概念及分类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愈发频繁,各国之间的互惠活动激起国内企业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纷纷转向国外市场。为了降低成本,获取充足的劳动力,各国企业将自己的业务流程转移到国外,以发包商的方式来完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制作。这种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离岸外包。离岸外包又包括服务外包和制造外包。服务外包指的是将自己公司的业务流程通过承包的方式让其他国家来实现。制造外包指的是本国公司所需的一些中间产品,零部件是通过其他国家进行生产,装配,最后形成产成品的过程。外包服务市场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以及知识管理外包(KPO),其中ITO是最早期的外包模式,主要是承包商向发包商提供部分或者全部的信息技术服务。而BPO主要是发包商外包给承包商一些职能,让承包商代其运作,管理这些职能,KPO是BPO的升级,目的是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方案。我国正在从ITO模式逐步向BPO、KPO模式进行转化,让各个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最大的效益。 二、我国离岸服务外包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有些企业家开始逐渐将目光集中到服务外包的产业中来。之前我国接受的大多数是制造外包为主,一般是以劳动力优势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1991年曾培炎访问印度之后,提议在我国建造软件园。在90年代末期,该项目得到国家审批,我国又依次在珠海、上海建立软件园。之后,到20052006年左右,IT信息技术在中国不断地革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开始关注软件业,并且从印度的经验中了解到国际生产分工的重要地位。在推动我国服务外包的进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商业界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商业部曾实施“千百十工程”,加大了对于外包基地和跨国公司的投入力度;在学术界,周玮等人总结以前外包服务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服务外包献计献策。到了2007年,领导层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国务院副总理吴怡曾指出:“中国不应满足于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应当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们要重视跨国公司外包的趋势。”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将20个大中城市确定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到了2011年,中国的服务外包额高达323.9亿元,占全球份额的23.2%,比上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三、我国与印度离岸服务外包的优劣对比
在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一个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就是印度。印度在亚洲的众多国家中经济一直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从一开始少量的订单到现在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离岸外包的国家。在服务外包的这条道路上,我国仍与印度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中印两国来寻找差异,吸取经验,发展出属于中国特色的服务外包发展道路。
首先可以剖析中印两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背景。(1)法律法规的设立:中国之前服务业出现垄断现象,相关的知识产权缺失,2008年《反垄断法》正式颁布;印度在1994年《新版权法》,2000年通过《信息技术法》。(2)政府干预:中国改革开放后,政治稳定,服务业进行全面市场化改革,建立11个国家软件园,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免征营业税,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以少征15%的所得税;印度政府推行经济自由化的改革,FDI的发展大大被促进,国内建立28个软件科技园。印度为了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此简化投资手续、培训组织人员、减免关税(企业所得税五年全免,服务出口的营业税也都免征)。(3)劳动力成本: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工人拥有42452元的平均工资;在2011年,印度《今日经济》报道印度工人的平均工资只能折合为4904人民币。(4)地理位置:中国与美洲大陆隔着太平洋,交通成本很高,而且时差的影响阻碍了正常的交流,降低了沟通的有效性;印度离欧洲较近,节约了交通和通讯成本,与美国相差12个小时,印度承包商会在晚上将材料准备好,这样美国的发包商就可以在早上利用这些材料来进行一天的工作,增加了双方的办公效率。
我们通过以上对于中印两国服务外包背景的了解,再进一步利用常用的SWOT分析来对比中印两国的差异,从而吸取经验和教训。 中国:
(一)优势分析(S):(1)人口优势:我国人口达到14亿,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工人平均工资较低,因此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2)区域优势:我国与韩国以及日本等国毗邻,经济联系相互密切,又因为文化和语言具有共通性,让我国的服务外包行业大受脾益。(3)基础设施优势:我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通讯设施、交通系统等都有得天独厚的完备条件。(4)经济优势: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局稳定,GDP稳步提升,为我国服务外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劣势分析(W):(1)人才劣势:虽然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是这些工人都是处于低端的服务外包市场,不能满足高端专业技术的需要,而且英语能力较弱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道路。(2)知识产权劣势: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不够重视,导致盗版、伪造层出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穷,这种问题也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外包行业的发展。(3)企业规模劣势: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较小,并且运行也比较单一,不具备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的实力。(4)品牌劣势:我国外包企业缺乏塑造品牌的意识,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极大的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O):(1)市场机遇: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外包市场不断扩大,欧美市场也在持续进入中国,这为我国的服务外包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2)贸易机遇:自从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国际贸易成交额巨幅增加,这也为新兴的外包行业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四)挑战分析(T):(1)发包国限制: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外包无疑会对本国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下滑严重,欧洲也开始限制对于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2)其他承包国的竞争:随着服务外包的热潮来袭,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印度、中国走上外包的道路,这威胁到了中国在国际外包市场当中的市场份额,而且印度强盛的国际竞争力也是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印度:
(一)优势分析(S):(1)人口优势:与中国一样,有很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并且用工成本很低。(2)技术优势: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IT技术闻名已久,印度离岸的IT和业务流程外包收入约有200多个亿,有差不多75万的就业问题已经解决。(3)企业规模优势:印度是服务外包的先驱者,积累了许多的管理和业务经验,也因此就铸就了这个国家庞大的企业规模。(4)文化程度优势:印度曾受英国殖民统治,英国的语言早已成为了他们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也就奠定了印度对外开展国际贸易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W):(1)地域局限:印度的发包商主要只集中于欧美地区。(2)创新能力不足:印度本土的创新意识不够强,导致整个国家对于创新的探索过于缺乏。(3)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机会分析(O):(1)人才贮备多:欧美国家急切需要低薪酬高素质的人才,而印度恰掐是可以提供这些资源的国家。(2)政府支持:印度对于服务外包行业十分支持,给予跨国企业免关税、降利息等措施。
(四)挑战分析(T):这里印度所面临的情况和中国大同小异,都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对于外包发展的限制以及其他国家对于本国市场的竞争。 四、我国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中国现在虽然开始重视人才教育,但是效果远远不够,因为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仅有不到10%的求职者可以胜任服务外包的职位。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工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公司可以和大学领导合作,使得整个大学的课程设置更符合行业的需要。而且英语能力也是必要的技能之一,在国际贸易的来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与外国客户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此外,中国还要改变对大学的资金投入,因为在有的地区资金投入过多,而其他地区可能只有一些资金的投入。这样可以调节每个地区的人才分布,让各个地区都可以开展服务外包行业,不至于出现热点城市拥堵的现象。
(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出现的较晚,大多数中国企业都不会去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或者说没有意识到自己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但是无论是银行、保险行业的跨国公司,数据的安全和信息的保密始终会放在第一位置,这就要求中国开展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对于信息安全的保障,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国家服务外包不会有伪造、抄袭,使得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三)树立领头企业:因为我国缺乏品牌意识,导致国际中我们的企业缺乏竞争力。首先要树立龙头企业,也就是规模效益较好、管理技术较高、产品明显优势的企业,然后以他们作为榜样,让其他企业从中吸取经验,以联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最后实现规模经济,并且专业化分工十分明确,将各国的跨国公司引入中国市场当中。 参考文献:
[1]卢峰.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7(9) [2]徐姝,胡明铭.中国IT离岸外包发展现状[J].影响与对策研究,2013
[3]刘文革,王立勇,王卉彤,刘纪良.中国承接离岸外包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13(4)
[4]于立新,陈昭,江皎.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部分试点城市的分析[J].财贸研究,2010(9)
[5]田爱国,田地.中印承接离岸外包对比及外包升级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0) [6][美]法雷尔主编.刘璐译.离岸外包——理解全球新兴劳动力市场[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1
[7]王力,刘春生,黄育华.中国服务外包竞争力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