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性善论”的探究和思考

“性善论”的探究和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性善论”的探究和思考

由此题一下子想到的便是那一本源远的《三字经》,其中那一句上至鹤发下至黄口都朗朗上口:“人之初,性本善” “性善论”的鼻祖当推“亚圣”孟子,《孟子》中记得有这样的一段叙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益,水无有不下”看起来似乎无可厚非,人赤裸裸的来到尘世,本性也必是赤裸裸的毫无瑕疵。所谓“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者也,无不知敬其兄者”都是印证其白璧无瑕。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同是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却提出了与“人之初,性本恶”的与其祖师相悖的观点,认为“人之性恶,善者伪也” 且不说谁对谁错,翦伯赞有诗“两千几百年前,只剩蓬蒿伴土墙”事过境迁,现代人自无缘体会。历史的线拉得太长就绷紧了,稍一猛力,冷不防会一刀两断。况且我还是个“四眼田鸡”,不可远望,只可近视。 人之初,我理解并无纯善恶之分,混沌初始,一张白纸。从教育的角度看后天的教育更重要,何为善何为恶?抛开礼教法度,单从人性上论说,善恶参半。 在古时,百姓好比是羊,可以让牧羊人随时刮去身上所有羊毛,只是乞怜脚下廖廖枯草不要被连根铲才好。而现代人却绝非填饱肚皮便可打发日子的。人们说自己不屑于金钱,是善,但他们又真离得了钱,真的不愿意在钱堆里滚得满身铜臭?人们说或者要追求高尚内心,是善,但精神和物质在他们眼里孰重孰轻。 与世隔绝的塔萨代人完全没有侵略性,他们根本没有“武器”“敌对”“愤怒”或“战争”这样的词语。然而,同是与世隔绝生存了至少6个世纪的芬图人,却都是凶暴的武士,他们一生不断用弓箭进行战斗。就是这样,决定行为的不是人类的基因,而是所处的社会。人们生来既不爱好和平,也不喜欢战争。人性既善,也恶。

卡夫卡认为精神病人是将完全的自我表露,而“正常人”则是压抑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的“患者”。但可悲的是,恶如弹簧,压得越紧,就越具驱动力。老子云:“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或许,表象并不全是本质的体现,而隐匿的东西才是其根源所在。时间与人性是否也存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哲学?又或许,这质根本未变,抛开形式的浮华,其本质是:人性,在善恶间摇摆。

芥川龙之介的《筱竹林中》里,一场凶杀案,每一个人都为自己辩解伪装,凶案在4个人的口中有着4个不同的凶手,唯一相同的是:都有冠冕的为“善”理由。但是那“恶”就藏匿在描写的人性的奇怪曲折与复杂阴影之中。 “人对于自己的事不会实话实说,谈他自己的事的时候不可能不加虚饰。” 正如黑泽明所说,人是很难如实地谈论他自己的,更何况,善,恶,谁能真正了解它们的介点。

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恶者无不向往。恶,善者跃跃欲试。人世间,至善之物,乃是人心。

而至邪之物,亦是之。人之初,本性就在善恶之间,也只有在善恶之间,才能找到真正的人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