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2/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 工程永久占地80hm2,临时占地10hm2,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且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问题】
1 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 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3 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施。
4 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4 某地拟新建总长142km的铁路干线。全程有特大桥6座,总长6891m;大中桥66座,总长16468m;三线大桥7座,总长2614m;涵洞302座,总长8274m;隧道45座,总长18450m,其中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6座,长度小于1000m的隧道37座,三线隧道1座;近期车站11座。 该工程起源于某铁路M站,征用土地890亩(1亩=66m2),其中耕地300亩、林地400亩、荒草地100亩,其他90亩。铁路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曾连续两次穿越某大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20~300m。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田。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50%~25%,水土流失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穿越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发达,经过村庄8个。初步预测表明,沿线居民住宅噪声声级增加量为5~10dB(A)。 【问题】
5 该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从哪儿个方面分析?
6 简述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7 简述该项目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沿线区域环境的主要生态限制因子。
8 简述该工程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
8 某地拟建一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包括填埋场及焚烧设施,配套、辅助设施大部分可利用既有公用设施,仅需少量投资。危险废物来源比较复杂,年需处置危险废物近20万t。场址初步选择在距离城市20km的山凹处,征地面积约35hm2,其自然环境基本未受人为干扰。城市下风向、水源地下游,不会污染城市饮用水水源。有既有公路通达,仅需新修进场公路2km。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全年降雨丰沛,夏季较为炎热。拟建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现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9 确定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应避开哪些区域?(不少于5项)
11 危险废物填埋废气污染物和填埋渗滤液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12 若需本场处置的某大型企业产生危险废物暂时不能回收,说明其贮存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
13 评价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需了解哪些现状内容?
13 某公司拟投资14亿元,计划花2年时间铺设从河南省到湖南省的成品油管道工程,可研设计管道干线长800km,设计压力8MPa,管径采用φ508mm。设计最大输量为700万t/a。项目共有支线6条,总长35km。沿线设分输站、泵站共8座(包括1座分输阀室)。项目主要工程量见表1
初
步现场踏勘表明,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的地形地貌单元主要有豫西黄土丘陵、黄淮平原、桐柏山一大别山山地、江汉平原。本工程沿线经过湿地自然保护区A(部分穿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附近经过)。距站场距离100~300m附近有村庄8个。【问题】
14 简述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5 列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16 管道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有哪些?
17 如何采取措施减缓工程临时占用基本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
17 某风沙治理工程,原来是一片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建设,原先的居民迁入了楼房,实现3.08km2的绿化,绿化隔离地区总面积为240km2。 道路、河流两侧将建设各200m宽的绿化带,其中内侧的20~50m将成为永久绿化带。 在其外侧则发展了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和树木种苗等绿色产业。栽植树木的数量预计达到了2000多万棵,达到人均绿地50m2林木绿地,希望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沙治沙、抑制扬尘、净化空气等方面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问题】
18 工程建设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哪些?
19 对本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
20 简述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
22 简述防止噪声的措施。
22 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内新建屠宰加工厂,年屠宰牲畜50万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检疫检验中心、待宰棚、屠宰车间、加工车间、冷库、配送交易中心、供水及废水收集和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办公设施等,总建筑面积1.3×104m2,以及在园区外城市垃圾处理中心规划用地内配套建设堆肥处置场。工程生产用气、用水由园区已建集中供热系统及供水系统供给,年生产300天,每天16小时。 待宰棚、屠宰车间、加工车间等地面需经常进行冲洗,屠宰车间、加工车间产生的生产废水量约为900t/d,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600mg/L,氨氮浓度为70mg/L,
BODs810mg/L。工程拟采取的防污措施有:生产废水收集到调节池后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牲畜粪尿收集后运至园区外堆肥处置场处置,病死疫牲畜交有关专业部门处理,在屠宰车间设置异味气体的收集排放系统。 工业园区位于A市建成区的西南约3km(主导风向为NE),主导产业为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回用化学品等。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设计处理能力1.0×105t/d,处理后达标排至工业园区外河流,屠宰加工厂位于园区西南角,园区外西侧2km处有一个12户居民的村庄。 【问题】
23 指出该工程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24 应从哪些方面分析该项目废水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
25 指出哪些生产场所应采取地下水污染防范措施?
26 针对该工程堆肥处置场,应关注主要的环保问题有哪些?
27 给出该工程项目异味气体排放主要来源。
27 某公司年产21万t铜新建项目位于某特定工业园区,周围1km内无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项目于2005年4月20日建成投产,主要用原料铜矿(主要成分为Cu、S、As、Pb、Zn等元素)进行冶炼,生产成品铜;烟气催化后生产硫酸,酸性废气通过酸洗后排空。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生产设施、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现委托某监测站进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 项目生产废水采取“清污分流”的方式排放,厂区废水分为3个排水系统排出厂外。系统1为某路以北的北厂区的雨水,办公室生活污水,电解车间、制氧站排水,即北厂区废水排放口(属清洁水排放系统);系统2为某路以南的动力车间、熔炼车间的冷却水,即南厂区废水排放口(属清洁水排放系统);南、北废水排放口经城市下水道进入长江。系统3为硫酸、熔炼场面水、污酸后液(烟气酸洗后液体)等污水,该系统污水均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往Ⅲ类水域,污水处理站污泥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当地环保部门分配给该公司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SO22050t,烟尘278t,砷1.7t。 【问题】
28 简述该项目竣工验收的工况要求。
29 列出该项目竣工验收执行的标准。
30 简述该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
31 酸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什么?该项目环保治理措施存在什么问题?
31 为了截留流入某河道的沿江生活污水,某市拟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包括一套沿江污水收集系统和相应的若干污水提升泵站。拟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厂址北侧0.8km处为某居民小区。该污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规模定为70万t/d。处理厂分两期建设,一期根据现状污水量确定为30万t/d,二期设计规模定为40万t/d。根
据进水量、进水水质以及出水水质要求,一期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的A/O法,即强化生物除磷过程、氨氮的硝化过程,兼顾脱氮,而SS的去除则采用高效的二沉池池型。该厂针对A/O法及A2/O法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即消除汇流活性污泥对厌氧区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其脱氮效率,以及降低混合液回流的稀释作用,增设了回流污泥预缺氧池,使回流污泥先进入缺氧池。该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纳污水为某大型河道,河宽25km,水深约41m,尾水排放口下游3km处为某水源保护地。 【问题】
32 简述该项目的评价技术路线。
33 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34 该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分布是什么?
35 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36 环境影响预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2答案与解析
1 【正确答案】 (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尤其是下游10km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以防止下游区域土壤盐碱化; (5)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的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7)景观用水。
2 【正确答案】 (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因入库支流河水中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其他因素如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综合作用下,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2)水质污染问题。若施工期管理不当,则施工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运营期也可能存在面源污染,特别是如果库区清理不当,库区水质还会变差。因本项目具有供水功能,故需严格保持库区水环境质量。
(3)低温水问题。本工程为年调节水库,低温水下泄将影响下游工农业用水。 (4)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问题。
(5)鱼类产卵场受到污染和破坏的问题。由于受库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的鱼类产卵场的水文情势及水质将可能发生变化,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6)移民安置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加剧库区及河道的水环境污染。
(7)下游河段流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的问题。
3 【正确答案】 (1)大坝建设阻断了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2)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了鱼类产卵和孵化。
(3)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将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这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4)库区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都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 (5)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这将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6)高坝下泄水,产生过饱和气体。 保护措施:
(1)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
(2)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
(3)合理调度工程发电,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工作的长效性。
(4)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
(5)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6)分层放水。
4 【正确答案】 (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分层取土,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 (5)加强施工教育。 (6)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7)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8)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必要的拦挡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5 【正确答案】 (1)法规符合性: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功能区划等。
(2)方案比选:选择对生态环境、水环境、水土保持等影响最小的。 (3)工程占地:工程占地的类型、占地数量,最好不占用基本农田。
(4)对沿线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村庄等环境敏感点的环境影响情况,选择对敏感点影响最小的。
(5)环保措施与达标排放情况:环保措施包括防止重要生境、敏感点破坏的措施,大临工程生态恢复的措施,防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完整性破坏的措施,生态破坏小、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的措施及水保措施。
(6)环境风险:铁路运输危险品对沿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村庄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选择环境风险小的方案。
(7)公众参与:铁路穿越的8个村庄居民对本项目的支持比例;选择公众支持比例高的。
6 【正确答案】 (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点位、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其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其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
(3)高填方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用的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采石场及沙石料场情况。 (6)施工便道布置、规模、占地类型,施工规划等。
7 【正确答案】 (1)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重点内容有:
①评价区的生态现状:沿线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类型、生态功能,包括涵养水源、水土流失防治等生态功能规划。森林覆盖率、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调查,有无珍稀濒危受保护植物物种。沿线气候特征、土壤状况、地形地貌水文情况及地下水文分布调查。
②评价区的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名称、种类、保护级别、数量及生存状况,包括食源地、栖息地、繁殖场所、迁徙路线等是否受工程影响,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工程建成后的发展趋势。河流水生生态结构类型和保护状况,有无珍稀濒危鱼类及经济鱼类,有无“三场”分布等;沿线水源地及取水口保护和规划情况,目前面临的问题等。
③评价区现存的环境问题。包括森林功能退化、天然林向人工林转变、水土流失、泥石流坍塌滑坡等现象发生的区域和范围。保护物种种群面临的生态压力和问题,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动物种群的影响和干扰,指出相关问题的类型、成因和发展趋势。
(2)限制性因子: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沿线村庄等。
8 【正确答案】 工程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路基排水工程、防风固沙工程、防泥石流工程等。生物措施:绿化、恢复植被等。
9 【正确答案】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有: (1)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2)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 (3)生态影响评价。
(4)焚烧炉对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0 【正确答案】 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 (1)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 (2)海啸及涌浪影响区;
(3)湿地和低洼汇水处;
(4)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 (5)石灰溶洞发育带; (6)废弃矿区或塌陷区; (7)崩塌、岩堆、滑坡区; (8)山洪、泥石流地区; (9)活动沙丘区;
(10)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
(11)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11 【正确答案】 (1)填埋场废气污染物成分是填埋废物生化分解的结果,取决于填埋接受的废物种类和固化方式,主要成分有甲烷、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2)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成分复杂,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皆有,特别是铜、铅、锌、镉、铬、汞、砷等重金属,“三致物”苯并[a]芘等有毒有害物也是存在的,甚至有放射性污染物、细菌等。
12 【正确答案】 贮存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有:
(1)严格选址,必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选址条件。 (2)建贮存设施需设立危险废物标志。
(3)贮存设施需建有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材料建造。 (4)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隔离贮存,设置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 (5)有专人看护。
(6)全过程管理,从选址、建设、贮存、堆放到转移、关闭。
13 【正确答案】 (1)地下水资源状况和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地下水流向、水位、埋藏深度、补给方式、地下水类型、现状水质、是否为饮用水水源地等。需要收集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质构造桩形图、地下水补给及流向图等图件。
(2)在选择场址的基础上,通过历史资料调查和现场监测对拟选场址及其周围的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既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前的本底值,也是评价环境现状是否容许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评判条件。
14 【正确答案】 针对本工程特点和所经过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沿线的敏感保护目标,确定本项工程的环评重点为:
(1)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本项工程对植被、动植物资源、土壤侵蚀、土壤环境、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保护对策与措施。
(2)沿线河流湖泊等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对于管道沿线涉及的敏感区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在做好该生态敏感区域的现状调查工作的同时,重点评价管道穿越该区域的影响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减缓和预防措施,使其影响为最小。
(3)运行期的环境风险评价。对拟采用的环保措施进行论证,提出改进措施及制订环境管理计划。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为管道破裂、油品泄漏对周围环境(土壤、植被、水体等)的影响、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评价重点区段为管线穿越的饮用水源。
15 【正确答案】 (1)工程正常施工和运营环境下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沿线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因本项目而恶化,均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包括:穿越的大江、大中型河流、湿地自然保护区A,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湖泊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基本农田、林地和8个村庄。
16 【正确答案】 (1)清理施工带、开挖管沟、建设临时施工便道。 ①临时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
②扰动土壤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 ③植被遭到破坏,农业遭受损失、林木被砍伐等。 ④弃土处置不当会产生水土流失。 (2)河流穿越。
①采取大开挖方式穿越中型河流时,可能会污染水体或因弃土不当而堵塞河道。 ②采取定向钻方式穿越大型河流时,将临时占用土地,并将产生弃土和废弃泥浆。 ③盾构形式穿越大江时将产生弃土和碎石。
(3)站场建设等永久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使耕地面积减少或影响其他功能。 (4)管道试压、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废水可能污染地表水体。
(5)施工机械、车辆使用将产生噪声、扬尘、汽车尾气、施工机械废气。
(6)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17 【正确答案】 (1)划定施工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尽可能少的占用耕地。
(2)管沟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即挖掘管沟时,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即表层耕作土与底层耕作土分开堆放;管沟填埋时,也应分层回填,即底土回填在下,表土回填在上。 (3)清理施工作业区域内产生的废弃物。
(4)施工应尽量避开作物生长季节,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要保护农田林网,使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
(5)施工结束后做好农田的恢复工作,应按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复垦。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植被(自然的、人工的)破坏应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来年予以恢复。
18 【正确答案】 工程建设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
(1)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办公用房、仓库、车库、泵房、锅炉房道路开通、输电线路建设等产生的弃渣、扬尘、噪声、废水等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打井和灌溉将占用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引起土壤侵蚀,大量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可能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周边地区植物的正常生长。
(3)栽培林木时要对土地进行耕翻,有可能引起土壤侵蚀,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会引起土壤结构破坏和环境污染。
(4)机械运作等不但破坏植被,还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同时机械设备等作业将产生噪声污染环境。
19 【正确答案】 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项目的建成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等带来的影响;
(3)项目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比如对当地就业情况等的影响;
(4)项目建成后给当地的景观带来的影响。
20 【正确答案】 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土石方等的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也会增加空气的污染程度,尤其是干旱少雨和大风的时候,施工和运输扬尘量会更大。因此,应当合理安排工期和土方开挖时间,避免干旱和大风天气,减小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营运期,耕地和播种等活动将对土地大面积的耕翻,此时如果遇到土壤干燥和大风天气,则容易产生大面积的扬尘污染空气。而项目建成数年后,林木均拥有防风固沙的功能后,裸露的地表将被绿色植物覆盖,从而降低地面沙尘。
21 【正确答案】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有以下一些措施: (1)对种植防风固沙林木的地区严禁开垦和放牧; (2)对于林木的幼苗所在区域要采取围封的做法;
(3)对于放牧区,应当严格控制牲畜的数量,严禁过度放牧;
(4)对于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应当积极的保护,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和濒危动物,严禁破坏它们生存栖息的环境;
(5)在物种的选取上应当尽量选用当地原有的物种。
22 【正确答案】 噪声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控制施工时段,在距居民区较近的地方禁止夜间施工。 (2)选用低噪声的机械施工。
(3)对于在噪声中长时间工作的工人,采取戴防声耳塞等措施。
(4)对于运输车辆严格控制行车路线,避免在居民多的地方行驶,严禁在噪声敏感点处鸣笛。
23 【正确答案】 根据题中所给屠宰场项目特点,该工程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应包括:.
(1)西侧2km处12户居民的村庄。
(2)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
(3)A市建成区。
24 【正确答案】 分析该项目废水送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处理能力。 (2)污水处理厂接受污水水质要求,即接管要求。
(3)本项目污水类型、水量、水质及预处理效果,能否满足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
(4)本项目污水送人污水处理厂的方式。
25 【正确答案】 根据本项目的项目特点,应采取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的生产场所有: (1)待宰棚。 (2)屠宰车间。 (3)加工车间。
(4)污水收集系统或收集池、调节池。 (5)堆肥处置场。
(6)病死疫牲畜处置场。
26 【正确答案】 针对该工程堆肥处置场,应关注主要的环保问题有: (1)恶臭问题,堆肥场产生的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CO2、CH4、NH3、H2S等,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也会产生一定的恶臭。 (2)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问题,特别是猪粪尿以及不可利用的猪内脏等杂物的处置问题。 (3)病源生物污染与传播疾病的问题。
(4)垃圾渗滤液处理问题以及正常排放对周边地表水的影响问题。 (5)垃圾渗滤液非正常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问题,防渗层破裂后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 (6)堆肥产生的甲烷气体的处理、利用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火灾爆炸)。 (7)运输线路的选择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和臭味问题。 (8)堆肥处置场选址合理性问题,堆肥处置场属该项目的配套建设内容,虽然园区外城市垃圾处理中心规划用地可能已经进行了论证,但处置场具体位置的布设,还需论证说明其合理性。 (9)生产经营中的噪声污染问题。 (10)景观影响问题。
27 【正确答案】 根据该项目的项目特点,该工程异味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有: (1)待宰棚; (2)屠宰车间;
(3)异味气体收集排放系统; (4)加工车间; (5)堆肥场; (6)污水收集池;
(7)调节池。
28 【正确答案】 该项目竣工验收的工况要求:为保证检测结果能正确反映企业正常生产时污染物的实际排放状况,要求的监测期间企业的生产负荷达到75%以上、生产工况基本稳定、各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正常。
29 【正确答案】 该项目竣工验收执行的标准: 该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周边没有环境敏感点,因此环境质量检测从简,竣工验收执行的主要标准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当地环保主管部门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 (1)废水污染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1和表4中的一级标准;废水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1996)中的三级标准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 90)中的3类标准。 (2)总量控制指标:SO2 2050t,烟尘278t,砷1.7t。
30 【正确答案】 该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 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的内容: ①大气污染源及环保设施。对干燥尾气、阳极炉烟气、硫酸尾气(两套)、环境集烟烟气(通过环境集烟罩收集闪速炉等冶金炉烟气)、高架排放源废弃排放量、SO2和烟尘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外派废气是否达标排放。根据全年工作日计算,判断SO2和烟尘是否满足总量要求。 ②废水污染源及环保设施。对北厂区废水排放口、南厂区废水排放口、厂区污水排放口的废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外
排水是否达标外排。根据全年工作日计算,判断砷外排是否满足总量要求。 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监测。对污水处理站进出口水量、水质进行监测,测试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④厂界噪声监测。分析厂界噪声是否达标。 项目竣工验收调查内容: 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调查; ②环境管理情况调查; ③企业日常监测手段、制度、人员配置调查; ④环评、环评批复及初步设计的落实情况。
31 【正确答案】 酸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砷、铅等。该项目生产污水污泥卫生填埋的处理措施不当,因为生产废水污泥中含有砷、铅等一类污染物,属于危险废物,而危险废物不能进行卫生填埋,必须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32 【正确答案】 该项目的评价技术路线:
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目的就是解决某型大河道沿江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河段水体受污染的问题,截留入河污水,消减污染物排放,使河水水质得到改善。因此,评价中主要根据水质现状、污水处理厂设计指标和出水水质,计算主要污染负荷的消减量,并预测其水量、水质变化状况。同时,通过类比资料分析,预测本项目排放的臭气的影响程度及范围。
33 【正确答案】 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
着重论述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厂址选择及其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论述;项目建设成后某大型河道水质改善情况以及建设项目排放的尾水对河道水体水环境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尾水排放对下游饮用水源地的影响;项目运行期恶臭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居民区)和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施工期间(包括管道工程的施工、厂址平整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公众参与。
34 【正确答案】 该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分布是:
此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处为改良的A/O法。其主要污染物为恶臭、噪声、固体废物、厂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
该污水处理厂恶臭排放源主要为进水泵房、格棚井、沉沙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预浓缩池、污泥后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等。
噪声主要来源于进水泵、除砂机、污泥泵、鼓风机、污泥脱水泵以及厂区内外来往车辆。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栅渣、沉沙以及从二沉池中排出的剩余污泥经浓缩及脱水后产生的泥饼。
35 【正确答案】 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根据污水处理系统外排尾水及受纳水体的水污染特征,选择BOD5、COD、氨氮为本次水质预测的主要评价因子。
36 【正确答案】 (1)恶臭污染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污泥处置影响预测与评价; (5)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事故风险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