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p.2014 V01.35 No.9 第35卷第9期 智慧图书馆框架构建研究 刘巧婷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物联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决定 了其框架构建主要包括感知层、分析层和应用层,以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为系统目标。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不 仅要求图书馆在管理构架和服务模式上发生转变,还要从资金、人才、用户、安全等方面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框架构建;智能化管理;智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07—5348(2014)09—0195—03 智慧图书馆是由“智慧地球”衍生而来.2008年 I 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新 概念,他认为智能技术应用到生活各个方面,如智 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电力、智慧的食品、 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 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 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2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 林等认为智慧图书馆应该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 书馆服务智慧化的综合,“智慧的地球”要将物理基 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统一成智慧基础设施[3]:王世 伟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 智慧的货币、智慧的零售业、智慧的基础设施甚至 智慧的城市,这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1]。图书馆 也不例外,由于智能技术的应用,图书馆也将变得 更加智能。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岗纳赞曾提出著名 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中第五定律就是“图书馆 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 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4】。 可见。智慧图书馆是现代信息化与网络化技术发展 的产物,实现了传统服务向数字化服务的科技转变。 ganism)。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史,图书馆随着社会的 发展,新技术的使用及理念的不断更新。也由传统 图书馆慢慢发展到数字图书馆.再到现在的智慧图 书馆。无不彰显着图书馆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生 综上所述。以上各位学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作 出描述:第一,从智能技术方面来看,智慧图书馆通 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与管理。第二,从感 知方面来看.智慧图书馆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 命力。“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图书馆界 就开始广泛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本文从智慧图书 馆的内涵出发.旨在探讨如何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系 统框架,以及在构建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应采取的 必要保障措施。 一馆服务智慧化的综合。第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智 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质的改变。笔者比较偏向乌 恩的观点。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 馆基础之上的新型图书馆。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 馆的双重特征[5],它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支撑,结合 资源、技术、服务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对硬件设备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和智慧馆员也有较高要求。 (二)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一)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目前图书馆界对智慧图书馆定义还没有一个 统一的表述,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 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 础上的全方位开放的新型图书馆.她具有以下四个 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 特点:一是更透彻的感知。感知不是局部或部分的 收稿日期:2014—08—18 作者简介:刘巧婷(1984-),女,福建安溪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195 感知,智慧图书馆不仅是建筑上的智慧化,更是将 各个文献信息与馆员、用户三者之间的相连、利用 护。例如,通过RFID标签和设备实时监控图书的借 还情况并进行馆藏自动盘点.通过光源感应器来自 动调节亮度。 三、智慧图书馆的系统框架 物联网,通过RnD技术,采集分析用户信息及习 惯,能深度感知用户需求,主动推送相关服务。二是 更全面的互联。智慧图书馆的互联不仅包含共享协 作的图书馆,还包括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全面 在智慧图书馆中,用户能够实时、无障碍地使 互联。三是更深入的智能化。智慧图书馆通过物联 网把以往各种独立处理的事务通过信息交换和资 源共享进行有机联系。从而构建一个兼具信息处 理、实务管理与辅助决策的智慧服务系统[2]。四是更 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智慧图书馆能够满足用户的 多种需求。智慧图书馆的框架体系就是要从这一服 务目标出发来进行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理念决定了 其系统模式是基于智慧管理的大数据服务和网络 深层的服务。无论图书馆发展到哪个阶段,其核心 理念都是以服务为核心,智慧图书馆也不例外。它 以用户的智慧生成过程即“转知成慧”过程为中心. 强调用户关心的服务问题与智慧需求。着眼于培育 用户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智慧能力[6j,进而满足 用户挖掘信息和追求知识的智慧需求。 二、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原则 (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根本目 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提供已经突破地域、行业的 局限,面向广大公众,侧重于帮助用户提高将知识 转化为智慧的能力。因此,智慧图书馆在提供服务 的过程中,应突出用户的主体地位,采集、获取、分 析并传递用户信息,关注他们的隐性需求,使之显 性化。智慧化的服务要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学历、 需求,将用户区分为不同的群体,并通过对用户的 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与整合,主动推送个性化、全方 位的、可定制的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二)以数据挖掘为重点 智慧图书馆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 与分析,发现数据下的隐性信息,并通过高效、实 时、准确和快速的分析以便于采取应对措施。对信 息进行整合,在进行信息整合过程中,应将智慧服 务这一理念贯穿全过程。以提高基础设施智能化 和用户满意度为目标。在对信息进行采集、传递、 分析、整合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性,这样才能为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提供有效的数 据支持。 (三)以智慧化管理为支撑 智慧图书馆应利用传感器、数码相机、RFID(无 线射频识别)、计算机等设备,对图书馆的文献资 源、用户活动、内部环境、网络平台等方面进行实时 感知、监控和采集信息。管理的智慧化不仅包含硬 件设施、用户管理,还包括对智慧图书馆的日常维 196 化服务,是对信息的广泛采集和深度挖掘、帮助用 户转知成慧的专家式系统服务。因此。智慧图书馆 的基本系统框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感知层、分析 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是基础,分析层是关键。应 用层是目的。通过感知层的传感器、RFID等感知设 备以及智能手机、计算机等输入端,对实体进行感 知、采集数据并自动做出响应措施,从而实现获取 智慧化管理所需的海量资源数据以及智慧化服务 所需的用户需求信息。分析层是智慧图书馆的中枢 神经,通过各种专业分析软件和智能操控系统,实 现对采集的图书资源、用户信息等大量数据进行分 析处理和数据挖掘。获得相关有用信息用以辅助智 能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应用层是智慧图书馆的实 际应用和系统目标,在分析层的基础上通过对图书 馆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水平。进而提 供更具智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 应用层 智能化管理I l智慧化服务 T 信息分析 分析层 FRm图书\馆系统/ \ /智能控\制系统/ /\\_其他网络 控制系统 感知层 f ∥智舱手机///计算机输入∥ 图1 智慧图书馆的基本系统框架 四、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以缓解投入不足 智慧图书馆建设初期需要大量设备的投人.而 物联网系统及设备都较昂贵.像国内一张RFID标 签就在一元以上[7],并且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资 源,花费十分昂贵。在软件方面,实现智慧化的图书 馆需要组建庞大的系统。RFID图书馆系统的引进 费用就很高.智能控制系统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 入,在后面的维护中也要资金的扶持。显然,资金制 约着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争取政府资金的支持显得 犹为重要。 站以及智能手机图书馆的功能,提升广大读者用户 对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体验。拓展智慧图书馆的用户 (二)提高智慧馆员素质以满足服务要求 虽然信息技术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基础和前 范围和服务领域。 (四)注重用户隐私保护以保障信息安全 提,但是人才是核心,只有资源被充分利用,使用价 值才能体现。因此,智慧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导 向,整个图书馆业务应围绕服务展开,这就对智慧 馆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智慧馆员应具有良好的信息 素养、较高的科研水平,能够揭示用户的隐性需求。 智慧图书馆中设备、文献、环境、用户之间实现 互联互通,承载了庞大的数据资料和用户信息。这不 可避免地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例如某些射频标签贴 在物品上,会不加识别地自动响应传感器的指令, 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新技术的革新给图书馆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知识呈爆炸性增长,智慧馆员 不仅要能精通这些技术的应用。还要关注信息动态 发展。注意汲取新知识,才能胜任对知识的整理与 分析。 (三)加强宣传及推广以扩大应用范围 将其储存的信息传送给阅读器。因此。在构建智慧 图书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技术 处理与安全保障,这也是构建智慧图书馆亟待解决 的重要课题之一。 五、结语 当前。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正处于初始阶 拥有大量读者用户信息是建立智慧图书馆的 关键一环.这就要求智慧图书馆必须不断提高用户 使用率才能发挥效用。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 段,作为未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智慧图 书馆的构建不单是物联网技术简单地应用于传统 图书馆,而是需要从资源组织、信息构架、数据挖 掘、服务模式以及智慧馆员等方面同时进行改进, 才能实现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观念,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积极利用报纸、期 刊等传统媒介以及网络、即时通信软件等现代媒介 进行宣传和推广。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网 参考文献: [1]MBA智库百科.智慧地球[EB/OL].[2014—7—23].http://wiki.mbalib.corrdwiki/智慧地球.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O. [3]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和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4]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 [5]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 [6]黄幼菲.公共智慧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高级阶段[J].情报资料工作,2012(5):83—88. [7]360百科.射频识别技术[EB/OL].[2014—7—23].http://baike.SO.com/doc/5372984.html#5372984—5608948—1—1 Study of Framework Constructi0n 0f Smart Library LIU Qiao—ting (The Library of Qua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Quanzhou 362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Smart library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met of things,and is also the new model of libr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 futu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library determine its framework construction mainly including perception,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layer,and its system target i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and smart service of library.Smart library constuctrion requires not only changing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service model of library,but also taking some guarantee measures from capitl,talent,user,safaety etc. Key words:smart library;framework;intelligent management;smart service (责任编辑:曾耳)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