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峡》练习及答案

《三峡》练习及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三 峡

郦道元 姓名:

一、解释括号前加点词的含义。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 )夜分( ),不见曦( )月。 .....

至于夏水襄( )陵,沿( )溯( )阻绝( )。或(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 )御风,不以疾( )也。 ...

春冬之时( ),则素( )湍( )绿潭,回清( )倒影。绝( )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 )峻茂,良( )多趣味。 ...

每至晴初( )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 ).......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 )久绝( )。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翻译下面句子。

1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内容理解。

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2

2.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4.赏析文中关于春冬之时水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3

6.“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三峡什么特点?

7.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3分)

9.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本文找理由,并写出印证理由的原句。

4

四、对比阅读。

(一)

[甲] 《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

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5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

【甲】(《三峡》)

【乙】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

6

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

注释:①结约:盘曲。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强。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4分)

①不见曦( )月 ②属( )引凄异 ..

③皆( )不敢与之争 ④当之辄( )靡 ..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而/乡邻之生日/蹙 B.自/三峡七百里中

C.广/故数言欲亡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

②势常结约不舒。

4.甲、乙两文的写作内容各是什么?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

(三)

(甲)《三峡》

(乙)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记》) 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下列句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以指攀草根而登 B. 皆以美于徐公

8

C.不以物喜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2.句子翻译: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

甲乙两段文字均为 ,甲文中( )一词可以概括乙文中所写

的特点。两文在描写山势上分别运用( )和( )的写法。

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你能说出它和甲文之间的联系吗?

5.为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六处)

9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四)

(甲)《三峡》

(乙)(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1),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2)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3),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4),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本文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就是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的入口处。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注释:(1)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2)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3)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4)《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 )处 (2)良( )多趣味 ..

(3)素( )气云浮 (4)非驷马之( )追也 ..

10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断句。

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沾 人 窥 深 悸 魄。

4.(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5.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不同之处,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峡》答案

一、二略

11

三、

1.山:连绵不断,高峻陡峭

水:江水盛大凶险,水流湍急

2.(1)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丛山先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2)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有特点,所以先写夏水,接着写春冬,最后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其连绵、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其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湍”是动态,“潭”是静态,以素饰“潭”更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5.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冬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6.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

12

二是突现了三峡山高,狭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7.既照应文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又突出了凄清悲凉的气氛,也表现作者对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8.(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9.理由一:水流急(或水流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二: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潄其涧

四、对比阅读

(一)

13

(译文)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1.①断 ②有时 ③快 ④全,都

2.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

14

(译文)

大江从三峡流出,沿途所遇到的无非就是石头,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到了西陵峡以下,两岸大多都是沙石泥土,挡在水的面前就显得没有多大用处,水自此才得以显出其剽悍的性情。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数百里,都不敢和它进行争夺,但是在这个地方忽然遇到了石头。水势汹涌而下,激射到石头上,山崖高峻,努力阻挡住它的锋芒,水和石就好像开始打相持仗。以水来战石,则水广大无际,流速迅急,(水)把石头劈开,使之像树林一样;把石头侵蚀得千疮百孔,形成一个个洞穴;磨砺石头,使它们像剑戟一样锋利;把石头磨得圆滑,好像虎的形状。石头就像不能稍微作出让步的样子。如果以石战水,石壁雄伟的伫立在那里,凶猛刚健,任水洗刷磨砺。(水)浩荡而来,而浪涛却折返而回,碰触到山崖水势就变得缓慢,就好像背着东西一样。

1.(1)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2)连续 (3)都 (4)就

2.A(2分)

3.(1)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2)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

4.甲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地貌和壮丽景色,

乙文描写的是石首绣林山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

15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

(译文)

突然发现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草根也禁不住我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结实,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绷紧了脚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地。过了好长时间,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一只脚抓牢以后,然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想自己坠落,很长时间,幸好攀上去了。

1.B

2.句子翻译: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B.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我生平经历的危险没有超过这的。

16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

甲乙两段文字均为山水游记,甲文中(重岩叠嶂)一词可以概括乙文中所写山势的特点。两文在描写山势上分别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你能说出它和甲文之间的联系吗?

都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诗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印证,突出了三峡水流迅疾,水势汹涌。甲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两岸猿声啼不住”相照应,都写猿啼。甲文中“重岩叠嶂”与诗中“万重山”相应,都写出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四)

(译文)

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就是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的入口处。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 确实

17

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果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河水激起万重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河水好像发怒的赑(bì 古时一种动物)一样,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1.同“缺”,空隙,缺口。(2)甚,很(3)白色(4)不译,主谓之间

2.(1)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2)水(虽然)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入岩石。

3.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4.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或“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5.相同:二水既盛且速。不同:黄河的孟门之水气势恢宏。描写方法运用上的相同之处:都是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