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西医结合内科归纳

来源:爱go旅游网


民族

肺炎

主诉:典型:咳嗽、咳痰、发热()天。

特殊情况如下叶大叶性肺炎:上腹痛、咳嗽、发热()天。

现病史:1.发热(体温):有无怕冷、寒战?

2.咳痰:痰色质量

3.伴随症状:有无胸痛、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出汗,乏力,咽痛,流涕、喷嚏、头痛

4.几种肺炎鉴别:细菌性肺炎:黄脓痰 /铁锈色痰

葡萄球菌肺炎:痰带血丝或桃花色脓痰

克雷伯杆菌肺炎:胶冻样痰

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刺激性呛咳,痰少

病毒性肺炎:冬春季发病,痰少,伴肌肉酸痛、腹泻、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肺念珠菌病:白色粥样痰/乳酪块状

5.诊治经过:吃中药无效-多为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

吃抗生素无效-多为病毒性肺炎;

既往史:预防接种、过敏史

肺念珠菌病多有长期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病史

体格检查:1.生命体征 2.肺部视触叩听 3.气管 4.咽喉情况

4.如下叶大叶性肺炎以腹痛为主诉:+腹部查体

5.舌、脉

你的情况已经了解了,我现在要去写病历了,请你稍微休息一下。

拟提检理化检查:1.血常规 2.痰培养+药敏 3.胸片/CT

初步诊断

1、中医诊断:咳嗽(无呼吸困难)/喘证(有呼吸困难)(邪犯肺卫证、痰热壅肺证、热闭心包证、阴竭阳脱证、正虚邪恋证)

2、西医诊断:肺炎(定位:左上、右下。。。。)(细菌性?病毒性?)左中下肺肺炎(葡萄球菌?)

西医鉴别诊断:

(一)年轻人:1.肺结核:起病较缓,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2.肺脓肿:早期表现与肺炎链球菌相似,但是随病情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X线显示脓腔及气液平。

(二)老年人:1.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痰中带血丝。血白细胞计数不高,痰中发现癌细胞。 (吸烟)

2. .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CTPA)、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诊疗计划:

(一)中医诊疗方案:

治则:宣肺透邪,顾护津液

1.邪犯肺卫证:发热,微恶寒,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高热烦咳黄痰,舌红苔黄,脉洪数。清热化痰,宽胸止咳——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包证: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疲倦乏力,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益气养阴,润肺化痰——: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人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

(二)西医诊疗方案(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

治疗原则:抗感染、祛痰、止咳、对症处理

1、抗菌药物:

(1)细菌性肺炎:青霉素(240万U/d),分三次肌注+喹诺酮类或头孢噻肟(口服/静脉)

(2)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0.5g/d,连用5天))

(3)病毒性肺炎:利巴韦林(0.8-1.0g/d,分3-4次服用)、阿昔洛韦(每次5mg/kg,静脉滴注,一日3次,连续给药7天)

(4)肺念珠菌病:氟康唑(每日200mg,首剂加倍,病情重者可用400mg/d)

2、祛痰:氨溴索

3、止咳、胸痛:可待因

4、发热:物理降温、吸氧等

支气管哮喘

主诉:反复发作喘息、气紧、胸闷、呼吸困难()年,加重()天。

现病史: 年轻人,反复发作的喘息性呼吸困难,诱因(特定、多样化),痰可多或无(量色质味)。气短程度(步行,上楼时、稍事活动、休息时)、精神状态、出汗、讲话方式、持续时间、加重缓解因素。发作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喉咙里面呼噜噜的响、(精神状态:有没有焦虑、出汗,持续时间,能不能连续说完一句话,休息的时候气不气紧,能不能走路)、恶寒发热(体温)、头痛、口渴

既往史:预防接种、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脉):

1.体位(可平卧,喜坐位,端坐呼吸)

1.生命体征

2.肺部视触叩听-发作时有肺气肿征;

3. 有无三凹征、反常呼吸

4.气管位置居中

5.有无心脏长大,心脏杂音

拟提检理化检查:

1.血常规

2.痰培养+药敏

3.胸片

4.动脉血气分析(重症哮喘见低氧血症)

5.呼吸功能检测(急性发作时不用)

6.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初步诊断

1、中医诊断:哮病

(发作期:①寒哮证②热哮证 缓解期:①肺虚证②脾虚证③肾虚证)

2、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缓解期

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

西医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喘息样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左心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肺底湿啰音。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慢性咳嗽、喘息史,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诊疗计划

(一)中医诊疗方案:

治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1.发作期:

①寒哮证:泡沫痰稀白,身疼痛,口干不欲饮,舌淡暗,苔白滑,脉浮紧。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加减

②热哮证:面赤口苦,痰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加减

2.缓解期:

①肺虚证:发作前喷嚏频作,因气候变动诱发。补肺护卫——玉屏风散加减

②脾虚证:食少便溏,因饮食诱发。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味

③肾虚证:息张口短气,呼多吸少,形冷汗出。舌红苔少脉细数。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二)西医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脱离变应原(移忌避替)、舒张支气管、治疗气道炎症,以缓解哮喘发作及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

1.脱离变应

2、具体药物:用法:轻度哮喘:吸入给药;中度哮喘:吸入+口服给药

重度哮喘:静脉给药

(1)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茶碱类(夜间发作首选)

(2)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倍氯米松吸入

泼尼松、泼尼松龙口服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静脉

(3)色甘酸钠(预防用药,3.5-7mg雾化吸入或20mg干粉吸入,每日3-4次,经4-6周治疗后无效者可停用)

(4)抗过敏:扎鲁司特(20mg,每日2次)

3.重度至危重度哮喘:+氧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机械通气

4.发作控制后,小剂量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预防发作。

急性心力衰竭

主诉:突发严重呼吸困难、气紧、频繁咳嗽、大量泡沫痰()小时。

或呼吸困难、气紧、咳嗽、不能平卧()小时/天。

现病史:

1.中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左心衰最常见病因为心肌梗死);年轻人/小孩: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病毒性心肌炎

2.诱因:过度劳累、情绪波动、感染 【1.心梗后心衰:无心脏病史,突发胸闷症状,持续加重(24小时不用洋地黄制剂)2.高血压危象心衰3.慢性心脏病导致心衰】

3.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咳嗽,大量泡沫痰(白色/粉红色)、少尿(有几次?量差不多有一个矿泉水瓶吗?)乏力,出汗,

既往史:预防接种、过敏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史

体格检查(舌脉):

1.生命体征:呼吸、心率快;早期血压增高后期血压降低

2.肺部听诊:双肺底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脏视触叩听:心尖部奔马律、p2亢进,心脏扩大

4.颈静脉怒张

5.双下肢水肿

拟提检理化检查:

1.心电图

2.胸部X线检查

3.心脏彩超

4.心衰标志物

5.心肌坏死标志物

6.动脉血气分析

初步诊断

(一)中医诊断:喘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或心阳虚脱证)

(二)西医诊断:

1.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危象/重症心肌炎(原发病)

2.心室长大、心律失常(心脏彩超结果)

3.急性左心衰竭(分级,急性心肌梗死用Killip分级)

西医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有心脏病史,多见于老年人,发作时强迫端坐位,两肺湿啰音为主,可伴有干啰音,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而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咳白色黏痰,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支气管扩张剂有效。胸片和BNP/NT-proBNP测定有助于两者鉴别。

2.急性肺栓塞:有引起栓塞的基础原因(如老年、久卧、房颤等),有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胸部CT和肺通气灌注造影可确诊。

诊疗计划:

(一)中医诊疗方案:

治则:缓解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心脏功能

1.气滞血瘀证: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行气活血,祛瘀止痛——速效救心丸

2.气阴两虚证:面色颧红,盗汗,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结代。益气固脱,养阴生津——参麦注射液

3.心肾阳虚或心阳虚脱证:面色暗红,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注射液

(二)西医诊疗方案

治则:紧急施救和治疗,迅速采取措施缓解各种严重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如肺、肾、肝和大脑血流灌注,防止功能损害,降低死亡危险,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

具体药物:

1.一般处理:半卧位,双腿下垂;高流量给氧5L/min;开放静脉通道;进食易消化食物;限制饮水量和静脉输液速度。

2. 镇静:吗啡(2.5-5.0mg,静脉缓慢注射)

3.支气管解痉:氨茶碱(0.125-0.25g,以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推注(10分钟),4-6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4.利尿: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

5.扩张血管: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血压过高用硝普钠(根据血压调整用量)

6.正性肌力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4h不用)洋地黄类/低血压时:多巴胺(5-15μg/(kg.min),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

7.以上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非要药物治疗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高血压

主诉:反复头晕、头痛()年,加重()天。

发现血压增高()年。

现病史:

1.本病特征:中老年人,头晕、头痛晨起明显,顶部、枕部突出,劳累后、情绪激动动后加重(部位,时间,性质,加重缓解因素) 眩晕:怎么晕的?是眼前发黑吗?还是觉得自身或周围东西在转动?

2.伴随症状:(1)注意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内分泌性高血压(出冷汗、心悸、多尿、疲乏无力)

(2)靶器官损害:眼脑心肾(有无黑蒙、摔倒过、心慌心悸、小便情况、有无尿频、尿急、泡沫尿)

3.个人史:危险因素:烟酒、家族史、体重、血脂、血糖

4.家族史:高血压

既往史:预防接种、过敏史,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服用什么药物?效果怎么样?有没有肾病病史?血脂血糖【注意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肾性高血压(有无肾病?)、血管性高血压(血压控制怎么样?)、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药效果差)】

体格检查(舌脉):

1.生命体征

2.心脏: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A2亢进?、第二心音、左室长大、抬举性心尖搏动

3.颈动脉听杂音

4.周围血管搏动征

5.脐两旁、腹股沟上听血管杂音(排除动脉狭窄)

6.神经系统查体(肌力,肌张力,神经反射,脑膜刺激征)

拟提检理化检查:

1.动态血压监测

2. 靶器官受损:心(心电图、心脏彩超)、脑(颈动脉彩超)、肾(肾功能、尿常规、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管(眼底检查)

3.危险因素:血脂、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头痛/眩晕(肝阳上亢证、痰湿内盛证、瘀血阻窍证、肝肾阴虚证、肾阳虚衰证)

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可以分级)

西医鉴别诊断:

1.肾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肾脏病史,肾脏损害表现,药物治疗无效。一般可见舒张压中、重度升高,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闻及血管杂音。肾孟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及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2.嗜铬细胞瘤:可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阵发性血压升高时还可伴心动过速、出汗、头痛、面色苍白(交感神经兴奋)等症状,历时数分钟或数天,一般降压药无效,发

作间隙血压正常。血压升高时测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MA) 有助于诊断,超声、放射性核素及CT、MRI对肾脏部位检查可显示肿瘤部位而确诊。

诊疗计划:

(一)中医诊疗方案:

1.肝阳上亢证:口苦咽干目眩,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有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内盛证:疲倦,脘腹胀满,身体沉重,舌胖苔腻,脉濡滑。祛痰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阻窍证:头痛经久不移,口唇发绀,舌质紫,脉弦细涩。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加减

5.肾阳虚衰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胖,脉沉弱。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肾气丸+车前子、牛膝)

(二)西医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有效地使血压降至控制目标值,防止靶器官损害,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肾脏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具体药物:

1.非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低盐饮食、控制体重、限制烟酒、适当运动、减轻工作压力、保持乐观心态和充足睡眠等

2.中老年人:氨氯地平(每次5mg,每日1次)+贝那普利(每次10mg,每日1次)/氯沙坦(每次25-100mg,每日1次)+氢氯噻嗪(每次12.5-25mg,每日1-2次,口服)

3.年轻人,心率快:氨氯地平(每次5-10mg,每日1次)+比索洛尔(每次5-10mg,每日1次)

消化性溃疡

主诉:1.反复上腹部/胃部疼痛()年。

2.腹痛、频繁呕吐()。——梗阻

3.黑便,心慌、头晕()。——上消化道出血

现病史:

主症:青壮年男性: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痛、午夜痛;中老年:胃溃疡—餐后痛

与进食有关伴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特点,加重缓解因素)

伴随症状:烧心、反胃、反酸、嗳气、恶心。大便,恶寒发热?、口渴、饮水

出血:伴有乏力、心率加快、血压情况

既往史:预防接种、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脉):

1.生命体征(无并发症可不查生命体征)

2.腹部视听叩触:上腹剑突下偏左或偏右深压痛

幽门梗阻:胃肠型,蠕动波,振水音,呕吐酸腐食物

出血:肠鸣音活跃

拟提检理化检查:

1.胃镜

2.幽门螺杆菌

3.X线钡剂

初步诊断

(一)中医诊断:胃痛(寒邪客胃证、饮食伤胃证、肝胃不和证、湿热中阻证、瘀血停胃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

(二)西医诊断:消化性溃疡

西医鉴别诊断:

1.胃癌:胃癌多为持续疼痛,制酸药效果不佳,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X线、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鉴别两者意义大。X线钡剂检查示胃癌龛影位于胃腔之内,边缘不整,龛影周围胃壁强直、呈结节状。胃镜下胃癌的溃疡通常形态不规则,基底凸凹不平,苔污秽,边缘呈结节状隆起,周围黏膜呈癌性浸润,皱襞中断。组织学检查可提供有力依据。一次活检阴性并不能排除胃癌的可能,应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多次检查。

2.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疼痛位于右上腹,多在进食油腻后加重,并放射至背部,可伴发热、黄疸,莫菲征阳性。胆囊B超和逆行胆道造影有助于鉴别。

3.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诊疗计划:

(一)中医诊疗方案:

1.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加减(高良姜、香附)

2.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

3.肝胃不和证:情志不遂加重或诱发,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4.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黄连、山栀(炒)、陈皮、茯苓、半夏、草豆蔻仁(捣碎)、炙甘草)

5.瘀血停胃证:胃中刺痛,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化淤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

6.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脉迟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

7.胃阴不足证:饥饿不欲食,心中嘈杂,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益阴养胃——益胃汤加减(玄参、麦冬、生地、冰糖、玉竹)

8.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烦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疏肝理气,清胃泄热——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二)西医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精神放松,规则进餐,忌辛辣食物,戒烟,避免服用对胃肠粘膜有损害药物

具体药物:

1.三联疗法,疗程14天。

2.抑酸: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400mgBid)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日,一日一次)

3.保护胃黏膜:硫糖铝2g/日、枸橼酸铋钾480mg/日(疗程≤14天)

4.对症处理:酸多用小苏打;消化不良促消化

5.有并发症、内科治疗无效时用外科治疗

消化道溃疡出血

中医:

1.胃中积热:清胃泻火,化淤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降逆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

3.脾不统血:益气健脾,养血止血——归脾汤加减

4.气随血脱:益气摄血,回阳固脱——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加减

西医:

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监护,禁食

2.尽快建立有效输液通路,补充血容量(平衡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输血)

3.止血: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