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质量观察

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质量观察

来源:爱go旅游网
临床医学2016年20期Health For Everyone《人人健康》

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质量观察

龙汉东

(贵州省惠水县人民医院 贵州 惠水 550600)

【摘 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年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眩晕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病因进行判断,并予以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两组眩晕患者的病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接收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为80%,而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则为60%,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同时还发现观察组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跟对照组相比要低出很多。(P<0.05)。结论:分析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所在能够为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地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地采取行之有效地治疗方法来救治患者,提高治疗的效果。【关键词】眩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2016)20-0073-01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老年人发生眩晕的概率也在逐渐增加,对我院神经门诊60例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进行了分析,对产生眩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神经内科医生对于眩晕性疾病的认知,增强其诊疗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年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眩晕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病因进行判断,并予以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36例,年龄则主要集中在54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1.7)岁。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有30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7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1.1)岁;而对照组有30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主要集中在55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57.6±20.8)岁。经临床资料显示,选取的60例患者都患有眩晕症状,无其他重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第一,需要对以下几项内容进行检查:(1)患者的体格;(2)患者的神经系统;(3)对患者进行耳科检查,同时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对其发生眩晕的主要病因进行分析和判断。第二,对两组患者分别治疗,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观察组中若患者为急性眩晕患者,则可以对进行肌肉注射25.0毫克至50.0毫克的异丙嗪;如果患者为间歇性的眩晕患者,则可以使其每天口服一次西比灵,药剂量为每次10.0毫克,75.0毫克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每天进行静脉滴脉络宁20.0毫升,使用此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两周。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如果患者为急性的眩晕患者则可以肌肉注射5.0毫克至10.0毫克的安定;如果患者为间歇性的患者则可以每天一次口服75毫克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每天一次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0毫升,利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两周。

1.3 评价指标

对接受检查的患者所具有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后实际恢复的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在一个月内未再次复发眩晕症状,则表明治疗有效;而如果患者在一个月内眩晕症状有所好转,但依旧有复发的问题,则表明好转;而如果患者的眩晕症状未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接受治疗期间眩晕的频率依旧频繁,则表明治疗无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据相关的检查资料显示

60例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有25例(41.66%);精神因素诱发眩晕患者16例(26.67%);而不明原因的前庭周围性眩晕9例(15.00%);良性位置性眩晕7例(11.67%);其他原因3例(5.00%),分析表明主要的眩晕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

对两组进行了不同的治疗后,通过对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9例,好转15例,6例患者为治疗无效,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P

例数3030

有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9(30.0)15(50.0)6(20.0)24(80.0)6(10.0)12(30.0)12(40.0)18(60.0)

5.79<0.05

2.3 观察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有并发症的患者有1例,并发症率为3.33%;而对照组患者患有并发症的患者有8例,并发症率为26.67%,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因而该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3 讨论

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选取的60例老年眩晕患者主要以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为主。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60.0%,明显低于观察组,并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率进行了分析,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26.67%,明显高于观察组,并且(p<0.05),因而该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老年人伴有眩晕症状的原因很多,最为主要的为后循环缺血性为主,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症下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重视对病因的分析和治疗,而该研究中标明观察组所使用的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低,因而值得推崇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来.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2):137-137.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