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苇渡江 传说,达摩从天竺国(即印度)东渡震旦(即中国)后,与武帝每谈论起佛事,总是不投机。武帝是⼀个佛教信徒,主批⾃我解脱。⽽达摩是禅宗⼤乘派,主张⾯壁静坐,普渡众⽣。因主张不同,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
那⾥中国有个⾼僧,名叫神光,当时正在南京⾬花台讲经说法,据说\"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莲,顽⽯点头\"。围观听讲的⼈是⾥三层,外三层,⽔泄不通。达摩路过⾬花台,也顺便挤在⼈群中,侧⽿倾听。 达摩听到有些地⽅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摇摇头。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的最⼤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达摩不语,转⾝离开。
有⼈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你知道是谁?他就是印度⾼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傅到了跟前,刚才⾃⼰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
达摩在前边⾛,神光在后⾯紧追,⼀直追到长江岸。达摩到了江边,停⽴江岸,只见⽔域茫茫既没有槁,也没有船,连个⼈影也不见,如何过江呢?达摩⼗分焦虑。
天⽆绝⼈之路,正在这⽆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坐着⼀个⽼太太,⾝边放了⼀捆草,看样⼦好象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盘算:这位⽼⼈偌⼤年幻,为何孤苦伶仃,⽆⼈护送照料?也罢!向⽼⼈家求助了。于是上前,恭恭敬敬地向⽼⼈施了⼀礼,说道:\"⽼⼈家,我要过江,怎奈⽆船,请您⽼⼈家化棵卢苇给我,以便代步。\"
⽼⼈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卷曲盘旋,⾝材魁梧,举⽌坦然,形象端庄,仪表⾮凡。⽼⼈暗⾃点头称许,便顺⼿抽出⼀根卢苇与达摩。达摩双⼿接过卢苇,向⽼⼈告谢⽽去,及⾄江边,他把卢苇放在江⾯上,只见⼀杂灵苇花,昂⾸⾼扬,五⽚苇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卢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苇渡江,也跑到⽼⼈⾯前不问青红皂⽩,抱起⽼⼈⾝边⼀捆卢苇,扑通⼀声,扔到⽔中,双脚踏上卢苇捆⼦,匆忙过江。说也奇怪,这捆卢苇不但不向前⾏进,反⽽很快沉⼊⽔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出,险些溺⼊⽔中。神光带着浑⾝泥⽔,冲向⽼⼈,责问:\"你给他⼀根卢苇就渡过江,我拿你⼀捆卢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
⽼⼈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卢苇,助⼈有份,是为有缘,定能⾃渡;你是抢我的卢苇,物各有缘,⽆缘⽆故,怎会得助?\"
⽼⼈说罢,转瞬间悠然不见,浩荡的江⾯上空⽆⼀⼈。这时神光⾃知有失,惭叹不已,懊悔⽽归。 达摩过江以后,⼿持禅杖,信步⽽⾏,见⼭朝拜,遇寺从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少林寺,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集僧徒,⾸传禅宗。⾃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