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附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附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霁雪 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

(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大的样子。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三、四两句展现了________、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________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 4.古诗阅读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剑门:也称剑阁、剑门关。此诗作于诗人由抗敌前线被调往后方任闲职之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以“衣上征尘杂酒痕”开篇,突出了人物形象。 B.“无处”意为“处处”,诗人离开前线,万里远游,黯然神伤。

C.“此身合是诗人未”中“合”是“应该”,此句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

D.“细雨”句充满诗情画意,形象逼真,耐人寻味,诗人用蒙蒙细雨烘托了自己旅途遇雨欣

然自得之情。

(2)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呈现的画面。 (2)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古风存”的具体表现。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①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①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绵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②落灯花:旧时以灯油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1)诗歌前两句哪些词语交代了环境和时令?找出词语并说明环境和时令。

(2)诗人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描写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①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①宜阳:县名,在当时是著名的风景区,游人如织。然而在安史之乱中遭到严重破坏。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经过宜阳写下此诗。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春行即兴》相近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鸟鸣涧 (唐)王维 山房春事 (唐)岑参 春夜喜雨 (唐)杜甫 人闲桂花落, 梁园日暮乱飞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夜静春山空。 极目萧条三两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月出惊山鸟, 庭树不知人去尽,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时鸣春涧中。 春来还发旧时花。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

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D.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欣赏其高大雄奇之美,末两句则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慨。

(2)诗的尾联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请问新的意义是什么?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 (宋)戴复古②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③败垣:毁坏的矮墙。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 B.高亢激昂 C.恬淡悠扬 D.轻快活泼

(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14.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即事① 宋·徐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 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15.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①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即搬家。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呈现的画面。 (2)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古风存”的具体表现。 1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喜晴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1)“连雨不知春去”中“去”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把前两句的景色描绘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8.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诗中既是诗人实写眼前景物,又具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诗中既是诗人实写眼前景物,又具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 (1)“数片”和“一夜明”。

(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 2. (1)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淳朴自然

(2)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解析】【分析】(1)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第四句描绘的是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的画面,而第三句展现的是牛羊自回村子的画面。牛羊自己回村子看出这里民风淳朴,百姓相处和睦,整体氛围是闲适的,而儿童不认识官员的衣冠,看出这里的人都不追求名利,性格淳朴,追求自然。故描绘了闲适恬淡、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2)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夏寒”和“长松”联系在一起,指高大的松树遮天蔽日,遮住阳光,形成绿荫,给人阴凉的感觉。草木茂盛,绿树成荫,整体的氛围是清幽美好的,故情理之中。 故答案为:⑴ 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 ; 淳朴自然

⑵ 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点评】⑴本题考查画面概括。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

⑵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首先理解诗句,然后理解词义。 3. (1)芦花;孤舟

(2)抒发词人的孤寂之感、亡国之恨、追思之情。

【解析】【分析】(1)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这道题比较简单.直接从诗句中摘取出写景的词语即可。作答时抓住诗句中的形容词如“寒”“清”“孤”等词语即可理解诗所描绘的秋天的景色特点。填空要求用词语,不要用句子来回答。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理解古诗思想情感,要依据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的“孤”自来理解。这首词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情。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4.D

解析: (1)D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不能驰骋沙场,只能做骑在驴背上行吟的诗人,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的的凄凉惆怅。

【解析】【分析】(1)最后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在结合上两句“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的内容分析,含蓄地表达作者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所以“诗人用蒙蒙细雨烘托了自己旅途遇雨欣然自得之情”错。故选D。

(2)如可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最后一句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

方式,表达了诗人为国杀敌的愿望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愁苦,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故答案为:⑴ D

⑵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不能驰骋沙场,只能做骑在驴背上行吟的诗人,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的的凄凉惆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读懂诗句大意后可对重要字眼进行分析,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5. (1)夸张,“龙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表达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分析】(1)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很明显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赏析该词,可以从其表现诗人的神态角度去分析。该词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2)此题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故园”“泪”“报平安”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⑴夸张,“龙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⑵表达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6. (1)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乎已经无路可走,正在迷惘之际,忽然看见前面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2)倾尽好酒好肉招待客人,举行春社活动,衣着简朴。

【解析】【分析】(1)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道路依稀难辨时眼前豁然开朗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2)可分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这是说倾尽好酒好肉招待客人。再如“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这是说举行春社活动,衣着简朴,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将以上内容整合起来就是答案。

故答案为:⑴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乎已经无路可走,正在迷惘之际,忽然看见前面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⑵倾尽好酒好肉招待客人,举行春社活动,衣着简朴。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进行解答。

7. 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答案为: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8. (1)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故答案为:⑴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

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解答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9. (1)“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用蛙声反衬出夜的寂静。

(2)通过环境的寂静和“闲敲棋子”的闲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落寞、失望、焦躁和惆怅。 【解析】【分析】(1)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2)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点评】(1)鉴赏诗歌的语言。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10. 选《春行即兴》。作者在安史之乱后的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曾经繁盛如今荒芜的景物有所感触,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山房春事》写梁园的萧条、冷落,在一片废墟之中,庭树仍开放着当年的繁花,有凄凉、荒寂之感。两诗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世事多变的惆怅情怀。或:《鸟鸣涧》诗描绘山中春夜的景物,表现宁静幽美之境;《春夜喜雨》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这与《春行即兴》所写的作者在安史之乱后的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曾经繁盛如今荒芜的景物有所感触,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极不相同.

【解析】【分析】《春行即兴》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小诗。全篇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色,在景物描写中,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的心情。此诗一句一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四句诗就如四幅图画,描绘了春天野外盎然的生机,抒发了诗人对凄凄芳草、潺潺涧水、落花芳树、鸟语空山的无穷游兴,同时蕴含着时世乱离景物依旧的沧桑感。其妙处在于字面上毫不涉及人事,但细加品味,诗人却借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正因为此诗具有感物伤时、即小见大、意境含蓄的特点,所以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鸟鸣涧》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山房春事》是吊古之作。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春夜喜雨》主要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这心情主要是出自于农作物得到春雨的滋长,这对当时具体历史条件下能参加一定劳动的杜甫来说,是值得肯定的。这诗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诗人刻画雨

景、抒写内心喜悦的名作。根据对四首诗内容和情感的分析,《山房春事》的情感与之相近,然后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选《春行即兴》。作者在安史之乱后的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曾经繁盛如今荒芜的景物有所感触,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山房春事》写梁园的萧条、冷落,在一片废墟之中,庭树仍开放着当年的繁花,有凄凉、荒寂之感。两诗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世事多变的惆怅情怀。或:《鸟鸣涧》诗描绘山中春夜的景物,表现宁静幽美之境;《春夜喜雨》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这与《春行即兴》所写的作者在安史之乱后的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曾经繁盛如今荒芜的景物有所感触,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极不相同.

【点评】赏析古诗抓住诗歌诗题、关键词、特殊意象和注释,归纳出诗歌的情感类型,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歌的灵魂,更好地解读诗歌,准确地赏析诗歌。

11.D

解析: (1)D

(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 12. (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13.A

解析: (1)A

(2)一个“自”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以花的无情,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

14. (1)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2)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15.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2)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

16. (1)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乎已经无路可走,正在迷惘之际,忽然看见前面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2)倾尽好酒好肉招待客人,举行春社活动,衣着简朴。 17. (1)离开

(2)围绕“窗前的梅子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竹林”回答即可。

(3)围绕“对自由清新的乡村生活(大自然)的喜爱、对晴天的喜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惜春之情”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8. (1)无同类能比;可惜 (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19. (1)浮运;最高层

(2)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信心的情感,这句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20. (1)浮运;最高层

(2)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信心的情感,这句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解析】【分析】(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深层意思(比喻义):“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最高层”是说一个人自身的修为达到较高境界,对于周围事物看的开,想地明白,眼界宽广。且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所以提取“浮运”“最高层”填充即可。

(2) “闻说鸡鸣见日升”是句用典,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现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所以这句话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故答案为:⑴ 浮运 ; 最高层

⑵ 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信心的情感,这句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