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与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作者:周长鹏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4期
【摘 要】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疾病,其病变主要为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及縻烂、粘液多。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属祖国医学的‘久痢’、‘脏毒’等范畴。
【关键词】中医辨证 慢性结肠炎 中药灌肠 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倒共20例,全部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5月,最长4年。所有病倒均有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腹泻,脓血便或粘液便,伴有腹痛或里急后重。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大便不成形,便秘,大便不稀不稠,脓血便,粘液便,腹痛,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少苔剥苔,脉象濡沉细或滑数。
分型:(1)大肠湿热型:腹痛下坠,肛灼热,大便难下或泻而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困脾型:大便清稀,腹痛纳少,苔白腻,脉滑缓。
(3)脾胃虚型:大便溏稀次数增多,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神疲倦怠,舌淡红苔白,脉细弱。
(4)脾肾阳虚型:黎明腹泻,腹痛肠鸣,泻后则安,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 三、实验室检查
(1)纤维结肠镜见:肠粘膜充血,粘液多,水肿,散在出血点,血管纹理不清,溃疡或糜烂。
(2)病理检查发现:肠粘膜轻、中度炎症为多。 (3)大便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四、治疗方法
(1)三黄汤加味:黄连、黄芩、黄柏、诃子、苦参、甘草。便秘加大黄,脓血便加白头翁,腹痛加玄胡索,溃疡加海消。
(2) 灌肠液制备:将药粉碎用1000ml水浸泡2小时,然后文火煎至500ml,过滤后装瓶置冰箱中备用。
(3) 灌肠方法:灌肠液加热至40度备用,让患者取右侧卧位,用灌肠器常规灌肠一样将灌肠液徐徐注入,拔出后令患者左侧卧小时再仰卧。 五、疗效观察
痊愈: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无异常,随访2年未复发。 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大便镜检正常,肠镜检查偶见轻度水肿或微充血,偶有复发,经再治疗症状缓解。
无效:症状、大便镜检、纤维结肠镜检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六、治疗结果
痊愈15例,好转5例,有效率100%。 七、病案举例
袁X,42岁,男,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时有便秘4年余,经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来院诊治,纤维结肠镜检见:结肠粘膜广泛糜烂充血,水肿较重,诊为慢性糜烂性结肠炎用基本方加玄胡索、白头翁制液灌肠,同时煎服汤剂,两个疗程后痊愈。 八、体会
慢性结肠炎,临床表现,慢性腹泻,腹痛,脓血便,肠粘膜紊乱,充血水肿,大便培养未发现致病菌,属非特异性结肠炎。全方可达清热、解毒、解痉、止痛,消除肠粘膜糜烂、水肿达治疗目的。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诃子涩肠止痢,苦参清热除湿、解毒利尿,玄胡索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加强抗炎、抗过敏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