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l1期 2014年9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01.5 No.11 September 2014 记者采访中交流沟通对策 邱聿宁 (永泰县广播电视局,福建永泰摘350700) 要:从某个角度来看,采访是一种艺术。在这种艺术中,记者怎样和被采访者交流直接反映出了记者自 身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与被采访者交流沟通的效果优劣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记者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以及 专业能力。所以说,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采访,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记者的能力,实现最优的交流沟通效果。对 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出现沟通困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此来为记 者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采访;记者;沟通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调查资料显示,在近些年的媒体行业发展中,频频 出现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沟通“困难重重”的问题。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例如,记者自 身的素质低、采访经验不足等。记者与被采访者的沟通 效果与采访任务的完成质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 此,及时找出采访交流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针对 性的解决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采访沟通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记者承担着及时向广大群众进行新闻报道的重要 职责,所以在采访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沟通难题,就必须 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原因,在经过了全面的分析之后及 时做出调整。通常情况下记者采访交流沟通出现困难 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1)提问的艺术性十分缺失。可以说记者的采访 任务能否Jf ̄,N完成取决于记者的提问技巧。有些记者 在采访工作开始前过于注重对被采访者的相关资料与 背景进行了解,忽略了提问技巧的重要性。…对采访 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了解 工作做得越好,发掘的信息也就越多,但是如果在提问 时没有任何逻辑,很容易使被采访者的思路混乱,最终 得不到最好的沟通效果。 (2)角色发生了混乱。在实际采访过程中,部分记 者难免会遇到比较健谈的采访对象,有时也会遇到社会 地位很高的采访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记者都表现出 了“沉默寡言”的情况。不仅如此,还有一些采访对象 不善言语,在采访过程中往往是记者问的多,采访对象 说的少,采访氛围十分尴尬。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记者 与被采访者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也可以说沟通失 败,最终使得整个采访任务的完成质量低下或者失败。 (3)记者意志力不坚定。科学技术与媒体技术水 平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在这 种情况下为了获得独家报道,媒体记者们都使出了浑身 文章编号:1674—8883(2014)09—0075—02 解数。在新闻现场中往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多 家媒体,而这对记者来说要想完成采访任务就需要具备 坚强的意志力。但是有些记者由于自身的意志力差,在 新闻现场“望而却步”,或者在收到对方的拒绝采访后 便放弃。_2 这种情况是记者工作中的绊脚石,严重影 响了记者日常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如何解决沟通困难问题 作为一名记者,必须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只有这 样才能更加容易的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从而拉近记者 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采访任务的顺利完成也就实现 了一半。 (1)记者采访的立场与态度。实际上不管所处的 采访环境如何、采访对象是谁,记者都会占据某个立场, 但是不论占据哪个立场,记者都应该尽可能将自己的立 场与媒体的立场靠近。记者在采访中的态度要不卑不 亢,采访社会地位高、影响力大的人物不能阿谀逢迎,采 访社会弱势群体不能用有色的眼镜看待,必须要将自己 与所有的被采访对象置于同等的高度。_3 在采访刚刚 开始之后,如果一个记者足够优秀,那么他会花费最少 的时间来向被采访者表明自己的立场,即客观、公正,并 对自己显示出了足够的尊重,这样一来就为采访任务的 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提高提问技巧。采访过程中交流沟通效果很 大一部分受到了记者提问方式的影响,我们也可以说提 问是一种艺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需要掌握一定 的技巧。 第一,记者提问原则和方式。总的来说,采访对象 包括三大类,即普通人、社会名人以及公职人员。要想 获得最优的沟通效果就必须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进 行相应的调整。首先,当采访对象是普通人,即新闻的 相关人员时,需要特别注意这部分人群自身的特点。由 于他们没有经历过相似的被采访经历,所以常常会表现 75 传媒实务 出极度的紧张情绪,这本身对顺利沟通的实现就造成了 阻碍。面对这种情况时,记者要选择“温柔攻略”,也就 “功课”,但是关于非语言符号却并没有引起记者们的关 注。要想进一步解决采访交流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是向采访对象提出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以此来缓解采 需要记者做到察言观色。如果仅仅以人的五官作为判 断人内心情绪的标准,那么眉毛可以说是最能掌握的标 准了。_6 当采访对象出现眉头紧锁时,说明他对某个 访对象的紧张情绪,进而使得沟通更加顺利。H 其次, 当采访对象是社会名人,即社会地位较高或名声较大的 人时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提问要谨慎、善意。一位 资深人士曾经说过,当你提出了善意与慎重的问题之后 就表明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变相的告知采访对象 你对他的回答的期待。第二点,提问过程中尽可能使采 问题持有反对意见或反感情绪,不愿意再继续谈论该问 题,这是记者就要适当的终止此类问题的沟通。当采访 对象出现眉毛上扬表情时,说明他本身就对该问题十分 疑惑,对此可以引导采访对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获 访对象保持轻松的心态。对社会名人的采访,所有的记 得了又一个谈论要点。除此之外,记者还要培养自身的 者不外乎都想在完成采访任务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名人 素质,借助体态语言来向采访对象表述自己的情感,从 信息,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轻松的状态必不可少。最后, 而使用多种方式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 当采访对象是公职人员时,必须要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 三、总结 的关系,平视对方不失为一个好的表现。与此同时,提 记者与采访对象能否实现顺利的交流沟通与采访 问时还要做到详细、开门见山,寻找谈话中的要点,有的 任务的完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针对沟通中较常遇 放矢,这样一来必然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到的难题需要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与应变能 第二,记者提问技巧。当从事记者工作一段时间之 力,从而更好地达到采访目的。 后,基本上所有的记者都会在采访前预判采访中可能出 参考文献: 现的交流内容。然而事实却是,采访中常常会发生各种 [1]圈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 突发事件,往往会让记者措手不及,这是就需要记者掌 社,2006. 握一定的采访技巧。首先,记者要从采访对象的角度出 [2]鸿文.新闻采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发,为采访对象创造出一种“非采访”环境。 记者 [3]刘丹.关于如何提高新闻记者采访素质的探讨[J].青 要借助适当的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回应采访对象,或 春岁月,2011(06):159. 点头或凝视,为其传达非语言信息,从而有效的拉近两 [4]赵慧.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成功率[J].采编前沿, 者问的距离。其次,还要尽可能不去触碰发问的禁忌。 2009(12):68. 例如,提出的问题十分笼统、冗长等。最后,则是要禁止 [5]何茜.关于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思考[J].中国科 采用咄咄逼人的提问方式,因为这样不仅会引起采访对 学与教育,2013(12):87. 象的反感,影响沟通效果,甚至还会迫使采访工作终止。 [6]王红.浅谈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素质[J].新闻传播, (3)采访过程中察言观色。语言符号是绝大部分 2013(12):263. 记者在日常采访过程中都十分看重的,并做了很多 (上接第96ff ̄)了解、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为数字媒体 和活力。 艺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奠定师资基础。 参考文献: 四、结论 [1]林华.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科学与艺术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汇合”,数字媒 2005. 体艺术跨越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 [2]淮永建,王立臣,韩静华,黄心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级学科,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9(19). 拓展的新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覆盖的面比较宽泛, [3]贡丹英.数字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 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找准专业发展的目标 京邮电大学,2010. 与方向,踏实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 [4]杨丽等.关于理工类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化数字艺术的基础能力培养,不断加强专业应用能力和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4). 实践能力培养,为教师提供充足交流与学习的机会,逐 步形成专业自身特色,为学科长远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