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答题技巧
(150分钟)
{时间安排不一定完全按照以下时间,可根据个人实际或考试情况安排}
第一步读题(5分钟)。
在草稿纸上记下要求。
第二步阅读材料。(50分钟)
1、 通读(10分)。
通读的目的: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把握。
遇重点字句顺便勾画出来,作大概批注。(批注有4种:原因、现象、问题、对策)
2、 细读(40)分。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寻找答案。所有的答案都能在材料中找到。
第三步答题(95分钟)
1、第一题(15分)
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
(行文一定要简洁)。
(1) 返看材料所提到的有几条
(2) 同类的归在一起
(3) 结构:总分总
要点:列答案,归类,总分总
例子:
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
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评析: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列述全面,单条文字概括力强,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
作答B: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
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
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
评析:此回答很好体现了“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要求,体现了良好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上佳作答。
比较一下作答A、B,作答A中第一点可以单列,第二、七、八点可以归为一点,第三、四、五、六点又可归为一点,分别对应作答B中一、二、三点,然后加上开头结尾,答卷档次立马提升。
2、第二题(20分)
第二题一般是提对策。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注意主次有序)
(1)两个“往回看”:一是往回看材料,在前面勾画的句子里找出措施对策部分,这里面一般有(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有普通民众的观点)。都找出来。重新编号。数一下。再浓缩一下,同类的归类。二是往回看第一题。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一
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加起来大概五六条。
(2)有时候资料中给出的对策并不多并不全面,可以从大脑库存里搬救兵。七八条再一综合,压缩的压缩,扩充的扩充。
(3)(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借鉴经验)这几条一般来说都要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套用。
3、第三题。(60分)
第三题就是以第二题提出的对策为框架,对第二题提出的条条详加论述,敷衍成文。
申论评分中没有文采这一条,什么以小见大,名言警句等,大多华而不实,画蛇添足。因为人最想考你的是你对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所以,大可不必因为自己文采不足,或立意不远,内涵不深而没有信心。(最核心的是,怎么解决问题。)
(1)审题、拟题目
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范则。
另,像《浅谈……》、《……之我见》、《刍议……》之类标题,也是比较好的。
(2)开头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不要罗罗嗦嗦,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考前提前准备好几个经典开头,根据材料内容及题目要求套上即可。(要求背)
要点:准备好,往里套。
(3)正文:
即为对策部分。大部对策的段落是考前提前准备好,根据材料内容及题目要求套上即可。(要求背)
有些对策,材料有,而考前没有准备的,要及时见机行事,及时地借鉴材料。
例:
加快XX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XX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XX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XX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XX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XX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XX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XX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可以套:节能减排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节能减排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减排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的
领域和范围。
还可以套:电子啊、通信啊、数码啊、医药产业等等。只要跟技术沾边的都行。
像这种大段的经典表述,就准备好,考试的时候脑子要活,一旦有套用机会绝不放过。因为你那一段可能是你花了个把小时几个小时汇集各方精华熔铸而成的,漂亮无比,而别人现场才来编,他要用个把小时都要写一篇文章了,何况这一段,哪能有你表述得这么精彩?除非他是神。所以的你得高分是必然的。
要点:准备好,往里套。 (4)结尾
跟正文一样,准备好几个经典表达,往里套。
(5)字迹、卷面
卷面整洁一定要整洁,考官也是人,看到乱七八糟的卷面心情肯定好不起来,给你高分可能性小。
书法水平不一定要高。但要每一笔四平八稳、规规矩矩装在框子里,卷面整洁舒服。切记,不要老是涂改,考试时关键在于动笔的慎重,下笔之前先想想整句话,想好了再写。另外,平时复习申论时,不要打字,要动手去写。
另,必须了解以下:
申论材料可以归纳的高度有:
汽车堵塞、房屋拆迁上升到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规划;再到科学发展
污染治理上升到环保;能源、环境等上升到 生态文明
下岗分流上升到社会就业;
治安混乱上升到改革、发展、稳定;
盗版光碟上升到知识产权保护;
偷税漏税、贫富、阶层、收入差距、劳资同时上升到社会分配;再和谐社会
户籍问题、农民工进城、工农业发展上升到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
高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明专利应用上升到创新型社会
能源资源短缺浪费现象上升到节约型社会
土地、农民、农村、农民工、农业同时出现上升到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
衣食住行物价教育就业同时出现可上升到民生问题
污染、治理、人口、能源、城乡建设同时可上升到科学发展观
《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各种法可上升到依法治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