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所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核心都是要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而无论是哪一方面,工程的测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对工程的测量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对监理工作的重视,对现代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等,尽量符合现代工程测量的要求。
引言
在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开头环节,其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专用测量器具,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把设计图纸的位置、数据、几何形状真实的放样到实地。其测量放样的成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及建成后的功能。
1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特点与理论 1.1工程测量技术特点
工程测量是一个过程操作,是施工质量的根本所在。在整个施工阶段,工程测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不但关系到一个工程是否能顺利按图施工,而且还给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为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方法和手段。
1.2工程测量理论方法 1.2.1测量平差理论
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
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
1.2.2工程控制网优化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网的质量指标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的灵敏度或可区分性。对于网的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的不同,网的优化设计又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涉及到网的基准设计,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的设计。
2建筑工程测量依据
在对建筑物的控制网进行测设时,首先要校测建筑物的起始依据。倘若起始依据是所建工程周围原有的建筑物,那么就要与业主、规划单位和建筑施工单位等协调,确认和指定起始依据的建筑物的确切位置,如边角、标高和中线等,以防出现差错。倘若建筑物的起始依据是水准点和红线,那么就要协调规划单位的负责人员到现场来确认起始依据,之后再进行校测。
2.1校测红线桩
根据红线桩和建筑物在图纸上的角点坐标,逆算出红线桩和建筑物的相对关系,然后校测角度和距离。通常情况下,角度的校测误差允许范围为±0.2°,而距离的相对精度应大于l/15000。
2.2校测水准点
施工现场引测标高的控制点的重要依据是测绘部门提前给的水准点,通常是多个点。施工单位要把控制点引测到施工现场,仔细校对,确认没有出现差错,才能使用。
2.3校核施工图纸
在工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一定要校测工程图纸的重要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建筑工程测量任务
建筑工程的设计经过论证、审查和批准之后,即进入施工阶段。这时,首先要根据工地的地形、地质情况,工程性质及施工组织计划等,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然后,再按照施工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图纸上所设计的抽象几何实体在现场标定出来,使之成为具体几何实体,这就是常说的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的工作量很大,是施工建设阶段最主要的测量工作。施工期间还要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对于施工测量来说,主要是几何尺寸的控制,例如高耸建筑物的竖直度、曲线、曲面型建筑的形态、隧道工程的断面等。为了监测工程进度,测绘人员要作土石方量测量。此外还有竣工测量,变形测量以及设备的安装测量等。其中,机器和设
备的安装往往需要达到计量级精度,为此,往往需要研究专门的测量方法并研制专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施工中的各种测量是施工管理的耳目,工程质量、工程加固措施的制定乃至施工设计的部分改变都需要测量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
4建筑工程测量技术
工程具有深基础、大凌空、高程落差大、曲线类型多、结构平面形式复杂等大型建筑特点,且工期紧、任务重、图纸多,促成施工测量工作内业计算量超常。因此,如何控制本工程测量放样的精度,如何进行系统地、高效地、全面地图纸审核和快速准确的提供施工测量数据,是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最终工程的质量。
4.1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4.1.4从场地实际情况看,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场地狭小,故南北向和东西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侧和北侧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西侧和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4.1.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至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3)根据甲方要求和测量大队提供的控制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4.2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4.2.1场地控制测量,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整体后控制碎部的逐级控制的测量原则,结合场地、工程建筑结构特点,根据现场通视条件以及现场施工的需要,以城市导线点为高级控制点,沿场地周围布设了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导线网。导线全长相对中误
差高于1/35000,方位角闭合差小于±5\"(n 为导线点个数),平差后精度指标:测角中误差小于±2.5\",边长相对误差高于1/40000。
4.2.2由于曲线类型多、通视条件差、占地面积大、平面形状复杂等施工特点,外控制点的布设困难大,布设导线边长差异大,首级导线点之间精度不均匀,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率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施工测量的总体控制采取内控为主,外控为辅,内外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但始终保持内、外联测。
4.2.3轴线控制点的测放,按常规正倒镜投点法投测,并经平差、复核后,采用内分法或直角坐标法测放出其他线及墙体控制线等细部线。如基坑开挖进行边坡上、下口线控制时,应根据坡度计算边坡外放量。
5工程测量施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大型工程的施工测量中,由于结构复杂、计算量大,尤其是对于平面不规则的施工放样与数据计算,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大量的测量内业计算中,不但计算精确、高效,而且能快速完成复杂、大量的计算,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工程测量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其技术应用对提高工程测量质量、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准确数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1曲线放样计算程序。根据曲线特征要素,为施工放样的方便起见,以一定弧长为等分圆弧起始步长,来实现计算圆弧中间加密点
坐标,输入已知数据即可算出该段圆弧中所加密点数和各点在当前坐标系内的坐标值。对于椭圆曲线,可以确定距离为限定界限等分拖延
来计算加密点坐标。
5.2计算机电子模拟制图应用。施工测量工作中,电子版模拟制图的广泛应用,在处理复杂部位施工上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如曲线、不规则斜线、基础开挖边坡控制、汽车坡道三维实体模拟等。除此,应用电子版制图模拟法还可快速求点坐标和量取距离及图形面积、实体体积、图纸校对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电子版制图应与施工坐标系统相统一,以及与其他方法的正确复核。
6结语
总之,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所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核心都是要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而无论是哪一方面,工程的测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对工程的测量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对监理工作的重视,对现代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等,尽量符合现代工程测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罗烈响.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09(17)
[2]祁金峰,宋伟.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概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3]杨震.工程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