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一、你了解孩子吗?
你真的了解孩子吗?上是学校的心理SPA 嘉年华,刘义扬的妈妈给我们四年级的孩子做了一个关于性格密码的讲座 „„你觉得你的孩子是属于那种颜色的性格呢? 二、“千万别错过孩子的阅读饥饿期!”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其阅读史。他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 第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
总而言之,阅读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让他多读课外书,书中有一个令他惊喜的世界,那是远比他的真实生活丰富得多的。
书本对于一个人精神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我自己来说吧!
那么该给孩子读些什么书呢?
我认为,读书要像饮食一样,要讲究均衡。既要有文学故事类,还要有历史、地理、人物传记、自然科学等方面。所以,我去购买班里的班级图书的时候,力图做到全面。(下学期因为请产假,所以班级图书一事暂停,家长可以根据我刚才所说,各自去挑选合适的书籍。) 三、提高孩子写作水平
1.要让孩子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好文章,首先要有生活。我们来看看本册8个单元的作文及要求 单元 1 2 3 4 5 6 7 8 训练点 一处自然景观 观察事物 童话 喜欢的动物 要 求 突出奇特之处 写出新发现 想象丰富,故事有趣 写出动物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写出景点风光、相关故事传说 关爱 成长中的故事 我的奇思妙想 写清经过,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出成长的足迹 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 2.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生活,但很多孩子还是写不好。比如说大家一起去了骆宾王公园,但很多孩子一提起笔来,还是无话可写。又比如说写小动物,明明家里养着一条狗,朝夕相处,可有的孩子就是写不出这条狗的特点。
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孩子不会观察与思考。这就需要家长平时多引导孩子去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二是因为孩子的阅读积累不够。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很爱阅读,可就是写不好作文。对此,我想说:
3.家长要学会等待。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别指望孩子看完50本书就下笔如神。和婴儿学说话一样,写作也有蛰伏期,大量阅读积累之后,会在一定时候出现井喷,这个井喷期,有人在初中才出现。
4.要让孩子学会阅读的窍门。
正如有的孩子吸收能力有强弱一样,有的孩子看似手不释卷,但如只看情节不品读文字,那么,这样的阅读对写作的提高当然见效不快了。本学期要求的摘抄《同步阅读》中的好词好句,就是引导孩子们明白,阅读中要有意识地关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有意识地吸收,为我所用。
5.作文要真实,要有童真童趣。
要让孩子讲真话。不要一写春天就是桃花开了,迎春花开了,柳树发芽了,一写秋天就是稻子成熟了,落叶满地。一写妈妈,就是写她如何辛劳。其实写妈妈可以写写时尚摩登的妈妈,写写爱臭美的妈妈,写写精明能干的妈妈等等等等。把自己观察到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写出来才是一片真正的好作文。 五、练字的最佳时机
我们都知道,能写一手好字,能让孩子在考试时不因字迹潦草而丢分,能让孩子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其实,在练字的过程中,还能养成孩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可能有的家长认为,进入四年级了,孩子的字基本已经定型,所以对孩子的书写失去了信心。其实三四年级时,孩子手臂肌肉和指关节发育已经基本健全,也有了横平竖直的认识,手腕有力,不会经常感觉到累,因此,三四年级是正式开始练字的最适合时机。 例子:何琰、楼妍彤经过暑假的书法培训,进步很大。 六、几点建议:
1.重视课前的预习。四年级的课文内容变长,更深了,如果课前不做好充分的预习,单凭上课听讲是很难有效果的。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双休日督促孩子多看书,少看电视,尽量不要上网打游戏。订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坚持执行。 3.家长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在很多人的面前尽量少批评。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开始知道“难为情”了,怕“丢面子”了。
4.对于老师布置的软性的作业,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背课文,熟读课文,背古诗,大量的阅读,查找资料等等。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惰性,怕辛苦,总想着玩,学习缺乏主动性,这一类的孩子中不乏聪明的人,如果仅从分数上看,可能一时之间家长觉得孩子成绩还行,最少是跟得上,但长久这样下去,这个转折的关键期一旦落下,以后五六年级的学习怎么不吃力呢?
5.别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谴责学校。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对老师的尊敬会在你的数落之中荡然无存,然后对该老师的课堂失去兴趣,作业不愿完成,久之成绩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我想说:孩子是我们永远的希望,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