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中外教育史1996年中国教育史
⼀、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1、有教⽆类2、三纲领⼋条⽬3、鸿都门学4、四书五经5、朱⼦读书法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7、同⽂馆8、癸卯学制9、杨贤江10、陕北公学
⼆、回答下列各题(第⼀、四题必答;第⼆三题中选答⼀题;第五六题中选答⼀题;每⼈共答四题,每题15分)1、试述孔⼦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法及其意义。
2、简述隋唐科举考试制度产⽣的历史条件及其作⽤和对教育的影响。3、简评宋代三次兴学及其意义。
4、简述⾟亥⾰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及其历史意义。5、试述严复在教育的作⽤及学习西⽅⽅⾯的主张,你有何评价。6、试述陶⾏知的⽣活教育理论,你有何评价。外国教育史
⼀: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七艺”2昆体良3绅⼠教育4⾃然适应性原则5教育万能论6“国防教育法”8《巴甫雷什中学》
⼆: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近代教育⼼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2述评欧美⾼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1997年中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的“求放⼼”2、荀⼦的“化性起伪”3、教学相长4、九品中正制5、苏湖教学法6、洪仁玕7、京师⼤学堂
8、康有为的“废⼋股”“变科举”的主张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10、苏维埃⽂化教育总⽅针
⼆、问答题(第⼀三题各15分,第⼆四题各20分,共70分)1、谈秦皇汉武⽂教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朱熹是怎样⽤理学观点阐述教育作⽤的3、试述蔡元培关于教育⽅针的理论并加以评价
4、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外国教育史
⼀:简答(每题5分,共40分)1 “五项竞技”2西塞罗3修道院教育4⼈⽂主义教育
5《葛笃德怎样教育⼦⼥》6费⾥法令7“九五”决定8永恒主义
⼆:问答(每题20分,共60分)1 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2 ⽇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述评。3 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物?(举例说明)1998年
中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六艺2、稷下学宫3、《学记》
4、朱熹的“存天理,灭⼈欲”5、《三字经》《千字⽂》
6、1872年幼童留学美国
7、蔡元培的“思想⾃由”“兼容并包”8、京师⼤学堂
9、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10、抗⼤的教育⽅针
⼆、问答题,(从1、2、3题中选答2题,从4、5、6题中选答2题;共答4题,每题15分,共60分)1、从对⼈性论的不同观点,⽐较孟⼦、荀⼦的教育主张
2、简述唐代中央官学制度的构成,并分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明末清初启蒙教育思想有何共同特点?试举例加以阐明4、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
5、简述五四新⽂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并予以评价6、评述杨贤江在教育理论上的贡献外国教育史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亚⾥⼠多德2耶稣会教育3形势教学阶段4拿破仑教育改⾰5史密斯—休斯法6《教学与发展》⼆问答题(共70分)
1 西欧近代初等教育发展述评。(25分)2 试⽐较进步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25分)3 外国教育史学科与当代教育改⾰的关系。(20分)1999年
中国教育史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指出下列各书的作者
《春秋繁露》、《论衡》、《师说》、《四书章句集注》、《明夷待访录》、《变法通议》2、在先秦诸多私学中,被称为“显学”的两家分别是和3、中国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
4、北宋六⼤著名书院分别是:、、、、、5、中国近代最早颁布的两个学制分别是:、
6、京师同⽂馆始建于年,京师⼤学堂师范馆始建于年。7、科举制度废⽌于年。⼆、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30分)有教⽆类稷下学宫太学⽂以载道苏湖教法⽣活教育三、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任选两题)1、简述私学产⽣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简述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3、简述蔡元培的⾼等教育思想,并加以评析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七艺2公学
3法国的帝国⼤学4快乐之家5统觉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绅⼠教育论2⼉童中⼼主义3教育万能论4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三论述题(共45分)
1裴斯泰洛奇教学思想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25分)2 20世纪前半期欧美国家教育改⾰述评。(2003年中外教育史⼀.解释(5分/个)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科举制度
3.⽣活教育(陶⾏知)
20分)4.《⼤教学论》5.“⽑雷尔法案”6.要素主义⼆.简答(15分/个)1.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2.朱⼦读书法
3.《学记》中启发教学原则是如何体现的?三.论述(25分/个)
1.战后的美国教育改⾰进程及其经验与教训2.蔡元培的“思想⾃由,兼容并包”的⼤学理念3.欧洲新教育运动发展历程2004年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1.长善救失2.快乐之家3.三舍法4.消极教育5.万⽊草堂6.教育即⽣长⼆简答:
1.\"仕⽽优则学,学⽽优则仕\"出⾃哪⾥?含义?2.蔡元培关于教育⽅针的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3.什么是西欧的\"双轨制\"教育?特点和影响?三论述:
1.试从科举制的演变分析中国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你如何看待清末的废科举?2.试述评19c末20c初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基础,基本内容,和对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3.评析现代西⽅\"新教育传统派\"的主要⼈物基本思想及其影响2005年⼀、名词解释1、颜之推2、⽩⿅洞书院教条
3、癸卯学制4、陕北公学5、苏格拉底法6、堂区学校7、星期⽇学校
8、《学校教育法》⽇本⼆、简答题
1、简述荀⼦关于教育作⽤的思想2、简述科举制度废除的三个步骤3、评析卢梭的\"⾃然教育\"主要观念4、试述存在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三、论述题
1、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2、试析\"⽩板说\"的产⽣、基本观点及对教育的影响2006年⼀、名词解释。1、虚⼀⽽静2、苏湖教法3、京师同⽂馆4、壬戌学制5、修辞学校6、夸美纽斯
7、《林哈德与葛笃德》8、“国际教育法”⼆、简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产⽣的原因及特点。2、蔡元培的教育独⽴思想。3、七艺演化的基本过程。4、贺拉斯曼的主要历史贡献。
四、论述题。(在1与2中选⼀,在3与4中选⼀。)1、《孝经》的主要教学原则和现代意义。2、《⼤学》的主要教育思想述评。3、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历史进程评析。4、西⽅近代科学教育思潮述评。北京师范⼤学教育学历年真题
2004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价值2。教育的相对独⽴性3。单轨制4。形式教育论5。校本课程6。集体主义教育原则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在⼈特别是年轻⼀代发展中起主导作⽤?2。美育的功能?
3。民族传统⽂化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意义?论述题:1。辨析“教育”,“灌输”,“传播”,“训练”间质的差别。2。结合实际说明德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间的关系。案例分析:
根据材料(⼀个教师的教案)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的观,和教学⽅法--------------------2003 教育学
⼀.名词解释(6分/个)1.学制2.活动课程
3.陶冶法4.终⾝教育5 遗传决定论⼆.简答(15分/个)1.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简述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3.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及其教育作⽤三、论述(每题25分)
1、论述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的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素质要求。
2、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与学⽣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四、案例分析(25分)
阅读下⾯案例,评述其中班主任⽼师的德育观以及所才⽤的德育⽅法。
周五下午最后⼀节课,在班主任⽼师的主持下,班⾥进⾏“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脸和似乎暗⽰着什么的⼿势,我烦恼的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这样的评选究竟⼜什么意义。⼈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致志地思考那⼏道数学题。投票结束,班主任⼀⾝正⽓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鹏,群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铁证如⼭;……。”⽼师的声⾳像是从地狱⾥发出,我的脑⼦⼀⽚空⽩。放学了,⼀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那些当选最差的学⽣,谁也不肯回家。男⽣的眼中燃烧着怒⽕,⼥⽣则已经趴在桌⼦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我只觉得⼀股说
不清的⾃谓涌上⼼头。突然,⿐⼦⼀酸,泪⽔不禁夺眶⽽出。我不明⽩,⽼师的“选差”究竟么达到什么⽬的,这种“民主投票”⼜究竟么达到什么⽬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个⽂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节选⾃钱民辉著《学⽣实话实说》,中国⼈事出版社,1998)2002年招收攻读硕⼠学位研究⽣⼊学考试试题专业:教育学院所有所有专业科⽬:311
研究⽅向:教育学院除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数学课程与、体育课程与教学、教学⼼理与评价之外的所有⽅向考试科⽬:教育学
⼀、概念题(5分,共30分)1、课程2、公民教育3、班级授课制4、教育评价5、教学⽅法6、教育⽬的
⼆、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评“量⼒性原则”
2、简述“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理念3、简答“道德⾏为与道德认知的关系4、简析“受教育机会均等”三、论述题(共38分)
1、试分析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免费性和世俗性。(22分)
2、阅读下列给出的短⽂,根据你的理解,写⼀篇1000字以内的短评。(16分)
现代科学指出,⼈在⽣理上尚未完成,这⼀点对我们认识⼈,是有独特贡献的。我们可以说,⼈永远不会变成⼀个成⼈,他的⽣存是⼀个⽆⽌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和其他⽣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存技术。为了求⽣存和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正如当代的⼀位⼼理学家所说的,⼈类⽣下来就是“早熟的”。他带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些有利的或不利的⽣存条件下成熟,⽽个⼈不得不在这些环境中发展。所以从本质上讲,他是能够受教育的。事实上,他总是不停地“进⼊⽣活”,不停地变成⼀个⼈。这是赞成终⾝教育的⼀个主要论点。
我们时代的社会既有过去的经验,也有必须的现成的或潜在的资源(当然我们也不要低估了其中的困难)。这就可以帮助⼀个⼈以⼀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使他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民主主义的促进者、世界的公民、实现他⾃⼰潜能的主⼈。同样,这也可以帮助他通过现实去寻找他⾛向理想的道路。——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196—197页
2001年招收攻读硕⼠学位研究⽣⼊学考试试题专业:教育系除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外的所有专业研究⽅向:上述专业所有⽅向考试科⽬:教育学⼀、概念题(每题8分)
1、教与学
2、成熟优势说与学习优势说3、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4、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与个⼈本位论
5、显课程与潜课程⼆、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现代学制的基本类型。
2、简析德育中“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内容。3、试析班级授课制。4、简论教师的地位和作⽤。
三、以“我的学⽣观”为题,做⼀篇议论⽂。(20分)要求:1、结构完整,观点鲜明,成⼀家之⾔。2、字数不少于800字。2000 年教育学试题⼀概念题终⾝教育教育民主化民办教育教育⽬的课程范例教学综合技术教育教育评价⼆简答
1 分析课程的主要特征。
2 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3 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公共性。三论述题
1 在学习化社会中如何重新认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2 简述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关系。1999年教育学
⼀、概念提(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内容
2、教学环节3、考试
4、I?伊利奇的反学校教育论5、潜课程6、虚拟学校
⼆、论述提(共70分)
1、试论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及其功能(20分)2、简述现代教学制度的基本特点(20分)3、从道德形成⾓度说明中⼩学德育的关系(15分)4、试述法律在教育管理中的作⽤(15分)1998 年教育学试题⼀概念题教育⽬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评价美育⼆回答
1 试述80 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阐述你对教育本质的看法。2 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不同主张并简要分析。1996年教育学
要求:论述科学,准确,充分。(每题20分)。⼀、论述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代⾝⼼发展的规律。⼆、说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的⾝⼼发展中的作⽤。三、“传授-接受教学”与“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四、教学有哪些辅助形式?它与上课⼜和关系?五、阐述学校德育中的知⾏统⼀原则华东师范⼤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华东师范⼤学1999年教育学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全民教育《民本主义教育》教育民主化学习策略核⼼课程道德认识价值澄清法陶冶⼆、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必要的分析。每题8分)1、教育⽬的就是培养⽬标2、德育与政治教育是⼀回事3、课程与教科书不是⼀回事4、考试就是评价
⼆、论述题(每题12分)
1、谈谈你对规范教育学建⽴的理解
2、科学技术的不断⾰命将对教育产⽣哪些挑战?3、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主要有哪些?
华东师范⼤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每题5分)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学制3、教学策略4、道德两难问题简答题(每题10分)1、“全民教育”的发⽣和发展2、{《学会⽣存》的主要内容问答题(每题30分)
1、集体教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
2、你怎样理解“创新精神、创新能⼒的培养时素质教育的重点华东师范⼤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试题⼀、概念解释(每题4分)
教学智育终⾝教育继续教育义务教育⼆、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每题5分)
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化⽔平。2、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唯⼀有效的组织形式。3、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4、课程与教学是同⼀回事情。三、简答题(每题5分)
1、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区别?
2、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3、我国当今颁布实施的教育⽬的是什么?4、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20分)
1.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出发,主析教育产业化的观点。2.试评论“教师中⼼论”与⼉“童中⼼论华东师范⼤学2002年教育学考研试题
⼀、概念解释(每题4分选做5题)。
教育主体教育资源德育的发展原则体谅模式泰勒原理教学机智⼆、简答题(每题10分,选做4题)1.解读教育⽬的的主要维度有哪些?
2.班主任⼯作或教学⼯作中基本的理解步骤是什么?3.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4.规范⽤语和评价性⽤语在德育中的⽤法。5.怎样理解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6.怎样理解学校本位课程开发的内涵?三、论述题(每题20分,选做两题)1. 论教育激励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2. 试论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3. 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的启⽰华东师范⼤学2003年教育学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学2003年攻读硕⼠学位研究⽣⼊学试卷考试科⽬:招⽣专业:教育学及相关专业⼀、专业术语解释。(每题8分,共计64分)1、产⽣式系统2、精致或精加⼯3、组织4、图式5、命题⽹络6、学习层级7、问题空间8、任务分析
⼆、问答题(题1、2各为30分,题3、4务为26分,请有3、4之间任选题作答,本部分共计86分)
1、根据认知⼼理学家在专家⼀新⼿的性研究中所得出的若⼲发现,分析:(1) 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类知识;(2) 各类知识相互作⽤
2、当今年我国的教育界创新意识和创新性⾏为的培养响声极⾼,有些⼈也希望通过(1)传授⼀般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在(2)传授⼀般的推理策略⽅⾯所做的研究⼯作,指出达到上述⽬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
3、描述态度的五项原则及改变的⼼理机制,并就这类学习与认知领域的学习的区别及困难程度你的见解。4、描述动作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并就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提出你的见解。答案:
1产⽣系统(发⽣集合):每⼀产⽣式(⼀种“条件⾏动”的规则)均含有⼀个⽬标或⼦⽬标,并以此作为⾃⼰的⼀个条件;这些⽬标或⼦⽬标能使所有的产⽣式连结⼀个有组织的⽬标层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产⽣式系统”。实际上,⼀个产⽣式系统代表了⼈在从事某⼀特定任务时⼀系列的复杂⾏为。
2、组织:组织是陈述性知识分成若⼲⼦集,并表明各⼦集的复杂⾏为之间关系的过程。它能使⼯作记忆有限的容量在提取时有所提⾼,也提供更有效的线索。
3、命题⽹络:现代认识⼼理学家设想,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任何信息单位,并⾮孤⽴在放在哪⾥的,其中分享同⼀主题的若⼲命题会发⽣相互联系,正是信息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推理及解决问题的基础,认知⼼理学家尝试⽤“命题⽹络(结构)”这种⽅式来揭⽰这种联系,在他们所设想的命题中,所有的组成单位都是命题,通常⽤结点(圆形)表⽰信息的基本单位,⽤连线或箭头表⽰命题中的论题及关系,以及⼀命题与他们命题之间的联系。
4、学习层级:个⼈通过直接学习由基⼲个已知的具体的概念组织起来的陈述(定义),来掌握⼀个新的定义性概念的含义,随着这些获得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定义性概念的积累,⼜为⼈有可能来学习通过这些概念来表述的定理、规则或法则创设了条件,⽽规则、原理、法则的掌握⼜为⼈可能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创设了条件,这种通过低级的学习形式获得的学习结果,为逐次获得⾼⼀级的学习能⼒的层级称为学习层级。
5、图式:陈述性的知识的更为⾼级的单位,它是⼈对⾃⼰熟悉的范畴事件、⽂本或其它各种实体的命题.次序及知觉信息所作的综合。图式含这些实体中关键的或典型的特征信息,但实体的另⼀些特征可以有所变化。
6、精致:是在新的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之间建⽴联系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甚⾄还能在新旧知识间建⽴起多种联系的基础上,作出某种新的推论或补充。这些精致作⽤给⽇后提取信息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通路,也为⽇后对回忆的重新构想提供额外的信息。
7、问题空间(问题空间的搜索):问题解决者在解决问题时所经历的各种问题状态,它由问题解决者最初⾯对的问题情境(起始状态),在抵达⽬的途中所⾯临的各种问题情境(中间状态),以及最终达到的状态所构成。
8、任务分析:既可被视为⼀种教学理论,也可被视为⼀种教学设计技术,作为⼀教学设计技术,它在揭⽰教学⽬标规定的且要学⽣形成能⼒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基层次关系,并据此确定促使这些能⼒在倾向学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华东师范⼤学2004年教育学考研试题考试科⽬:教育学招⽣专业:教育学有关专业⼀、名词解释:
教育⽬的全民教育程序教学法个体内差异评价价值澄清法《民本主义与教育》⼆、判断分析题:
1、教育⽬的的实质表现是教育功能2、教学管理的核⼼是班级管理。3、⼼理内化是提⾼教育质量的关键。
4、德育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5、课程论解决的主要是怎样编教材的问题。三、论述题:
1、怎样促进教育投资的合理有效利⽤?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促进个体受教育权的实现?3、⾏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4、学⽣有哪些基本权利?怎样树⽴新型师⽣观?华东师范⼤学—教育⼼理学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学1998年教育⼼理学考研试题
--------------------------------------------------------------------------------⼀、解释下列术语(任选其中8个术语作答,每⼀解释满分为5分,共40分)1、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3、先⾏组织者4、动作技能5、⾏为⽬标6、态度7、⽣成学习8、替代强化
9、最近发展区10、定义性概念
⼆、问答题(任选其中3个作答,每个问题满分为20分,共60分)
1、陈述加涅在智慧技能领域中所提出的学习分类,并分析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学习层级论”对教学设计的含义。
2、以下是⼼理学家对态度的改变及品德的形成所提出的诸种理论解释,请就这些理论观点指出它们对态度与品德教育的启⽰。A.认知发展观B。社会学习理论C。认知失调论
3、早在80年代中期认知⼼理学家就已注意到影响问题解决的三⼤要素是: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有组织的⾔语信息(图式)。请合当今对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的⽐较研究范式谈在这⽅⾯的研究进展。4、试⽐较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与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的异同
及适⽤性。
5、下⾯是⼀位著名⾜球教练写的关于他如何教阻劫技能的经验:
“在训练初,我将阻劫技术加以分解,最终运动员能在不假思索的条件下完成阻劫。我⼒求在⼀短时间内提供充分的练习,⽽⼀次不要求运动员练习太多的动作。我坚持要求运动员分别练习阻劫的局部动作。我仔细观察我的孩⼦们,我告诉他们正在练习的技能是什么。当我对他们的错误进⾏解释时,他们似乎练得更好,并这项活动”请对上经验中已被⼼理学研究证明是有效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因素作出分析。华东师范⼤学2000年教育⼼理学考研试题
--------------------------------------------------------------------------------2000年教育⼼理学试题⼀、名词解释(3*10=30分)1、知识结构,2、问题空间,3、成就动机,4、精加⼯策略,
5、态度,6、图式,7、强化,8、迁移,
9、弱⽅法,10。动作技能⼆.论述题(共三题)
1、专家新⼿⽐较论型是当今认知教学⼼理学家为揭⽰造就⼈的认知能⼒差异根源经常采⽤的⼀种研究论式,(1)列举在这⽅⾯的研究中已获得的若⼲研究结论,(2)就这类造成专门⼈才差异的根源提出实现素质教育⽬标的见解与看法。(25分)2、当代认知⼼理学家将⼈所获得的知识分成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并从两类知识中⼜分解成若⼲亚类形式。(1)⽤图⽰式⽂字叙述的形式描述他们对知识的整个分解情况;(2)对各种知识的形式作⽤及相互关系作出作叙述。(25分)3、学习动机是维持长期的、艰巨的学习的推动⼒,但成功的学习也可反过来促使学⽣产⽣想学的动机,因此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种因果的双向系统。假定您作为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使⽤这⼀原理?(20分)华东师范⼤学2002年教育⼼理学考研试题
--------------------------------------------------------------------------------⼀、简答题(4*10=40分)
1.简述J·R·安德森的知识分类体系2.简述R·加涅的5类学习结果
3.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进程及⽀持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4.简述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理机制⼆、问答题(3道题中任选2道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
1、当今的认知⼼理学家不仅对⼈的知识作了明确的分类,⽽且还提⽰了在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间存在互动。(1)请阐明在各领域的专家头脑中具备哪些知识⽅⾯的优势,(2)并就这些知识间的互动情况作出阐明。
2、学习前⼈积累的科学⽂化知识,⼀是求理解,⼆是将理解转化为能作⽤外部世界的能⼒,⽽远⾮是简单地“拷贝”或吸收,因此当今的认知⼼理学家⾮常强调其中的建构过程。(1)请根据这⼀学术观点分析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与Gagne的认知技能获得观所侧重的⽅⾯;(2)他们在解释认知学习⽅⾯的⼒度。
3、“知识创新”是当前颇为流利的⽤语,⽽在认知⼼理学家看来在解决问题中便有创新,因为他们所说的问题是指个体⾸次遇到⽽⼜⽆现成的知识可以直接利⽤来解决的情境。(1)请例举个体在解决问题中必须依赖的各类知识;(2)并对上述这种流⾏的⽤语作出在⼼理学上可⾏的解释。华东师范⼤学2003年教育⼼理学考研试题
--------------------------------------------------------------------------------三、专业术语解释(8*8=64分)1、产⽣式系统2、精致或精加⼯3、组织4、图式5、命题⽹络6、学习层级7、问题空间8、任务分析
三.问答题(题1、2各为30分,题3、4各为26分,请在3、4之间任选⼀题作答,本部分共计86分)
1、根据认知⼼理学家在专家-新⼿的⽐较研究中所得出的若⼲发现,分析:(1)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类知识,以及(2)各类
知识的相互作⽤(30分)
2、当今在我国的教育界对创新和创造性⾏为的培养呼声极⾼,有些⼈也希望通过传授⼀般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达到这⼀⽬标。⾐根据认知教学⼼理学家在(1)传授⼀般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2)传授⼀般的推理策略⽅⾯所做的研究⼯作,指
出达到上述⽬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30分)
3、描述态度的形成及改变的⼼理机制,并就学习与认知领域中的学习的区别及困难程度提出您的见解。(26分)4、描述动作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并就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提出您的见解华东师范⼤学—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华东师范⼤学2000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教师合格证制度古典管理理论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资⼆.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要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2、试分析科层制组织理论。3、请列举教育管理的⽅法。
4、简要分析教育⾏政地⽅分权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5、简述巴纳德关于组织要素的理论。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评述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及有效利⽤。2、评述⾏为科学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价值。华东师范⼤学2001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正式组织校本教师培训⾏为科学教育⾏政地⽅分权制双因素理论法约尔⼆、简答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10分)2.试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法。(10分)三、论述题
1.试分析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20分)
2.评述巴纳德组织沟通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30分)华东师范⼤学2002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教育⼈事管理⾮程序化决策义务教育松散结合理论校本管理教育⾏政中央集权制西蒙组织⽂化⼆、论述题
1.评述激励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运⽤(15分)
2.结合《教育法》中有关规定,论证举办学校的必要条件。(15分)
3.你认为学校组织中⼈际沟通⾏为主要有哪些障碍?如何才能在学校管理中达到有效的沟通?(30分)华东师范⼤学2004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考试科⽬:教育管理学招⽣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名词解释:
⾏政管理教育规划组织发展跳板原则松散结合理论⼆、简述题: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3、教学管理的内容?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三、综述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
2、试分析学习型组织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2005 华东师范⼤学教育学真题
2005年教育学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A)适龄⼉童必须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B)家长必须送⼦⼥⼊学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C)各级政府必须提供基本条件确保适龄⼉童受到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D)各级政府必须提供基本条件确保适龄⼉童受到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2 世界中等教育发展趋势之⼀是()(A)从单轨学制转向双轨学制(B)从单轨学制转向分⽀型学制(C)从双轨学制转向分⽀型学制
(D)从双轨学制转向分⽀型学制,进⽽通过综合⾼中达到单轨制
3 美国教育家伊⾥奇在《⾮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代之以()(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教育⽹络(D)学习化社会
4 “家庭学校”(home school)是⼀种()(A)新兴的家庭教育⽅式
(B)主要在家庭中实施的义务教育⽅式(C)由家庭举办的学校(D)新型的“私塾”或“寺⼦屋”5 教育“⽣物起源说”的代表是()(A)英国博物学家达尔⽂(B)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C)德国教育家沛西。能(D)美国教育家孟禄
6 美国⼼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68年的⼀项实验证实()
(A)专家或权威的积极暗⽰可以改善教师对待学⽣的态度(B)教师对学⽣的期望影响学⽣的学业成绩和⾏为表现(C)学⽣的学业成绩和⾏为表现影响教师在⼯作上的努⼒程度(D)教师领导学⽣的⽅式影响学⽣之间的关系7 活动课程⼜称()
(A)“经验课程”、“综合课程”、“⽣活课程”(B)“经验课程”、“综合课程”、“⼉童中⼼课程”(C)“综合课程”、“⽣活课程”、“⼉童中⼼课程”(D)“经验课程”、“⽣活课程”、“⼉童中⼼课程”8 特别重视强化作⽤的教学理论流派有()(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和⾏为主义教学理论
(B)⾏为主义教学理论和认知教学理论(C)认知教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D)情感教学理论和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9 瑞⼠学者⽪亚杰把⼉童的认知发展依次划分为()
(A)感知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算阶段、动作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抽象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D)感知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抽象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0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式()(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际和谐或好孩⼦为定向(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制度化教育2 核⼼课程3 特朗普制4 教师专业反展5 布莱特效应
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教育功能指对个⼈及社会发展的促进作⽤。2 潜在课程并不是课程。3 课程标准即教学⼤纲。
4 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的结果。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 试论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2 试论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3 参考下列材料分析和评论世界各国的教育先⾏政策。多少世纪以来,特别在发动产业⾰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则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类历史上⼤概还是第⼀次。这种倾向⾸先⼤胆地和成功地出现在诸如⽇本、苏联和美国这些国家。许多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不顾由此带来的沉重牺牲和⼀切困难,也选择了这条道路。例如,刚果⼈民共和国不顾国家⼈均收⼊畸低(约220美元),每4个居民中就有1个进⼊免费⼩学。古巴虽然资源有限,但也许迅速地向普及⼩学义务教育、成⼈扫盲发展,并且扩⼤到了中等教育。喀麦隆从1967年到1968年把它的公共教育经费增加了65 0/0,同时它的国民⽣产总值只增加了10 0/0多⼀点。
华东师范⼤学1998年硕⼠研究⽣⼊学考试教育⼼理学
⼀、解释下列术语(任选其中8个术语作答,每⼀解释满分为5分,共40分)1、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3、先⾏组织者4、动作技能5、⾏为⽬标6、态度7、⽣成学习8、替代强化
9、最近发展区10、定义性概念
⼆、问答题(任选其中3个作答,每个问题满分为20分,共60分)
1、陈述加涅在智慧技能领域中所提出的学习分类,并分析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学习层级论”对教学设计的含义。
2、以下是⼼理学家对态度的改变及品德的形成所提出的诸种理论解释,请就这些理论观点指出它们对态度与品德教育的启⽰。A.认知发展观B。社会学习理论C。认知失调论
3、早在80年代中期认知⼼理学家就已注意到影响问题解决的三⼤要素是: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有组织的⾔语信息(图式)。请合当今对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的⽐较研究范式谈在这⽅⾯的研究进展。4、试⽐较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与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的异同及适⽤性。5、下⾯是⼀位著名⾜球教练写的关于他如何教阻劫技能的经验:
“在训练初,我将阻劫技术加以分解,最终运动员能在不假思索的条件下完成阻劫。我⼒求在⼀短时间内提供充分的练习,⽽⼀次不要求运动员练习太多的动作。我坚持要求运动员分别练习阻劫的局部动作。我仔细观察我的孩⼦们,我告诉他们正在练习的技能是什么。当我对他们的错误进⾏解释时,他们似乎练得更好,并这项活动”请对上经验中已被⼼理学研究证明是有效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因素作出分析。http://www.doczj.com/doc/abfc200bbb68a98271fefa07.html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华东师范⼤学2000年硕⼠研究⽣⼊学考试教育⼼理学2000年教育⼼理学试题⼀、名词解释(3*10=30分)1、知识结构,2、问题空间,3、成就动机,4、精加⼯策略,5、态度,6、图式,7、强化,8、迁移,
9、弱⽅法,10。动作技能⼆.论述题(共三题)
1、专家新⼿⽐较论型是当今认知教学⼼理学家为揭⽰造就⼈的认知能⼒差异根源经常采⽤的⼀种研究论式,(1)列举在这⽅⾯的研究中已获得的若⼲研究结论,(2)就这类造成专门⼈才差异的根源提出实现素质教育⽬标的见解与看法。(25分)2、当代认知⼼理学家将⼈所获得的知识分成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并从两类知识中⼜分解成若⼲亚类形式。(1)⽤图⽰式⽂字叙述的形式描述他们对知识的整个分解情况;(2)对各种知识的形式作⽤及相互关系作出作叙述。(25分)3、学习动机是维持长期的、艰巨的学习的推动⼒,但成功的学习也可反过来促使学⽣产⽣想学的动机,因此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种因果的双向系统。假定您作为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使⽤这⼀原理?(2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