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 课程标准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科素养
1.结合生活实际和气象观察能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通过分析不同天气系统下形成的不同天气,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实践活动)
【研学路上】感知身边的天气及气候 教学内容
1. 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并掌握形成、分布、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2. 理解气旋、反气旋的气压、气流分布等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应用锋面、高低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分析简单的天气实例。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学案→重难点点拨→动态PPT演示→总结归纳→习题演练→研学实践活动(PPT来源于步步高教辅资料)
时间安排
第1课时:锋面与天气;
第2课时:气旋反气旋、台风、寒潮 第3课时:笔记完善、习题巩固 教学反思 1
经过练习巩固,现在回望这节课,发现教学效果比较差。知识模块看起来很简单,课堂推进中也没有问题,但是应用起来问题很大。知识与现实割裂严重,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这个能力继续加强。大气本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流体,知识中所学的内容貌似是很规则、有规律的原理,应用于习题中,想要把“运动”这个特质添加进思维链条中很难。
2
各类天气系统对应的天气实例不是给学生直观的视频感受,而是通过言语描述,当题目中呈现出不同区域的天气实况,分析难度大。季风气候的旱涝灾害与夏季风影响下的雨带推移有关系,准静止锋对我国的影响,沙尘暴、寒潮、台风等天气现实不是用文字来描述,而是表格化、数据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亟待提升。
3
练习题的选择方面,第一步选择简单的紧贴原理类,第二步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能力提升类,第三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现
实生活,研学实践活动“认识身边的天气”,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相接,如此反复,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4
在教学中,只要习题与生活实际相接,复杂度提升、难度加大。现实复杂多变,题目变化多端,在多接触现实的时候,多碰到与现实相关的习题的时候,遇到解决不了的自然现象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遇到难题,可以一句“这个内容考试不考,可以不掌握”,这句话并不能让自己安心,因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像揉进眼里的沙子,很难受。
有时候问题想不透,百度上面也搜索不明白。看书、看书、看书!总觉得还有太多不明白,大自然太神奇,自己不知道的太多太多……教书,真的是教一辈子、学一辈子!
实际案例 ★
台风路径(热带气旋)
寒潮路径(快行冷锋)
★ 知识拓展
PS1: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PS2:昆明准静止锋
en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