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唐之韵第十五集:新乐府诗派(下)

唐之韵第十五集:新乐府诗派(下)

来源:爱go旅游网
唐之韵第⼗五集:新乐府诗派(下)

新乐府派运动是九世纪初元稹和⽩居易发起的。不过,在这⼀运动正式兴起之前,年长⼏岁的张籍和王建,就已经在写这种类型的诗了。

  张籍与奇崛险怪诗派的领袖韩愈和新乐府运动的代表⽩居易,都有是好朋友。他的乐府诗,有许多还借⽤古题。如《董逃⾏》就是。不过,虽然是借⽤古题,写的却是时事,与⽩居易的《新乐府》性质不⼀样的:洛阳城头⽕瞳瞳,乱兵烧我天⼦宫。宫城南⾯有深⼭,尽将⽼幼藏其间。重岩为屋橡为实,丁男夜⾏候消息,闻道官军犹掠⼈,旧⾥如今归不得。董逃⾏,汉家⼏时重太平!(《董逃⾏》)

  洛阳是唐朝的东都,在安史之乱中曾两次被叛军攻陷。在这种拉锯战中,⽼百姓的痛苦是可想⽽知的。最苦的是,官军并不⽐叛军好:叛军杀退了。“丁男夜⾏候消息”。——⼩伙⼦夜⾥下⼭来打听消息,听到的却是“官军犹掠⼈”——官军还在抢东西,抓夫⼦。

  元代落曲作家张养浩说:“伤⼼秦汉经⾏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潼关怀古》)不论是正在当皇帝的⼈丢了宝座也罢,逊是想当皇帝的⼈夺得了宝座也罢,受苦受难的还都是⽼百姓。

  张籍还有许多乐府诗,则是根据内容来拟定诗题的。像《征妇怨》:九⽉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上,万⾥⽆⼈收⽩⾻,家家城下招魂葬。妇⼈倚⼦与夫,同居贫贱⼼亦舒。夫死战场⼦在腹,妾⾝虽存如昼烛!

  “昼烛”这个⽐喻⽤得⾮常贴切。在封建社会⾥,⼥⼈出嫁前从⽗,出嫁后从夫,夫死则从⼦。这就是所谓的“三从”。现在这位妇⼈的丈夫战死了,腹中的胎⼉是男是⼥还不知道,即便是男孩,⼗⼏年之内也根本不是依靠的对象。在⽣活中她完全失去了⽣存的依据,岂不是像昼烛——⽩天点燃的蜡烛⼀样,⼀点点耗尽⾃⼰,⽽对别⼈却毫⽆意义。

  新乐府运动中⼀个重要⼈物李绅。他写了⼆⼗⾸《新题乐府》,元稹看了觉得⾮常有意思,就和了其中的⼗⼆⾸。这⼜引发了⽩居易的诗兴,⼀⽓写了五⼗⾸,并改名为《新乐府》。可惜的是,李绅的《新题乐府》⼆⼗⾸全部失传。后⼈知道李绅这个名字,完全是由于他那⾸不朽的绝句:锄⽲⽇当午,汗滴⽲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悯农》)

  这⾸“锄⽲⽇当午”,与李⽩的“床前明⽉光”,应当是古诗中流传最⼴的两⾸。这⾸诗之所以震撼⼈⼼,就在于把“盘中餐”直接与“锄⽲⽇当午,汗滴⽲下⼟”联到⼀起,使⼈⼀端起碗来由不得就想到这“盘中餐”的“粒粒皆⾟苦”。

  王建是也是新乐府运动中的重要⼈物。他和张籍是好朋友,后世因称他们的乐府诗为张王乐府。他和张籍⼀样,诗歌语⾔通俗平易,有明显的⼝语化倾向。像这⾸《渡辽⽔》:渡辽⽔,此去咸阳五千⾥。来时⽗母知隔⽣,重着⾐裳如送死。亦有⽩⾻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在应⽆回渡⽇,驻马相看辽⽔旁。

  战争,是⼈类肌体上永远在流⾎的创⼝。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它带来的灾祸呼天抢地,世世代代都在呼吁“净洗甲兵长不⽤”,却谁也没有能⼒使这个创⼝⽌⾎。古⼈曾经从各个⾓度诉说战争的残酷,早已把这个⽼话题说得惊⼼动魄了。王建这⾸诗,却只摄下⼠兵渡过辽河时的⼀个镜头。未过辽河,虽然“此去咸阳五千⾥”,故乡早已像梦⼀样地渺茫了,但毕竟⼈还活着,⽽⼀过辽河就“⾝在应⽆回渡⽇”,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腐烂剩下的这把⾻头能被送回故乡——“亦有⽩⾻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使亲⼈早已衰竭的悲痛重新被唤醒罢了。驻马相看辽⽔旁“——在辽河旁边停下马来互相多看了⼀眼,留下今⽣今世的最后⼀个记忆吧!加为这是在⾛向战争,⽽战争,是吞噬千千万万的⽣灵也永远喂不饱的猛兽!这⾸诗没有写战争的过程,也没有写战争的结局,⽽只⽤战争开始前⼠兵们沉重的⼼情来打动读者。

  王建还有写宫⼥⽣活的《宫词⼀百⾸》,在⽂学史上也是很有名的。有的写得也很有深度,⾄今仍有认识价值,如:宫⼈拍⼿笑相呼,不识庭前扫地夫。乞与⾦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

  被囚禁在皇宫⾥的宫⼥,就像被判了⽆期徒刑⼀样,对外⾯的世界⼀⽆所知。这⾸诗看似轻松,却揭⽰了宫⼥所过的空虚惨⽩的⼀⽣。

  新乐府运动最先的倡导者元稹,在当时是⼤名⿍⿍的⼈物,⽂学史上⼀直“元⽩”并称。

  现代⼈提起元稹来,主要是因为他创作的传奇《莺莺传》,是⼀篇优秀的⼩说改编为《西厢记》后,⾄今仍在舞台上演出。

  谢公最⼩偏怜⼥,⾃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钗。野蔬充膳⽢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俸钱过⼗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这是悼念结发妻⼦的。妻⼦死时⼆⼗七岁,元稹三⼗岁,因为还没有发达,所以特别强调“谢公最⼩偏怜⼥,⾃嫁黔娄百事乖”。由于是原配,两⼈共过患难,诗⼈写诗的时候动了真感情,诗写的也就特别投⼊。另外,律诗为了层次多,内涵丰富,就使诗句紧缩,诗句紧缩,就不得不打乱语序,根本不考虑⼝语的习惯。元稹这⼆⾸诗,则⽐较接近⼝语。感情真挚,⽤语浅近,放说两⼈在⼀起的种种琐事,因⽽使⼈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有⼈情味。“野蔬充膳⽢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妻⼦是

那么贤惠,⽤野菜补充⾷物,扫落叶当柴烧,⽣活如此清贫也⼼⽢情愿。可是“今⽇俸钱过⼗万”,等诗⼈发达了,俸钱多了,妻⼦却已死去,只能“与群营奠复营斋”,只能⽤这些钱业给妻⼦做道场。这才真正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还有⼀⾸《离思》,头两句也⾄今还有⼈引⽤:“曾经沧海难为⽔,除却巫⼭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为修道半为君。”曾经沧海“这个成语,就是从这⾥来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