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植物油 B. 碳酸钙 C. 氮气 D. 食盐 2. 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硝酸钾和植物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 溶液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 3. 卡卡腹泻,上网查到饮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可以防脱水。下列关于该生理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理盐水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但又具有单一组分所不具备的新性质 B. 该生理盐水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C. 该生理盐水可用来除铁锈
D. 该生理盐水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9:100
4. 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液体,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面粉 C. 泥土 D. 汽油 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橄榄油 C. 硫酸铜 D. 牛奶 6.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酒精 B. 面粉 C. 蔗糖 D. 食盐
7. 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矿泉水 B. 酒精 C. 碘酒 D. 白醋 8.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汽油 B. 面粉 C. 蔗糖 D. 植物油
9.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高锰酸钾 B. 植物油 C. 泥土 D. 面粉 10. 取少量以下调味品各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蔗糖 C. 白醋 D. 芝麻油 1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C.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 溶质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里 12. 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油水 C. 泥水 D. 蒸馏水 13. 下列物质混合后,可以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食盐和水 B. 花生油和水 C. 蔗糖和水 D. 面粉和水
14.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 A. 食盐 B. 浓硫酸 C. 硝酸铵 D. 氢氧化钠
15.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 B. 糖水 C. 蒸馏水 D. 豆浆
16. 将厨房中的白醋、白糖、食盐、花生油四种物质分别取少量,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醋 B. 白糖 C. 食盐高温 D. 花生油 17. 下列物质中,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 鸡精 B. 胆矾 C. 蔗糖 D. 面粉 18.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 )
A. 淀粉 B. 辣酱 C. 香油 D. 蔗糖 19. 属于溶液的是( ) A. 汽水 B. 蒸馏水 C. 牛奶 D. 豆浆 20. 将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泥土 B. 面粉 C. 白糖 D. 汽油
1
21. 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味精 B. 淀粉 C. 食盐 D. 蔗糖
22.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二氧化锰 B. 葡萄糖 C. 碳酸钙粉末 D. 植物油
23. 属于溶液的是( ) A. 蒸馏水 B. 石灰乳 C. 矿泉水 D. 牛奶 24. 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汽油 B. 面粉 C. 硝酸钾 D. 二氧化锰
2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碘 B. 蔗糖 C. 汽油 D. 泥土 26. 下列操作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汽油清洗油污 C. 用煮沸软化硬水 D. 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27. 下列溶液中,溶剂是酒精的是( ) A. 蔗糖溶液 B. 酒精溶液 C. 碘酒 D. 氯化钠溶液
28. 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 B. 油水 C. 糖水 D. 果酱 29. 生活中常见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酒精 B. 果粒橙 C. 白醋 D. 牛奶 30.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白醋 B. 豆浆 C. 牛奶 D. 无水酒精
31. 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冰 B. 氢氧化钠 C. 食盐 D. 硝酸铵 32. 下列各组中,组内各物质均属于溶液的一组是( ) A. 碘酒、盐水 B. 稀硫酸、豆浆 C. 澄清石灰水、冰水 D. 蒸馏水、可口可乐 33. 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 B. 蔗糖水 C. 果粒橙 D. 豆浆 34.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糖水 B. 牛奶 C. 白酒 D. 汽水 35. 下列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判断正确的是( ) A. 石灰水:生石灰 B. 碘酒:酒精 C. 生理盐水:氯化钠 D. 茶水:茶叶 36. 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C. 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D. 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37.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 氯化钠 B. 固体硝酸铵 C. 固体氢氧化钠 D. 生石灰
38. 小冬以为用温水可以洗净餐桌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加入洗洁精后,去污效果很好,原因是( )
A. 洗洁精具有催化作用 B. 洗洁精和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 C. 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 洗洁精的成分和油污的成分相似 39. 下列操作不能加快固体溶解的是( )
A. 加热 B. 搅拌 C. 先研磨成粉末,再溶解 D. 加入固体后静置 40. 下列洗涤污物的方法属于溶解的是( )
A. 用稀盐酸洗涤暖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 用酒精洗涤沾到手上的碘酒 D. 用钢丝刷擦洗锅体外壁的黑色物质
2
41. 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涤衣服上的油渍 污 42. 溶液一定是( )
①无色 ②均一 ③稳定 ④纯净物 ⑤混合物. A. ①②③④ B. C. ②③④ D. 43.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八宝粥 茶 C. 矿泉水
B. 用肥皂液洗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 D. 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
①②③⑤ ②③⑤
B. 珍珠奶 D. 蒸馏水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44. 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 A. 肥皂水 B. “娃哈哈”矿泉水 C. 生理盐水 D. 血液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5. 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 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______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46.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食醋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2)碘酒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47. 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属于浮浊液的是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 ①牛奶 ②黄河水 ③高锰酸钾溶于水 ④矿泉水 ⑤碘酒 ⑥色拉油混合水 ⑦粉笔灰混合水 ⑧面粉混合水 ⑨盐水 ⑩白酒.
48. 如图所示,玻璃管中有色液体的左右移动可反映出瓶内气体温度的变化.当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时,发现有色液体向______移动,这说明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49. 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常在水中加防冻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低温下不会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易沸腾.这说明防冻液比纯水的凝固点______,防冻液比纯水的沸点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50. 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你能想到的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是:搅拌、______、______;其中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是______.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第9章第1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答案】
1. D 2. D 3. A 6. B 7. B 8. C 11. B 12. A 13. 16. D 17. D 18. 21. B 22. B 23. 26. D 27. C 28. 31. D 32. A 33. 36. C 37. B 38. 41. C 42. D 43. 45. 硫酸铜;蒸馏水;酒精 46. 醋酸;水;碘;酒精
47. ②⑦⑧;①⑥;③④⑤⑨⑩ 48. 右;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49. 低;高
4. A 5. A 9. A 10. D B 14. C 15. B D 19. A 20. C C 24. C 25. B C 29. C 30. A B 34. B 35. C C 39. D 40. C C 44. BC
3
50. 温度;颗粒大小;搅拌能使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破坏的是食盐附近的饱和现象,从而加速溶解;温度影响因素: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mL温度不同的水,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并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解析】
1.
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A错;
B、碳酸钙不溶于水,属于沉淀不均一,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错; C、氮气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C错;
D、食盐易溶于水,能行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
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
B、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B错; C、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C错;
D、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B、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C、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D、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
解:A、该生理盐水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但又具有单一组分所不具备的新性质,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生理盐水不可用来除铁,错误;
D、该生理盐水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9:1000,错误; 故选A
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溶液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解: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
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无色溶液,故A正确; B、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错;
C、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蓝色溶液,故C错; D、牛奶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6.
解:A、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
解:A、矿泉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B、酒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故正确; C、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D、食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8.
解:A、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4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9.
解: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错误; C、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C错误;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0.
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1.
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 B、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正确;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错误; D、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里,错误; 故选B.
A、根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考; B、溶液是混合物;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里.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有多种,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12.
解: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故A正确; B、油水是油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故B错误; C、泥水是泥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故C错误; D、蒸馏水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解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性,同时对日常生活的物质要有所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3.
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花生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面粉难溶于水,把面粉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A、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明显下降,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解: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
B.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
D.豆浆静置后会分层,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 故选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可以据此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本题要掌握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6.
5
解:A、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7.
解:A、鸡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胆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8. 解:
A、淀粉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属于悬浊液,故错误; B、辣酱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故错误;
C、香油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分层,属于乳浊液,故错误; D、蔗糖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也是均一、稳定的,故正确; 故选D.
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液的特点尤其是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19.
解:A、汽水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C错; 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0.
解: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汽油不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1.
解: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淀粉不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2.
解:A、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属于悬浊液,故错误; B、葡萄糖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也是均一、稳定的,故C正确;
C、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属于悬浊液,故错误; D、植物油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分层,属于乳浊液,故错误. 故选B.
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液的特点尤其是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3.
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石灰乳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 C、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4.
6
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汽油不能溶于水,把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所以错误. B、面粉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 C、硝酸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D、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 故选C.
A、根据汽油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B、根据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C、根据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D、根据二氧化锰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形成,在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能形成溶液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判断,其中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另外,还要注意溶液的颜色问题.
25.
解:A、碘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 解:
A、自来水能洗手,形成的是溶液.故错误;
B、用汽油除去油渍是因为油渍易溶于汽油,故错误; C、用煮沸可以软化硬水,错误;
D、洁精使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属于乳化作用.故正确; 答案:D.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是悬浊液; 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是乳浊液.
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作用. 27.
解:A、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故错; B、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错;
C、碘酒是将碘溶解于酒精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正确; D、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错. 故选C.
根据溶液中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回答本题.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溶液中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
28.
解:A、牛奶属于乳浊液,不稳定,故选项错误.
B、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油水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D、果酱中含有悬浮的固体物质,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含“水”字的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
解:酒精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A错; B、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 C、白醋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0.
解:A、白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B错; C、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C错; D、无水酒精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1.
解:通过题意可知:该物质溶于水可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7
A、冰效果不太好,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物质溶于时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化分析解答: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熟记常见的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变化的物质,并能灵活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32.
解:碘酒、盐水都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稀硫酸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 C、澄清石灰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冰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 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可口可乐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3.
解: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A错;
B、蔗糖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C错; 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4.
解:A.糖水是糖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C.白酒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汽水是碳酸、糖类等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
解:A、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故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错误; C、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故正确; D、茶水是茶叶的浸泡液,其溶质不是茶叶,故错误. 故选:C.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6.
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不正确; B、溶液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故B不正确;
C、由于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故C正确; D、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汽油、酒精等都可作溶剂.故D不正确; 故选C.
根据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但不一定无色,属于混合物,可以据此结合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熟练掌握溶液的特征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7.
解: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故A错误;
B、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温度降低能达到制冷的作用,故B正确; C、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不能起到制冷的作用,故C错误;
D、生石灰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也不能起到制冷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由题意可知该物质与水混合会吸热使温度降低,才能达到制冷的效果.要从物质溶于水后热量变化来考虑.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 38.
解:A、洗洁精没有催化作用,所以错误.
B、洗洁精没有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变化中没新物质生成,只是大的油滴变成了细小的油滴,所以错误. C、洗洁精中的乳化剂,乳化剂有报导化作用,能把油污变成细小的小油滴,所以正确. D、洗衣洁精去油污不是根据溶解原理,与相似相溶现象无关,所以错误. 故选C.
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判断. B、根据洗洁精的去污原理判断. C、根据洗洁精的洗涤原理判断.
8
D、根据乳化作用去油污与溶解原理去油污的区别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 39.
解: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主要有:升温、搅拌或振荡、增加与溶质的接触面积等. 故选D
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很多,利用化学知识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解决此题. 此题是一道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的题目,属常识性训练题.
40.
解:A、用稀盐酸洗涤暖水瓶中的水垢,利用的是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C、用酒精洗涤沾到手上的碘酒,是利用了酒精能溶解碘,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正确.
D、用钢丝刷擦洗锅体外壁的黑色物质,是利用了钢丝刷将外壁的黑色物质摩擦擦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属于溶解,即利用了一种物质能溶解在另一种物质在,进行分析判断.
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41.
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是利用乳化现象.
B、肥皂液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是利用乳化现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不是利用乳化现象. 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是将大的液态农药滴分散成细小的小液滴分散在水中,故选项是利用乳化现象. 故选C.
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理解乳化原理、溶解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
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故②③⑤正确. 故选D.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3.
解:A、八宝粥中含有豆子、谷类、水分等物质混合在一块,不均一,不属于溶液,故A错; B、珍珠奶茶不均一、不稳定,容易沉淀,不属于溶液,故B错; C、矿泉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根据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4.
解:A、肥皂水属于胶体,不属于溶液,故A错误;
B、娃哈哈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氯化钠能溶于水且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血液是血浆和血细胞的混悬液,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选:BC.
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开. 45. 解:(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
(2)蒸馏水均一稳定,不属于溶液; (3)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故答案为:(1)硫酸铜;(2)蒸馏水;(3)酒精. (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2)蒸馏水均一稳定,不属于溶液;(3)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6. 解:(1)食醋中溶质是醋酸,溶剂是水;
(2)碘酒是碘溶于酒精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故答案为:(1)醋酸;水;(2)碘;酒精.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据此逐一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7.
解:①牛奶是乳浊液; ②黄河水是悬浊液;
③高锰酸钾溶于水是溶液; ④矿泉水是溶液; ⑤碘酒属于溶液;
⑥色拉油混合水是乳浊液;
9
⑦粉笔灰混合水是悬浊液; ⑧面粉混合水是悬浊液; ⑨盐水是溶液; ⑩白酒是溶液.
故答案为:②⑦⑧;①⑥;③④⑤⑨⑩.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定义、特征及本质区别是解题的关键;另外对生活的悉心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8.
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有色液体向右移动. 故填:右;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据此分析.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改变.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降低的,如硝酸铵固体.
49.
解:在严寒的冬天,水箱里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低温下不会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易沸腾.这说明防冻液比纯水的凝固点低,防冻液比纯水的沸点高. 故答案为:低;高.
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凝固点和沸点不同;气压增大,凝固点和沸点降低;有杂质掺入凝固点降低,但沸点升高.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沸点、凝固点的了解和掌握,会从材料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50. 解:(1)根据生活经验,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食盐颗粒大小和搅拌等,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 故答案为:温度;颗粒大小;搅拌能使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破坏的是食盐附近的饱和现象,从而加速溶解;
(2)温度影响因素: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mL温度不同的水,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并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故答案为:温度影响因素: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mL温度不同的水,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并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只要能改变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率,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
熟记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知道它们的具体影响过程.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