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届北京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届北京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0届北京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长素(IAA)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壁的弹性非常小,影响细胞的伸长。科学家根据“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提出IAA对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通过Ca2+引发H+以被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输

B. 酸性条件下细胞壁的纤维素微丝伸长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引起细胞横向生长 C. 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合成mRNA和蛋白质 D. 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下列不属于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的是( ) A. 需要酶的参与 B. 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C.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需要ATP提供能量

3.下列图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4.将生长素能透过的明胶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如图所示。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 直立生长 B. 不生长 C. 向光弯曲生长 D. 背光弯曲生长 5.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第2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造成的 B. 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中缺失1条造成的遗传病 C. 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D. 若父母表现型均正常,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是1/4

6.某种开紫花的植物有雌株、雄株和两性植株三种性别类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雌株,不含A基因但含有A+基因时表现为两性植株,只含a基因时表现为雄株。下列围绕该植物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中的雌株与雄株杂交,子代雌株所占比例大于50% B. 该植物性别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三种

C. 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两代,理论上F2中雄株所占比例为1/9 D. 该植物体的花瓣细胞为原生质层有色的紫色细胞 7.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段染色体就是一个基因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和富兰克林拍摄的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图片都属于物理模型 8.下图为ATP的分子结构图,a、b、c表示相应的结构,①、②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表示腺嘌呤,b表示腺苷

B.化学键①与化学键②断开时所释放的能量不同

C.化学键②的形成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 D.化学键②中能量的释放往往与吸能反应相关联

9.人类活动导致岩羊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对狭小的甲区域和较广阔的乙区域长期研究发现,在若干年间甲区域的岩羊数量急剧减少,并出现了多种疾病。为避免甲区域岩羊种群消亡,研究人员将乙区域的部分成年雌岩羊引入甲区域,促使甲区域岩羊数量出现了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区域的岩羊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甲、乙两区域的岩羊被不同的环境选择成为不同的物种 C.栖息地的减小影响种群的数量从而降低遗传的多样性 D.甲区域的岩羊因近亲繁殖导致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增加 10.仔细分析下列四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的两种细胞器,在光照充足时,乙同化作用所需的原料都来自细胞外

B. 植物光合和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充足且适宜的情况下,将温度由30℃调至25℃,图2中A点上移,C点将左移,E点将向左下移动

C. 在其他条件适宜、底物充足的情况下,酶的浓度与酶作用底物的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符合图3中曲线③ D. 图4表示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和ATP、过程③消耗[H]

11.下图表示的是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生物膜结构在某过程前、后的面积变化,那么该过程产生的物质很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

A. 肠脂肪酶、生长激素、性激素

B. 抗体、血浆蛋白、固醇 C. 生长激素、抗体、唾液淀粉酶 D. 抗体、胃蛋白酶、血红蛋白

1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中,适宜的时间是获得理想结果的关键 B. 正常情况下,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C. 图示实验并不能排除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 D. 若用15N代替32Р进行本实验,也可得到相同结果

13.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基因突变

B.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 染色体变异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4.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来源通常不可能来自(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

15.图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其中核孔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是双功能(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双向性的核质物质交换通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rRNA的场所

B.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①②③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C.DNA聚合酶、核糖体蛋白、D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都需要消耗能量 D. ④⑤进出细胞核消耗的ATP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形成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膜电位不会发生变化 C.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7.在对弱光照条件下菊花叶片光合作用减弱的机理分析中发现,其他条件不变时,菊花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减弱以及弱光照射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光补偿点(特定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的光照强度)逐渐升高,光饱和点(特定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低光照强度)逐渐降低。气孔对于光照强度减弱的响应较为灵敏,随着弱光照射时间的延长,气孔开度减小,从而使空气中CO2分子扩散进入叶肉细胞和溶解于液体中的概率减小。同时,菊花叶片内部通过气孔经蒸腾作用扩散于大气中的水分也相应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弱光处理可通过同时抑制光反应和暗反应,显著降低菊花叶片的光合速率 B. 光补偿点的升高,说明弱光条件下植物细胞呼吸可能加快或利用弱光能力下降 C. 光饱和点的降低,说明弱光条件下植物细胞呼吸加快或利用弱光能力下降 D. 气孔开度减小,可影响CO2分子的进入、水分的蒸腾和矿质养的运输

18.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下列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直接忽略,不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和目测估计法

C.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一些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土壤小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1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促进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20.图是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II3不携带乙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I2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 C.IIIl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4/5 D.III3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I1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环境中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会抑制细菌的代谢与生长。某些细菌可通过 SgrSRNA进行调控,减少葡萄糖的摄人从而解除该抑制作用。其机制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生理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此过程需要以___________作为原料,并在___________酶催化下完成。

(2)生理过程②中,tRNA能够识别并转运___________,还能精确地与mRNA上的___________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3)简述细菌通过 SgrSRNA

的调控减少对葡萄糖摄入的机制。(写出两点即

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当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A神经元传至轴突末梢释放P物质与B神经元上的_________结合,引发B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位于____的痛觉中枢,产生痛觉。 (2)内啡肽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试结合图示分析内啡肽镇痛的原理是_____。

(3)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据图分析,吗啡镇痛的原理可能是:___________,进而影响A神经元的功能。长期使用吗啡后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一旦突然停止使用吗啡则P物质的释

放量会迅速_________________,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综合征。

23.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甲耐盐,细胞中含M条染色体;乙高产,细胞中含有N条染色体),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1)B是________,D是具有________性状的幼芽。 (2)由C形成植株的过程利用了________技术。

(3)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4)从理论上讲,目的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__。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于________。

24.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

(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染色体正确复制和平均分配,保持亲子代细胞之间的遗传稳定性。图中检验点1、2和3的作用在于检验DNA分子是否__________(填序号:①损伤和修复、②完成复制);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__________。

(3)细胞癌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有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有些癌症采用放射性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前用药物使癌细胞同步化,治疗效果会更好。诱导细胞同步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DNA合成阻断法、分裂中期阻断法。前者可用药物特异性抑制DNA合成,主要激活检验点__________,将癌细胞阻滞在S期;后者可用秋水仙碱抑制__________的形成,主要激活检验点__________,使癌细胞停滞于中期。 25.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图表示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②___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____________(结构)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

(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C 6.D 7.A 8.D 9.B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BC 17.ABD 18.ABD 19.AC 20.ACD

21. (1).细胞质基质 (2).(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3).RNA聚合 (4).(一种)氨基酸 (5).密码子

(遗传密码) (6).细胞内积累的磷酸化葡萄糖会激活SgrS基因转录出SgrSRNA。一方面,SgrSRNA可促进葡萄糖载体蛋白GmRNA的降解,导致葡萄糖运载体蛋白G合成减少,使葡萄糖的摄入减少;另一方面,SgrSRNA翻译产生的SgrS蛋白可与葡萄糖运载体蛋白G结合,使其失去转运功能,使葡萄糖的摄入减少 22. (1).痛觉感受器 (2).P物质受体 (3).大脑皮层 (4).内啡肽促进A神经元K+外流,抑制A神经元释放P物质,导致B神经元不能产生动作电位,阻止痛觉产生 (5).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 (6).增加

23. (1).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 (2).耐盐 (3).植物组织培养 (4).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5). M+N (6).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或可以克服生殖隔离)

24. (1).染色体数量不变,核DNA加倍 (2).①② (3).检验点5 (4).细胞无线增殖 (5).2 (6).纺锤体 (7).4

25. (1).血液 的结构和功能

(2).受体(3).细胞膜 (4).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5).通道 (6).胞间连丝 (7).细胞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