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ChenmicalIntermediate
2013年第01期
科研开发
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鲁璐祁贵生王焕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 要:采用化学沉淀法和折点氯化法对低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两种方法中不同pH、反应时间、氨氮初始浓度以及反应物投加量对
4+
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H=10.5,反应时间在30min左右,n(NH):n(Mg2+):n(PO43-)=1:1.2:1.2;折点氯化法的最佳操作l-条件为pH=7,反应时间以10~15min为宜,m(C):m(NH4+)在6~7之间均可;在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方面两种方法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但化学沉淀法对
中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更具优势,折点氯化法则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关键词:氨氮废水中图分类号:X703.1
化学沉淀
折点氯化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T1672-8114(2013)01-042-05
氨氮废水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导致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致使水体严重缺氧,而且可滋生有害生物使鱼类中毒,间接危害人类生命健康[1]。目前,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生物硝化反硝化法、反渗透法、氨吹脱法、化学沉淀法、择性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氧化法以及折点氯化法等[2,3,4]。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如徐志高[5]、罗领先[6]、崔树军[7]、UludagS研究。1实验部分1.1实验原理
化学沉淀法:利用某些复合铵盐难溶于水的特性,可将废水中的NH4+转为沉淀去除[9]。在氨氮废水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磷盐和镁盐,在25℃时,若[Mg2+][NHg(NH4+][PO43–]>2.5×10–13则可生成M4)PO4沉淀。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Mg2++NHg(NH4++PO43-→M4)PO4↓
折点氯化法:折点氯化法是投加过量的氯或次氯
[10,11]
酸钠,使废水中氨完全氧化为N。其反应可2的方法
[8]
表示为:
NHOCl→0.5N+2.5H++1.5Cl-4++1.5H2↑+1.5H2O1.2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pHS-3C型pH计(上海日岛仪器有限公司);JJ-1型电动搅拌器(城东宏业实验仪器厂);721W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仪器有限公司)。
实验试剂:实验室自制模拟氨氮废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1.3实验方法
化学沉淀法:称取一定量的模拟废水,调节pH至预定值,Mg2+:NH4+:PO43-按一定的摩尔比加入Na2HPO412H2O和MgCl26H2O,打开搅拌器进行反应。搅拌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静置15min,然后取上层清液至比色管,稀释后加入纳氏试剂和酒石酸钾钠溶液,静置10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下测量,计算氨氮浓度及去除率。
折点氯化法:称取一定量的模拟废水,调节pH至预定值,Cl-:NH4+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次氯酸钠,反应一定时间后,静置,然后取上层清液至比色管,稀释后加入纳氏试剂和酒石酸钾钠溶液,静置10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下测量,计算氨氮浓度及去除率。1.4分析方法
实验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氨氮浓度的检测。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
等。本文利用化学沉淀
法和折点氯化法对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去除进行了实验
作者简介:鲁璐(1971—),女,工程硕士
第01期
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43
图1pH值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1)
图5初始浓度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1)
图2pH值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2)
图6初始浓度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2)
图3反应时间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1)
图7反应物投加量氨氮去除率的关系(1)
图4反应时间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2)
图8反应物投加量氨氮去除率的关系(2)
化工中间体
44
ChenmicalIntermediate表1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对比
2013年第01期
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的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分光光度计下于波长420nm处测定吸光度,将所得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对照,即可知道待测溶液中的氨氮浓度。2结果与讨论
2.1pH值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化学沉淀法:图1为考察的不同pH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由图1可知,氨氮去除效率随pH变化极为明显,当pH增加到10.5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4.38%。
在非碱性条件下,反应产物主要为可溶性的Mg(H2PO4)2;在碱性较弱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大量的Mg(NH4)PO4沉淀;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会发生副反应,生成Mg(OH)2或Mg3(PO4)2沉淀,并随着pH的进一步增加,大部分会转化为NH的3逸出。所以氨氮去除率随pH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折点氯化法:图2为考察的不同pH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由图2可知,随着pH值的增加,氨氮去除率现增加,当pH为7时,氨氮去除率达到最大。
当pH较低时,不仅会发生产生N2的反应,而且会生成NCl3,导致消耗的氯量较大。当pH较高时,反应会生成NHCl2,进一步反应会生成NHO3-,所以氨氮去除率较低。
2.2反应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化学沉淀法:图3为考察的不同反应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由图3可知,在前30min,氨氮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极为明显。30min后,氨氮去除率依然增加,但增加幅度极小。
反应初期,氨氮浓度较高,所以反应速度很快。随着反应的进行,氨氮浓度越来越低,导致反应速率也越来越慢,反应时间超过30min后,氨氮去除率差异
不大。
折点氯化法:图4为考察的不同反应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由图4可知,反应5min后,氨氮去除率已至80%以上,至反应进行15min时氨氮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1.38%,15min后,氨氮去除率基本上不再有大的变化。
此反应较为迅速,基本在5min内完全反应,但气体逸出需一定时间,所以可取反应时间为10~15min。2.3初始浓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化学沉淀法:图5为考察的不同模拟氨氮废水初始浓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由图5可知,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加,氨氮去除效率也有缓慢的增加,在初始浓度为500mg/L时,氨氮去除率达到84.75%。
虽然化学沉淀法适用于各种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但其还是处理中高浓度氨氮废水效率更高,因此在处理中高浓度废水化学沉淀法适用较广是有依据的。
折点氯化法:图6为考察的不同模拟氨氮废水初始浓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由图6可知,与化学沉淀法相反,折点氯化法是在低浓度时反应效率高,反应物初始浓度为100mg/L时,氨氮去除率达81.88%,当浓度逐渐增加时,氨氮去除率也降低。
氨氮去除率随氨氮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可能是由于初始浓度增加使得反应物投料增加,与此伴随余氯增加,这对氧化反应有一定影响。2.4反应物投加量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化学沉淀法:图7为考察的不同Mg2+:NH4+:PO43-
的摩尔比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由图7可知,一定范围内,随着反应物增加,氨氮去除率增加,但随着镁盐和磷酸盐用量的进一步增加,氨氮去除率逐渐降低。
第01期
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45
在一定温度下KC为一常数,也就是说,当Mg2+及HPO42-
浓度不断上升时,反应向生成MgNH4PO4的方向进行,因而,氨氮去除率有上升趋势。除此之外,还可用影响生成沉淀因素中的同离子效应和溶度积规则来解释此问题,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Mg2+及HPO
42-离子导致离子积大于MgNH4PO4的KSP,因而反应会朝着生成沉淀的方向进行,氨氮得到去除。随着镁盐和磷酸盐用量的进一步增加,由于盐效应影响,残留氨
氮浓度又逐渐升高,原因在于Mg2+和HPO42-均为强电解
质,用量过多时易产生盐效应而减少了溶液中离子相互碰撞的机会,使得MAP的溶解度随着镁盐和磷酸盐用量的增大而增大,不利于氨氮的脱除。
折点氯化法:图8为考察的不同Cl-:NH4+
的质量比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由图8可知,Cl-:NH4+比
在5:1到6:1范围内时,氨氮去除率随着当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质量比为7:1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1.44%。投加量超过7:1时,氨氮去除率逐渐随之降低。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氨氮去
除效率增加,而当次氯酸钠投加量过大时,溶液中NO
3-和NCl3增加,使得溶液中余氯量增加,余氯增加使得氨氮去除率降低。3技术经济分析
对比两种方法,若仅从主要使用的药品上来说,化学沉淀法更为便宜,但考虑到化学沉淀法在反应中调节pH还需加入碱,碱的费用也是一笔开支,而折点氯化法则可以用通入氯气的方法来替代次氯酸钠以降低成本,所以,实际两种方法的成本差距并没有那么大,而在消耗时间上,折点氯化法远快于化学沉淀法。综上,折点氯化法和化学沉淀法在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上各有优缺点,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表1为两种处理方法优缺点对比。4结论
本实验采用化学沉淀法和折点氯化法处理模拟氨氮废水,以废水中氨氮去除效率为表征,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氨氮初始浓度、反应物投加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对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均有不错的效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a)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化学沉淀法和折点氯化法对氨氮去除效率均达到80%以上。用这两种方法来处
理低浓度氨氮废水技术上是可行的。
b)化学沉淀法的最佳反应pH值为10.5,最佳反应
物投加量为n(NH4+):n(Mg2+):n(PO43-)=1:1.2:1.2,反应时间
在30min左右最佳,且化学沉淀法的氨氮去除效率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故该种方法在处理中高浓度废水时更有优势。
c)折点氯化法的最佳反应pH值为7,最佳反应
物投加量m(Cl-):m(NH4+
)在6~7之间均可,反应时间以
10~15min为宜,氨氮去除率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故该种方法更适宜处理中低浓度氨氮废水。
d)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成本较低,在工业生产应用中更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韩静.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危害及主要治理技术[J].北方环境,
2011,12(23):120-122.
[2]钟理,谭春伟,胡孙林,等.氨氮废水降解技术进展[J].华工科
技,2002,10(2):59-62.
[3]王莉萍,曹国平,周小虹.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推
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9,7(3):26-32.
[4]任义,王磊,狄雅茹.氨氮废水处理技术进展综述[J].西安文理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3):90-93.
[5]徐志高,黄倩,张建东,等.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
艺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0,30(6):31-34.
[6]罗领先,崔喜军.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J].广东农业科学,2010,6:203-204.
[7]崔树军,谷立坤,张建云,等.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及研究应用
现状[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4):26-29.
[8]UludagS,DemirerGN.Ammoniaremovalfromanaerobicallydigesteddairymanurebystruviteprecipitation[J].ProcessBiochemistry,2005,40:3667-3674.
[9]陈徉,陈英文,彭慧,等.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及沉淀剂
的回用[J].化工环保,2008,28(1):16-19.
[10]黄海明,肖贤明,晏波.折点氯化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J].水处理
技术,2008,34(8):63-65,78.
[11]张文成,安立超.焦化废水脱氮处理技术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
术与设备,2004,5(3):23-27.
化工中间体
46
ChenmicalIntermediate
2013年第01期
ExperimentalStudyonTreatmentofLowConcentratedAmmonia-nitrogenWastewater
LuLu,QiGuisheng,WangHuan
(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andEnvironment,NorthUniversityofChina,Taiyuan030051,China)
Abstract:Lowconcentratedammonia-nitrogenwastreatedbychemicalprecipitationprocessandaddchlorineatturning
pointprocess.Effectonremovalrateofammonia-nitrogenbydifferentoperationconditionssuchaspH,reactiontime,initialammonia-nitrogenconcentration,reactantsamountwasstudied.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bestoperationconditionsisatpH=10.5,reactiontimelasting30min,n(NH4+):n(Mg2+):n(PO43-)=1:1.2:1.2forchemicalprecipitationprocessandatpH=7,reactiontimelasting10~15min,m(Cl-):m(NH4+)=6to7foraddchlorineatturningpointprocess.Removalratesofammonia-nitrogencanreachto80%bybothprocesses.Howeverchemicalprecipitationprocesshasmoreadvantagestotreatmedium-highconcentrationammonia-nitrogenwastewaterandaddchlorineatturningpointprocessisonlyappliedtolowconcentrationammonia-nitrogenwastewater.
Keywords:ammonia-nitrogenwastewater;chemicalprecipitation;addchlorineatturningpoint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开发出聚乙烯管研究技术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已开发出一种加强型化学显微术,可从细部显示混合聚合物内各个分子间的交互作用。该技术有望在估算聚乙烯水管和接头的生命周期上发挥作用。
尽管聚乙烯水管的预计使用寿命最长为100年,但现有的测试无法准确预测在现场条件下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对熔融接头。水管主要采用高密度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制成。
材料科学家YoungJongLee说,这种组合提高了聚合物的坚硬度、强度和抗断裂性,但截至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知晓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原理。
HDPE和LLDPE在化学性质上十分相近,因此一直
以来都无法通过X射线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来加以区分。NIST的BCARS部门(全称为宽带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术)采用两种激光来分析与每种分子的不同振动模式相关的频率。
通过控制光偏振,该技术能更细致地显示聚合物中分子的局部晶向。例如,图片会显示部分结晶形成微观球形区域,且LLDPE更向中央部分靠拢。
Lee说:'这是一种快速的三维化学成像技术,对于研究聚合物材料的微观结构尤为有效。'该团队目前在使用宽带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术来寻找聚乙烯管的微观结构和变形及热熔融特征之间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