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辽宁地域文化对景观建设的作用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辽宁地域文化对景观建设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磊,孙寿华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3期

王 磊1孙寿华2

(1.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沈阳110870;2.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沈阳 110034)

摘 要:在时间和空间的演进过程中,地域文化不仅能够反映出不同环境中,人们对生活经验、生存智慧和美好记忆的追寻,也能唤醒人们对所历经往事的回忆并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久远不能忘记的情怀。传统的地域文化,在承载着人类久远历史记忆的同时也会同景观建设形成共鸣,使地域文化融入景观建设中,满足观者的审美愿望和心理需求,使哪些久远的记忆不仅在史书中可以见到,也能在景观环境中得到体现,弘扬景观环境设计的个性与特色,发挥地域文化在景观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辽宁的地域文化,就是要借助传统的设计形态,寻找到地域文化与景观建设间的互动关系,找寻到地域文化同景观建设的内在联系,为辽宁的景观建设和景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7-0248-02

收稿日期:2016-01-06

作者简介:王磊(1962-),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从事文化建设与设计理论研究;孙寿华(1963-),男,辽宁海城人,副教授,从事文化建设与绘画理论研究。

地域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本地区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为基础所形成的思想、道德、风俗、心理、艺术、制度、技术等层面的文化体系,深刻的影响着不同地域人们的行为与习性,具有一定差异性和特殊性,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从静态上看,传统的地域文化是指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总和;从动态上看,还包括传承下来的至今还存活于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些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生存方式和文化心理等等。地域文化有着世代相传的特征和牢固的稳定性、地缘性及延续性、渗透性。因此,地域文化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也传达着传统地域文化的信息和语境[1]。

辽宁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智慧和精神财富,其地域文化形成了典型的景观环境设计形态,这些形态要素构建起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在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地域文化与景观建设

伴随着景观建设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景观环境特色的营造。哪些有着久远历史瘢痕的地域文化作为景观建设的主体形态,不仅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的人们深层次的价值观,也能增强景观环境的认知度,为人们寻找归属感提供了可观的视觉形态,唤起人们对美好家乡的回忆和感情的眷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的形态决定了景观建设的形式和风格,景观建设必然会打上地域文化的瘢痕,所蕴涵的文化特征影响着景观建设的走向。如:辽沈地区特有的早期满族帝王建筑群(一宫三陵);辽代的佛教高塔(辽阳白塔);古朴的晚清古城(兴城);特色鲜明的塞北民居(老四合院和三合院)等等,都强烈地表现出辽宁地域文化所特有的建筑形态和自然形态特征,承载着辽沈地区久远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之魂[3]。并以其景观之美、建造

之精、形式之巧等厚重的文化特征成为辽沈地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映显出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相互交融的本源。

二、地域文化演绎下的景观建设

(一)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的灵感来源

景观建设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域文化伴随历史的变迁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之中,对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在从事景观建设和设计这一造物活动时,由于设计者本身受到地域文化长期的熏陶和影响,必然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当景观设计者们需要一个形象来表现设计思想时,通过对文化内涵的解读,就能在地域文化的形态中找到灵感,形成抽象或简约的基本形态,形成新的景观设计的主题。这是一种基于静态分析的认知过程,也是传统地域文化发挥作用的结果。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地域文化不仅代表着某个时代的文明,也是设计者应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反攻策略,纵观国内外成功的景观环境设计实例,不难发现,很多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虽然他们的设计风格和手法各

有不同,但都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并维系着地域文化所生成的特色形态。

(二)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的走向

景观建设的主体是人,那么,景观建设就同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们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同这一地区的景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需要促进了景观建设的形成。一方面,景观环境的形成依赖于人们的生存环境,无论是景观环境如何发展,地域文化必然对景观环境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景观环境,从根本上说就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既包含着视觉审美层面的物质形式,也包含着观念思想层面的意识形态,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核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审美理念。因此,景观建设只有同传统的地域文化相适应,才会形成景观环境迥异的风格和特征,我们知道景观建设通常包含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外延功能,体现的是实用价值;另一种是内涵功能体现的是象征价值。在两种功能中,内涵功能是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而形成的,是传统地域文化在景观建设中的体现。可见,景观建设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反映和诠释,景观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影响着景观建设的走向。

(三)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的视觉形态

地域文化有着的悠久、稳定的特征,在不同民族、地域间产生了众多的传统设计形态,形成了体系完备的地域文化形态风格,所体现的形态特征更是内容丰富、多种多样,如佛塔、民居、建筑等等。这些形式无不展示着地域文化所孕育心灵荡漾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火花,地域文化正是通过这些形态作品得以凝冻、积淀,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行为等。地域文化所沉淀的这些珍贵的形态资源不仅是景观环境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当代景观环境发展的重要的根基与基础。通过对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视觉形态,进行创造性的提炼与运用不仅可以传承地域文化的历史信息,同时又能体现视觉与心灵的美感。赋予了景观建设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这种将地域文化融入景观建设的手法,既能体现传承地域文化的作用,又能体现地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在景观建设中,对地域文化形态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视觉层面上,也不能仅停留在美的形式上,而应注意开发形态元素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哪些经过长期积淀的地域文化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的建设含义和信息交流的主体,很容易在景观建设中引起受众者们的共鸣。

三、地域文化作用景观建设的研究

(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观的视觉形象

地域文化的传承是复兴民族经济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借助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地域文化中的历史遗存具有不可复制性和移动性,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能够创造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景观环境。我们可根据地域文化的形态特征,探寻到地域文化的精髓并营造出优美的景观环境,并借助景观环境强化人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增进人们对理想家园的认知与认同感,找到包括旅游经济在内的辽宁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辽宁的景观建设要针对本地域的环境特点,进行整体上的形态把握,体现出所具有的视觉形象特色,丰富景观建设的内涵。如辽宁古民居的形成同这一地域的文化、教育、宗教、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西部地区的民居,屋顶多为囤顶,泥顶可以晾晒农作物,墙体以青砖为主,结构多为木架,房间分东西厢房及门房,由五间或三间单数组成。辽南地区的民居,因降雨较多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墙体以毛石为主,也有青砖与毛石合砌。这些独特的建筑形态,不但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建筑特点,也丰富了景观环境的建设形式,为辽宁景观建设提供来了宝贵的视觉形象。借助辽宁地域文化中特有的景观形态,可形成本地区独特的休闲度假环境,吸引众多的游客来辽宁度假、旅游。另外,通过辽宁地域景观环境的不断凸显,也会不断吸引海内外客商来辽宁投资,这不但提升了辽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为引进外资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为传播地域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地域文化中的建筑形态,作为一种抽象符号不但会满足人们对美感和愉悦感的需要,也为人们提供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寄托。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回忆,当这些景物形态应用到景观建设中时,这一熟悉的文化形态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久远的印记,让人不能忘怀。这种对记忆的眷恋不但表现出了地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也以古朴的形态强化了人们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并带动了地域文化的传播。景观的建设在传播地域文化的同时也有利于文化自觉性的形成,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营建的景观环境,其风格反映的是公众对文化的参与成度,并以其特有的形式吸引着来访的各路游客所,期间所反映出的价值观、生存观也会跟随游客辐射和影响到其它地区和国家。

辽宁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要把这些浓厚的地域文化(自然文化、祭祀文化、宫廷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习俗等)传递出去并展示给世人,就要把传统的地域文化形态融入到景观环境建设中,借助景观建设这一有效的传播方式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形态特征,并成为景观环境建设中的亮点,使人们沉浸在对辽宁地域文化的遐想中。

(三)为市场经济提供和谐的发展环境

随着辽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一些隐形的社会问题在经济发展逐渐暴露出来,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立和健全法律制度的同时找到新的方法来缓解和减弱这些矛盾冲突,消除这些消极的负面影响。景观建设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能够使人们在文化景观的环境中感受到休闲的乐趣,并在优美的景观环境中放松心态。景观环境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也映显出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相互交流的情感内涵,也是凝聚人心,丰富精神文化的重要纽带,景观环境所体现出的地域文化内涵可缓解人们生活中的不尽人意问题和矛盾,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环境间的情感共鸣,并通过景观环境中所体现的隐形文化观念和风细雨的化解问题,借助景观文化空间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人们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 李团胜.景观生态学中的文化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7,(2):

78-80.

[2] 王为华.文化生态学视域中的鄂伦春传统渔猎文化[J].学术探

索,2009,(6):137-138.

[3] 蔡文莲.旅游文化传播对原生态文化的影响与思考[J].科技咨

讯,2008 ,(12):196.

(责任编辑:赵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