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边巴琼达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24期
边巴琼达 �
(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赛乡中心小学 西藏 萨迦 857800)
【摘要】教学效果是所有教学的最终目的,幼儿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幼儿在得到更多快乐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必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家校联动入手,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学;生活习惯;养成
一、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关键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最初,孩子被动地按照家长或老师的要求去吃、睡、玩,去处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游戏及其它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安排发展成一些较少变化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习惯。因此家庭和幼儿园都要合理地安排幼儿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讲卫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有洗手、大小便、梳头、穿衣等等。孩子有许多玩具、图书,家长要指导他们看后放在固定的地点,不得随便乱丢,不能把房间搞的一团糟。在饮食方面,要重视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在这方面,家长要了解孩子身体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同时对孩子的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不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等。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对他的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穿脱衣服、自己吃饭、上床之前放好自己脱下来的衣服、鞋袜,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小人书,帮老师拿东西,开饭时让他帮助搬凳子,摆放碗筷,吃饭后帮助收拾碗筷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孩子能胜任的事,从孩子自我服务劳动开始,让他获得成功,激发他进一步的劳动热情。通过这种细小的活动,可以使孩子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无论是社生活制度还是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都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性。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放会原处,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吧!”这就比向孩子提要求效果要好的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二、目标在前,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建立一种好习惯,通过教育,通过陶冶,直到孩子终生不忘。可现在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是“小太阳”、“小皇帝”,父母十分宠爱不少幼儿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裳来伸手的娇生惯养习惯。生活处理能力相当差,有的幼儿不会整理玩具、不
会收拾书包……这样长期下去,对幼儿的发展极其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制定活动目标,然后组织幼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家园密切配合,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保障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要养成任何一种习惯就必须持之以恒,按一定的要求坚持着去做,从而这种行为逐步形成条件反射,成为自觉遵循的行为。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光靠幼儿园培养是不行的,必须家园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培养,方能见效。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宝宝形成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可以有意无意地培养习惯。
1.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所谓生活制度指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生活秩序。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就是把孩子一天在家里的各种活动和休息时间,如起床、吃饭、活动、睡眠等的时间和次序科学地安排,并将它固定下来,待之以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问时,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件太好事、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家里也安宁多了。
2.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着力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农,每天洗脚、洗屁股。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治、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衣着习惯。
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
较好的生活自理技能会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接子会有较强的自信心、也会表现得较愉快、较活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两类孩子:一类是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一类是处处要人照顾的。包括饮食、穿衣等。前者显得乐观自信;后者显得被动退缩。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家中所有人对孩子要求一致,以及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求一致。每个做父母的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有健康的身心和幸福的生活,那么,就请抓紧幼儿这一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在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上多下工夫,把孩子培养成有生活习惯人。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