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 7年级生物 组) 课 题 第一单元复习 知识目标:1、理解生物的特征。 课时及授课时间 1 课时 年 月 日 2、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5、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6、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7、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8、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9、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目标: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解答提出可能的假设,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对照实验方案。情感目标: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设计合理的对照实验方案。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设计合理的对照实验方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考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植物通过 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 ;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现成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 。 2.生物能进行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呼出 。 3.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 。 (实例:植物落叶排出废物,动物和人通过排尿、出汗、呼气排出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实例:含羞草受碰触叶片会合拢。) 【点拨】: 5.生物能够 和 6.生物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点拨】:病毒具有“繁殖”的生物学特征) 考点2 1. 科学探究包括六大步骤:①提出问题;② ;③制定计划;④ ⑤ ;⑥表达与交流。 2.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 3. :可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 等仪器。科学观察要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要及时记录。在观察基础上还要和别人交流和讨论。 4. :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选取合适的样本,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调查包括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如抽查种子萌发率)两种类型。 5.实验法: (1)除了对实验所要求研究因素可变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实验为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 和对照组。 考点三 生物和环境 考点四: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考点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是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一单元复习 考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考点二: 考点三: 生物和环境 考点四:生态系统 考点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