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颜色变变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意义与地位
《颜色变变变》是中班的一节活动课,是一个颜色变化的探究活动。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多彩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为幼儿解开了这个疑惑,帮助幼儿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其中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欲望,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我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环节,引导幼儿相互协商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发现,从中渗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知道三原色是红、黄、蓝。
2.在活动中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3.通过玩色,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会产生的一些新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
《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的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因此我把活动重点定为: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知道三原色包括什么。活动难点:幼儿通过活动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之后会变成什么颜色。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我准备了小矿泉水瓶、瓶盖、黏土、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记录卡,背景音乐。
二、说教法
(一)演示法
第一环节观摩小魔术表演,让孩子观察颜色由无到有的变化过程。第二次的演示法是运用在记录表的讲解上,通过直观的记录表,更好的为孩子做示范,让他们清楚地感知操作和记录的方式方法。
(二)谈话法
主要体现于调色和记录结果的小结评价。孩子们在配合调色和做记录的时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发生冲突、有的调色时意见不统一需要商量等等,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观察法
在活动第三环节,幼儿动手操作调色,探索颜色的变化时,本人通过观察,幼儿调色之前的协商分工情况,观察幼儿的调色和记录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说学法
(一)观察法
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头引题激趣环节,幼儿观看小魔术演示,观察了颜色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继而又观察了教师示范调色和记录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操作及记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依据。
(二)实物操作法
在活动第三环节,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调色操作,在调色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过程,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
(三)讨论法
科学教育内容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讨论法主要运用于两个环节,一是幼儿调色及记录之前的角色分工问题,以及完成调色、记录一系列探究过程的交流、探讨另一处是运用于操作结束后讨论、交流操作结果。
四、说活动过程
(一)观摩小魔术表演
我设计的小魔术表演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看表演、观察其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魔术演示特意请个别幼儿尝试,有的幼儿能变出颜色,有的幼儿却变不出颜色,什么原因呢?颇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谈话小结
小结环节是增进孩子们的交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从中渗透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创设浓烈的师幼互动氛围。
我的说课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