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7卷第1期 2014年3月 Journal of Xi h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0l_7 N0.1 March 2014 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卢 璨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信息处,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在对高职导师制内涵及在高职院校探索实施导师制育人模式意义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高职院 校实行导师制的困境,进而总结归纳了推行并完善高职导师制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导师制;困境;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2014)01—05—05 基于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同,老师在大学教育中可谓有三种境界,或者说时三个层次的追求.一是教员, 即教书匠,只是把一门或几门课程上好,完成知识传授,出卷阅卷,领取课时津贴.二是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 水平,师德修养也要好,具有一定影响的人格魅力.第三个层次的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就是成为学生的导 师,以培养出“青甚于蓝”的学生为己任.无需置疑,高校的老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员,不仅要成为名副其 实的教师,更要解决多少年以后“谁是我的学生”的茫然,成为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在知识、能力传 授及方法指导上能够给予学生重大影响的导师级人物. 国内大多数本科高校及一些高职院校相继推行的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至今仍然 是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和基础.导师制是将学生管理以辅导员为主体,转变为教师全员参与的教育管理 新模式. 1 高职导师制的内涵 高职导师制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 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更是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融人到学生的思 想中;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积极沟通,主动投入到学 习和实践中去,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独立规划,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 高职导师应由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教师承担.导师的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引导、学 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职业规划等方面.思想引导方面,导师要及时发现和了解被指导学生的个性特 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学业辅导方面,导师要关心被指导学生的学业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成 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帮助;心理疏导方面,导师要关心被指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了解学生 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生活指导方面,导师要关心被指导学生的生活,指 收稿日期:2014—0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高职院校建立综合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 SGH13582)及西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建立综合导师制的研究与探索” (项目编号:XZY2013JG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卢璩(1972一),男,陕西西安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信息处副教授,硕士. ・5・ 卢 碌: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职业规划方面,导师要帮助被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学 生的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 相比较于接受本科教育的学生,高职学生在知识水平、自我管理、心理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其鲜 明的特点.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学生要谦虚、主动、及时与导师沟通和联系,请导师分 析自身状况,经常向导师汇报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主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及时 做好阶段发展分析;谦虚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对导师的工作方式、方法可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 要求,以便导师及时调整和改进. 2在高职院校探索实施导师制育人模式的意义 2.1 有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行业和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生 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体现了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 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担任学生 导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一对多的指导学生根据毕业后从事的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作好学习计 划,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拓展学习,更重要的是专业教师大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 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锻炼和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传统的大课堂教 学方式无法做到的.推行高职学生导师制,能有效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 高职学历定位为大专层次,且是高考招生最后批次录取,这样造成高职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还不高, 加之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矛盾下移,使得高职学生就业更加困难.这样,高考的失落和就业的压力,理 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学生思想矛盾重重,无心学习,处于迷茫之中,或整天沉迷于虚幻的网络游戏世界而不 能自拔,在高职院校中学生逃课现象十分普遍,学习成绩更是大面积挂科.这些问题,往往不是通过行政式的 学生管理方式或几次思想政治工作报告就能解决的,他们需要导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通过与 学生面对面互动式交流,指导学生分析和认清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形势,以 及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思想矛盾,帮助 学生规划人生和奋斗目标;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推荐学生就业. 2.3促进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一般来讲,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是依靠辅导员去做,教学工作由教师负责,存在着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互不干涉的现象.因此,可能就会出现学生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等,专业任课教师不 知道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思想观点、就业工作情况等.实行高职生导师制,一方面,有利于调动教师教书育 人的积极性.导师制要求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导师,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注重自我教育和再学习,不断提高科 研水平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素养,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促进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可以促进 师生交流,拉近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克服传统教育中人为地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的矛盾,实现教书 与育人双重职责的有机统一,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2.4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导师制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不乏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有个性和特长 的学生,实行导师制教育模式,可弥补传统教学计划的不足,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导师针对学生的特点 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具体建议,发展个性和特长,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和发展,为学 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条件. ・6・ 卢 臻: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3 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的困境 3.1高职现状的困境 近几年,高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入学门槛不断降低,使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在扩大;学生就业更加市场 化,学生人学后最关心的问题是所学专业毕业后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对专业学 习目标缺乏高度上的认识,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较差;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使得公共课和 专业基础课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出现“学生不愿学,教师教不好”的尴尬局面;一般高职学制为2~3 年,在校学习时间短,实践性教学又占较大比重,自主性学习要求更高,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得一技之长难度 很大. 3.2低师生比的困境 实行导师制要求有较高的师生比,一般认为一名导师带三名学生,这样才利于导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师 生间更易建立起亲切、平等、自由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在美国常春藤盟校中,斯坦福师生比 是1-3,普林斯顿师生比为1:6,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均为1:9,这些久负盛名的高校都视质量为生命, 严格控制学生规模,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约为1:17,实际上,某些学校 某些热门专业师生比更高,甚至师生比高达1:40.在高水平教师资源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切实可 行的高职导师制,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师切实的帮助,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3.3导师资源稀缺的困境 即使在师生比比较高的院校,也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导师,不是每个老师都愿意做导师,导师要跟学生 全方位接触,没有一定的专业造诣、责任感和爱心,是不能真正胜任的.做人和治学往往是相融的,出色的导 师,能在学术交流的同时又不动声色地将生活哲理传达给学生,也能通过日常生活将治学精神对学生潜移默 化.因此,在师生比本来就低的情况下,有效的导师资源就更为稀缺. 3.4配套制度缺乏的困境 实施导师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相配合.而现在很多高职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方 面,教学指导条件、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习实验制度、导师指导制度等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 善;另一方面,高校的人事制度、学生工作、财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不能配套跟上,使导师制难以推 行. 另外,导师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导师所得到的报酬远远不能反映他们对学校教育 做出的贡献.目前许多高校导师制实施效果不佳的最大原因就在于疏于管理,缺少有效的管理系统,缺乏必 要的制度保障.往往导师工作安排下去,以后的事也就“无人问津”,导师制基本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 “自由”、“随意”状态,更谈不上考核与评价工作. 3.5导师缺乏动力的困境 尽管许多教师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对实行导师制的目的、意义也有一定的认同,但由于多数教师承担 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再承担导师工作,却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虽然受聘导师的整体 素质比较高,但是对于导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还是参差不齐的.有极少数的导师对导师功能工作性质和目标 仍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把握,这些都导致了其工作状态不尽如人意. 3.6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困境 很多高职学生是没有生活、学习和人生规划的,对于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甚至 对于自己已经开始的学习、生活都还提不出像样的问题,更不会主动地利用导师制提供的新学习指导方式, 去思考,去调整.这些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热情和兴趣,影响了导师制实施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4推行并完善高职导师制的策略 实行高职生导师制,不是一个文件就能解决的,它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高等教育诸多重 ・7・ 卢 绿: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要的方面,比如要改变教育的观念,要改革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选课制及在 此基础上的完全学分制等. 4.1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高职既要保持职业性特色,也要紧跟本科高校的步伐,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动每一位教 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使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与模式为每一位教师所理解、接受,并认识到教育改革 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能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自觉强化素质意识,以适应人才培养体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为了保证导师制的落实,可以定期举办各方面参加的经验交流会,由教师和学生,甚至包括家长,交流导师制 的收获和体会,共同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2正确处理导师与政治辅导员的关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应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实行导师制,导师应承担哪些工作,辅导员应承担 哪些工作,导师与辅导员关系如何处理,一位导师指导多少学生合适,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辅导员主要侧 重学生的活动和思想工作,导师主要侧重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导师工作应同辅导员工作有机结合起 来.学分制下的导师工作,以个别指导为主,但高职的导师不可能像研究生导师那样一个导师指导一个或几 个学生,指导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导师指导的内容应该更宽泛一些. 4.3正确处理导师与教师的关系 导师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不一定能当好导师.“导师”与“教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很大的不同. “导师”应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具有知识的复合性、专业的复合性和思维的复合性.另外,“导师”要在教育和 教学中对学生全面负责,既教书,又育人,既面向全体学生,叉因材施教;既重学生的共性,又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因此,要严格把好导师的资格关、素质关. 4.4努力推行选课制及在此基础上的完全学分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高专院校相继推行学分制,而学分制的核心和基础是选课制,完善的 选课制度是顺利推行学分制的基础和保障.但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选课资源匮乏、选课缺乏指导、学生对选 修课的兴趣不大等问题,,导师制的推行,只有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才有其存在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如果缺乏 学分制,将大大降低导师制的效用. 4.5 建立和教学系统相对独立的学工系统 如果学生对专业,特别是课程具有选择权的话,那么过去按照专业所在学院进行班级住宿和管理的模式 将很难维系.尽管导师制会冲击现有教学系统和学生管理体系的运行,但将学工体系和教学体系的适度分 离,正是为导师制发挥独特的导学作用留下合理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工作体系的功能将作为学业 完成的保障体系,更多地承担起管理制约等硬性功能,导师制则承担起促进发展的柔性功能. 4.6明确导师的职责,完善评价体系 一旦较好地处理了与传统学生工作体系职能相互交叉的关系,导师制重在导学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将很 快凸显.作为学生学业领航人、职业规划人、成才把关人,导师的角色定位也将十分明晰.学生向何处发展,如 何发展,将在导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因此,作为导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 涯和职业生涯,乃至向用人单位推荐,就成为导师的主要任务.有无开展上述工作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自然 就成为评价导师的重点内容.这样,我们对高职老师的评价,将不再单单从授课和师德上对其进行教学评价, 或者科研上对其进行学术评价,更重要的将要从人才培养上对其育人成效作出评价. 5 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学制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今天的现 代导师制与其l9世纪产生之初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虽然导师制的实践形式发生了诸多变化,但是,它独特的 思想精髓无疑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目前,本科生导师制更多地与学分制和选修制配套使用.这样,导师对学 .8. 卢 璩: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生学业的指导作用大大增强,而对其品行和13常生活的管理则明显弱化.可见,导师制并不能作为单一的教 学制度来运作.要保证导师制的质量,真正实现导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的功 能,学校应有相应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1]黄阳全.关于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5):62—63. [2]王艳锋.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2):110—11.1 [3]晏维龙.导师制:琢玉成器的传承与超越[N].光明日报,2010—05—19,第10版. [4]杜智萍,周保利.牛津大学导师制的传播意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5):108一l13+130. [5]刘学政.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 [6]周林森.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4—67 [责任编辑:王磊强] The Predica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 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t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hn 710077,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dicament of carrying out the tutorial system,and summari— zes several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and perfecting tutorial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utorial system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xplor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tutorial system educ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utorial system;predicament;development strate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