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感想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感想

来源:爱go旅游网


青海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

班级:青马1班 院系:水利电力学院 姓名:冯彦

第 一 期 学 员 理 论 学 习 感 想

青马培训感想

通过这么久的理论学习以及和大家的探讨,我个人觉得,要做好学生干部就应该做到两点:1、己所不欲,可施于人2、随心所欲,不逾矩。

孔老夫子早在千年以前就说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作为现代的我们,我们要根据时代做一定的变化,作为领导者的两点要求,现在仔细想来,这两句话非常有道理,它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干部或者领导者。

下面我将对这两句话用我自己的看法给大家解释:

1、“己所不欲,可施于人”:有一个例子,比如你觉得早餐剩的包子自己不想要,但这正是旁边乞丐难得的美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说的不是早餐剩的包子很凉了,也许会对胃不好,还有点脏,不应该施舍给别人当食物,而是不应该把你所认为的个人看法“早餐剩的包子很凉了,也许会对胃不好,还有点脏,不应该施舍给别人当食物”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包含个人看法,有着主观方面的内容和含义,勿施于人的正是拥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时的个人看法。虽然这个事例只是较为片面的解释了这句话,但它也有一定的道理,这需要大家去仔细琢磨琢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示的意思是推己及人,是从自己的角度替别人考虑。这句话的实际效果是野蛮和自私。

首先,是野蛮的。世界上如此众多的人,之所以都有存在的价值,就是因为人与人不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性。“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从自己角度考虑,那么就必然忽视和漠视别人与自己不同的需求和特性,如果一个人是个管理者,那么假设其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路从事管理工作,这个人一定是个独断专行的人,其所考虑的是他自己的需求,其会从自身出发以自己的需求取代别人的需求,其一定是个独断专行的孤家寡人。

其次,是自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方面是以自身考虑别人,忽视和漠视别人的不同需求,以至于认识不到别人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是知道别人有不同需求,但是因为这种需求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就不考虑这种不同需求努力使这种不同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一个管理者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路如此管理,那么其管理下的人都只能按照这个管理者的需求来调整和压抑自己的需求,以达到跟管理者需求一样,管理者以自己的需求为参考,自己有的就可能会施于手下人,自己没有的,不管知道或者不知道手下人有别的需求,都不施于手下人;是自私的,普通人按照这个思路与别人相处,也肯定是自私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家里几个成员的吃饭习惯,往往有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影响,比如有成员吃辣,有成员不吃辣,那么要么吃辣的迁就不吃辣的,要么不吃辣的迁就吃辣的,两种情况的迁就,都是自私和野蛮的,都压抑了另外一种需求。

就上面的举例,应该想到“己所不欲,也许正好是人之所欲”。就是说,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时候是“己之欲,并非别人之欲;己之不欲,并非别人之不欲”。在具体事情具体环境中,让不同

人的不同的合理需求和欲望都得到顺畅的表达和满足才能做到文明和公平。

2、“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太随心并不是很好,太所欲也并不妙。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量。自由是一种境界,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心有多宽,自由就有多大。但是自由也是建立在大家都遵守规矩的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是这样。不要把个人的自由建立在组织中别人的不自由之上。如果是那样,经过恶性循环,组织必然走向灭亡。组织的一个重大工作就是建立组织的规矩,让组织中的人都相对自由的规矩,这里的相对是说遵守规矩就自由的意思。小的来说,一个由开会参与者组成的临时组织,最重要的规矩就是守时,不要迟到。一个人的迟到,耽误的是组织中其他所有人的时间。如果是十个人的会议,一分钟的迟到就变成了十分钟的不自由;十分钟的迟到就变成了一百分钟的不自由。第一次一个人迟到,第二次可能就是两个,后面越来越多,会议自然就开不成了,组织就解散。组织就需要建立规则,守时以及对不守时者的惩罚是第一位的。大的来说,一个国家建立法律就是在建立组织的规矩。每个人都遵守法律大家才会自由。要不然一个人的自由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的生命。那样的国家必然灭亡。无论是做事还是交友,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个怪圈。不做事或者做事做得太慢,往往会被人视为不够进取;而如果做事做得太激进,要么是让人感觉火候未到,要么是被人嫉妒,遭到枪打出头鸟的命运。交友也是如此,如果太过一本正经,往往会让人觉得你不好接近,如果太过亲近,则又让感觉你太随意。有时的确很矛盾。

近期又温习了孔老夫子的论语,终于找到了答案,人生的终极目标大概是“至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唯有如此方可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到了这样的境界,大概可以识大局、识大体,中而不偏、游刃有余。根据我们孔老夫子的判断,要达到这个境界,至少也要达到七旬的年龄,看来我的这种感觉也属正常,毕竟是一介凡夫俗子。

理论是弄清楚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不能等到七十岁才去做事、交友,看来我们是不可避免要得罪人、做错事了,这也许就是“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的深刻内涵吧。

话虽这么讲,但我们总还是希望尽量少犯错、尽量少得罪人,孔老夫子真是伟大,他给我们得出了答案、“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他又进一步给出了一个标准,叫“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惧”,精辟、精辟。但凡我们做事出错,要么是不够仁,私心太重;要么是不够智,做事漏洞百出而不自知;要么是不敢勇,患得患失。

以上是我对两句话的一些理解,我个人觉得,只要做好了“己所不欲,可施于人”,那么你带领的部门或者组织将会百家争鸣,活力四射;只要做好了“随心所欲不逾矩”,那么你的部员们将会各展所长,百花争艳。这样的话,才会是一个积极的,有发展潜力的团队,才会让大家觉得奉献有所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