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第19卷第3期2014苯09月 垦 垒 Q£丝呈璺至!!Q !璺 垒 ! A COLLEGE VOI.19 NO.3 SEPZ2014 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胡健歆,张森,付艳霞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自2008年后高考报考规模的下降引发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各种问题得以浮现,为了解决出现危机的院校招生 问题,本文在详细分析高职院校生源短缺原因的基础上,探讨生源短缺带给部分高职院校的危害,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这种困 难,寻找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源危机;高职改革;高职招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79(2014)03—0105—04 自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招 生规模迅速扩大,一直续 ̄2008年之后招生数开始 我国自2008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达到1050万 人,达到了历史之最,此后,连年下降。 ̄2012年参加 下降,基本上保持每年4%左右的降幅。很多弱势院校 生源不足,产生了危机 一高考人数降为915万人左右, ̄L2011年下降了4%左 右。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和我国人口政策密切相关的, 在计划生育控制比较严格的时期,高中适龄人口得以 控制。 、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危机的原因分析 1.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是高职院校生源危机 的主要原因 表1:中国历年高考人数统计表(单位:万人) 年份 出生人口数 高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比例 高考考生的出生年 2007 2008 2009 2010 20ll 2Ol2 高考人数占出生年比例 40% 40% 51% 51% 5z% 56% 1594 1608 l6l5 1588 1600 1635 l0l0 1050 l022 957 933 9l5 566 599 629 657 675 685 56% 57% 6Z% 69% 72% 75% 1989 1990 199l 1992 1993 1994 收稿日期:2014-04-1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等相关数据整理) 2.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逐渐改变了高等职业教 育的生源状况 作者简介:胡健歆,(1975-)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 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阶段成果课题编 号为:3l1521。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招 生规模、招生档次和招生条件等方面的弱势地位。虽 然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招生人数也在扩大,但是因其在 课题组成员:胡健歆、张森、傅艳霞、李艳、田争、 杨振伟、史瑞凯。 圜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第19鲞第3期201d年a9月(总第73期) 招生中的不利地位,导致生源减少的条件下最先感受 到危机。 表2: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基本情况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 民办的其他高等 年份 机构数 招生人数 机构数 招生人数 机构(本专) 招生人数 教育机构(所) (所) (人) (所) (人) 数(所) (人) 20O6 720 2530854 lI47 2929676 444 I84443I 994 2007 740 2820971 ll68 2838223 413 l911132 906 2008 1079 2970601 1184 31060I1 400 2025552 866 2009 l090 326l081 12l5 3133851 384 2014776 812 20l0 1112 3512563 l113 3104988 365 2084259 836 2011 1l29 3566411 1280 3248598 353 2185141 830 (注:此表中的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包括独立学院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整理) 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直 3.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的增加,提前分流了 接分流了高中招生人数,从而间接影响高等教育生 高考生源 源。 表3: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对比统计表 年度 2005鼻 2006辜 2007童 2008辜 2009生 2010车 2011圭 中职招生人数 655.66 747.82 8l0.02 812.1l 868.52 870.42 8l3.87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普高招生人数 877.73 871.21 840.16 837.0l 830.34 836.24 850.78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 ̄2004—201 1) 工具、教学条件与师资能力、办学形式与专业设置、学 5.经济发展状况的波动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 校管理与就业情况等还和社会的需要有一定的差距; 源状况 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教学观念与学习氛围、学生管 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也会影响高考考生的升学 理和就业等方面与高等院校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 和就业。尽管我们从表l中看出,参加高考的人数占 最后,由于社会和家庭的一些观念的影响,认为 当年出生人口的比重从10%左右提高到60%左右,但 高职教育没有高等教育有地位,不喜欢孩子报考高职 是尚有将近40%左右的人没有参加高考。自2009年 院校,使得高职招生得不到家长的认同。 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人数累 二、生源危机对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计已经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oil]即 随着生源危机的加剧,生源变得越来越短缺,弱 使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率也保持在70%左右,说明仍 势高校和普通高校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有大量的学生没有进入大学,而是走向社会。显然,经 (一)生源危机促使高职院校相互竞争,提高 济问题、就业压力、升学成本、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等 办学质量 没有得到这部分人的认同,他们没有走向校园而是走 生源危机将会打破高职院校之间原有的均衡态 向社会。 势,开始展开全面的竞争,向上级和政府争夺国家和 5.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矛盾以及招生战略的失 社会的教育资源,向市场争夺各种生源,抢占就业市 误导致生源流失 场。 在一些缺乏竞争力的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问 (二)生源危机将会增加高校的运营成本 题,主要表现是:教学场所和设施、教学环境与教学 随着生源的减少,很大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经济 圜 第1 9卷第3期胡健歆.张森(等) 高职院救生源危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几年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实际来看,高职院校的 招生规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苦乐不均。高职院校 应该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招生 渠道,强化招生工作,充分利用好“自主招生”政策。 4.建立“招生导向”的发展战略 将会受到影响,为了达到规模经济,争夺人才或者生 源,众多高职院校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扩大招生宣传,出台招生优惠政策,吸引考生报考 本校。已经见到或者可以预见到的是在争夺生源过程 中,提供佣金、沟通关系、开展公关、减免学费、多发奖 金等形式将会经常见到,甚至是会出现发放进校费、 邮寄费、开门费、电话费、补助费、赞助费等常见的渠 道商家策略,或者违规违法的传销式的手段。无论什 尽管有些院校已经进行了招生战略改革,但是更 多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即将到来的生源大 战的激烈程度,缺乏未雨绸缪的手段。生源短缺院校 么手段,首先表现的金钱的支出,而这些金钱的支出 会增加院校的招生和运营成本。在这种恶性竞争的条 件下,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都难以独善其身,不得不 进行全面的市场争夺。 (三)生源危机将会倒逼部分高职院校进行改 革,转变发展模式 生源危机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在办学目标、培 养方式、办学特色、专业设置、人事计划、招生与就业 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出现危机的高职院校也逐 渐将主要力量放在招生市场需要和社会就业需求上, 及时调整办学目标和方向,改革发展的方式从外部推 动走向自主提升。 这种由外生推动型的发展模式向 内生自组织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高职院校的一个主要工作。 三、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主要策略 (一)打破传统招生模式,创新优化招生渠道 高职院校要想破解生源危机,必须打破原来的招 生模式,创新招生渠道,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找到新的 生源。 1.立足职业教育,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类型 的转变,职业教育的学位制度有可能成为现实。高职 院校要未雨绸缪,立足高职教育,向下贯通中等职业 教育,一旦时机成熟,向上进行职业本科、职业硕士教 育发展。一旦职业高等教育的体系能够完善,职业教 育就有了和普通高等教育进行竞争的条件。 2.加大中职教育招生力度,把中职教育生源作 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01 1年,我国中职教育的招生规模达到820万 人,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加强自身建设,强化高职教育 对中职生源的吸引力,中职教育就能为高职院校提供 一稳定的生源。相对高中毕业生来说,中职学生对于 高职院校有更大的兴趣和意愿。 3.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强化自主招生能力 自2008年以来,部分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其提供了招生的另一条道路。从 应该树立“招生导向”的发展策略,争取度过难关。建 立“招生导向”的发展战略不是唯“招生论”,而是发 展的必要条件。 (二)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元化教育,拓展生 存空间 高职院校在生源减少的条件下,应该积极探索办 学模式的多样化,拓展办学渠道,积极为地方经济的 发展提供服务。 1.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增加联合办学的力量 校企合作是稳定和发展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因 此高职院校可利用区域经济优势,把握机遇,积极开 展联合办学。既可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可以 实现办学方式的多元化。面向地方企业和有关社会力 量,打开校门,争取生源,积极合作,拓展生存的空间。 同时要把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真正能够实现互惠互 利的双赢局面。 2.适当借鉴外国办学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社 区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相应的教育投入的增加, 我国的受过教育的人口也不断会出现对各种职业技 能的新需求。美国的职业教育在社区教育方面办的非 常成功,给我国高职院校在社区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高职院校应创造、抓住、顺应这一时 机,主动出击,争取承担起更多的社区民众教育责任, 争取能够得到支持,形成学校和社区的联合办学机 制。 3.改革学制,增加学习的自主性 高职院校在学制上应该寻求变化,争取改革学 制,增加办学的自主性,为企业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 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 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技能型应用人 才。而这种人才应该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具有显著 的区别。 高职院校应该探索实行弹性学制,包括修业时间 上的弹性和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的弹性,采用灵活多样 的培养模式。既要争取在人才培养要求和专业设置上 Im 幽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m' ̄eR第3期2014年09月(总第73期) ’__ 一的自主权,又要能够根据学员的实际要求,实行灵活 多变的修业政策,增加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三)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 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对于树立正确的 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帮 助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专业建设,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要依据地区产业结构 调整、技术创新的变化以及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高 职院校的专业水平,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如根据经济 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合理设置和优化 调整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提高专 业资源利用效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 育人;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建设,推行“双 证书”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培养在行业内有 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 系建设,实现管理人员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和社会吸引力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 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包括课程规划、课程编制、课程实 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是一项系统化高难度的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一 是根据职业岗位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参照相关 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合格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从职 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人手,确定课程教学 圜 内容;三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重构和教学 设计及实施。 3.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管理 工作,提高办学质量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主要是制定科学的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专任教师 学历水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扩大从行业企业 引进的兼职专业教师队伍;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 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侧重培养高技能型教师;通过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库的创建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保障高职院校持续、健 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良好的学生管理状况,才能 促进校风、学风的优化。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 辅导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学生管理和引导,帮 助大学生自立自强;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用文化感 召学生。 4.加强实习、实训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能力 实训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 要求,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要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要求为原则,通过经营主体 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市场化手段,建立完整、先进、 稳定的实训体系,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工 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面对生源危机,高校如何面对[N】.人民日报,201 2--06-13. 【2】朱雪梅,叶小明.直面生源危机:中国高职院校发展格局与战 略[Jj.现代教育管理,2012,(8). 【3】李峰.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现状、成因与对策Ⅲ.濮阳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3,(6). 【4】罗家国,邱庚香,刘立刚.高考生源减少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影 响与对策[J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5】马少兵.高职院校生源短缺成因及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 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5). 【6]赵庆云.高职院校生源困局下的突围途径探索[J].职教通讯, 2011.(14). [7】梁其贵.高职院校生源式微的深层认知及对策[J】.信阳师范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 [8]邓宏亮.生源短缺条件下地方高等院校生存发展对策[J].管理 学刊,2009,(10). [9 J张宇.生源危机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思考[J1.湖北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l0,(6). (责任编辑:纪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