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作者:胡媛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09期

摘要: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从而确保其能够有利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对当前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希望可以有助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持续性发展,为人民创造福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09-0113-02

保障性住房的本质是由政府进行统一的规划,通过限定建造标准以及销售价格等措施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基本性住房,旨在保障。但是,在实践中,其真正的效果不尽人意,偏离了保障的本质,骗购骗租现象严重,真正需要保障的人群却得不到相应保障,问题突出。所以,现在对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保障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保障对象的界定不清晰

在城市设计和规划发展中,一定要明确界定保障对象,从而有利于促进保障住房制度的不断发展。刚刚提出保障性住房时,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保证普通百姓住有所居,其一直将拥有本地户籍的原城市居民作为基本保障对象,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则无权享受;在2011年开始,国家释放相应政策,将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毕业大学生等人却纳入到了保障序列;2014年,我国政府开始规划公租房和廉租房,两者并轨运行,此时社会公众又对公租房资格的界定标准进行高度关注。在有些地区,当地政府却没有开展公租房分配,从而导致很多的保障性住房处于空置状态,公租房制度形同虚设。 2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不合理

当前,保障方建设体系仍进一步完善,同时,在保障住房建设的区位选择中也存在不合理性的现象,这些都表现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不合理。自从我国政府开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始,其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建设数量急剧增长。另外,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情况逐渐趋同,很多小城市将大城市的建设经验直接照搬,从而导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分配不公以及空置率高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像这种原样照搬的情况肯定与此相悖,其不利于保障房建设的持续性发展。另外,保障性住房的无谓选择也出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区位选择的失误。很多城市在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时往往选择在郊区等边缘地带,距离工作位置相对较远,同时交通设施又不完善,从而加大了保障居民的生活成本,为工作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社会阶级的分化也日益加剧。 3资金严重匮乏,地方财政负担压力重

根據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现在在保障度建设中投入资金约为13万亿元,在未来的15年内还需要大约20万~30万亿的资金,如此庞大的数额资金需求必须要长期计议。目前,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资源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社会机构的投入、保障对象的资金以及保障对象所属企业的资金筹集;其二,政府部门的投入,其主要以财政补助、土地出让金、住房公积金收益、公积金贷款以及地方政府开展的融资等,并且,公租房在进行贷款时,其主要方式为开发贷款,不利于保障房的资金保障。保障房的公共性特征也就决定了其建设资金保障主要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但是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在该方面的资金压力巨大,一方面是建设投资巨大,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持续性较差;另一方面就是当地社会资金的参与力度不足,金融支持有限。另外,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回报周期较长,并且综合收益较低,有些项目甚至不能创造收益,不利于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 4难以保障社会公平

保障性住房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确保低收入人群基本居住条件得以改善,造福百姓的重要举措,利于社会公平的不断推进。所谓的公平主要指在保障方分配过程中要保证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其中水平公平是指要同等对待每一个家庭,而垂直公平是指各家庭从获得的收入分配程度应体现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分配中并没有体现出公平,主要表现在:准入标准界定不清晰,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在执行中存在漏洞环节,另外还有公职人员的弄虚作假,从而导致很多关系硬、收入高的家庭能够享受到保障房政策,公平性严重缺失。

二、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经济的持续性是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基础,当前资金匮乏是阻碍保障房建设的主要原因,所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需要有持续的经济发展做后盾,同时还要拓宽容易渠道,降低建设成本。

其一,在降低建设成本问题上,一定要明确建设成本的产生阶段。事实上,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都会产生成本,比如,规划、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因此,一定要对保障性建设的全工程进行成本管控,从而降低建设成本。保障房建设需要有相应的土地基础,直接影响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效果。当前,各地政府在土地资源方面都处于相对紧缺的状态,各级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府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另外,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出让中可以给予扶持和优惠,从而有效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其二,在资金筹集问题上,由于财政拨款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所以各级政府要合理分担保障房建设资金,做好相应的资金规划。另外,还可以加大对社会机构及企业等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参与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政策。再者,可以加大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发展,对保障房信贷业务进行不断创新,从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作用,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入一些长期资金的投资,比如,保险资金等。 2要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推出保障住房的初衷就是要解决民生,为低收入群体谋取利益,在有效解决其住房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生活成本的最大化降低,从而提高其幸福指数。所以,政府组织一定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首先,要清晰界定保障标准和保障范围。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保证制度,尽量扩大保障人群范围,计划标准,综合考虑申请者的所有情况,制定分配细则。在分配中,一定要确保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充分体现分配的公平性。保障房的保障范围不能仅限于当前的需求,同时还要对未来需求做出规划,确保保障房建设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其次,要提升区位条件。根据城市的规模特征来科学地确定保障房类型。对于大城市而言,其人口流动性强,人口密度大,从而促使房价快速上涨,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高度关注保障房的设计,确保保障房的数量和类型的多样化,从而不仅可以抑制房价,也有助于对国有资产的保护。而小城市中人口密度较小,其类型和规模也较少。通过对区位条件的提升,可以在紧凑型城市道路上走下去,也有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主要措施有:做好城市土地规划,确保空间和产业的合理布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网络,为保障房需求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就会等。另外,政府也要做好群众需求分析,并加大活动开展力度,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最后,加强社会各阶层的有机融合,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保障房与商品房进行混合建设,从而将平民、精英以及贫困人口能够有机融合,有助于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同时,在保障房分配中一定要加大对弱视群体的扶持,为最需要住房的人提供住房,不断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公平。

3要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房建设还要符合国家的生态环保要求,在建设过程中不能为了谋取眼前利益而忽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因此,保障性住房社区也要宜居生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一定要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发展节奏进行保障房的建设布局,建立具有前瞻性的交通网络等,从而做到未雨绸缪,为实现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大化减少污染排放。在保障房建设中一定要加大对环保节能、低成本技术的应用,比如,做好建筑的采光、通风设计;用环保材料做好房屋的保温,从而减少外界与室内的热量传递;建设中要注重就地取材,减少材料的运输成本等。上述这些方法都是积极引导城市向低碳、环保、绿色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逐步实现保增性住房、城市化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三者的协调发展。 4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保障住房建设发展的持续性还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做支撑,不断完善保障机制。要加强政府机构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从而为保障住房的实施提供保障。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持续发展是我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示,要保证保障性住房的持续性发展,一定要保证社会、经济和生态三者的可持续性发展,还要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尚元立足国情,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政策法律制度改革——评《保障性住房政策法律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18,36(05):198~200

[2]辜胜阻,杨嵋,郑超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战略思考[J].社会科学文摘,2018,(07):48~50

[3]黄芮,何淑娟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06):43~45

[4]卢雪松关于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准入机制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8):209~209

[5]纪楠楠从住房属性谈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走向[J].财经理论研究,2015,(03):10~16

[6]王瀚梓我國保障性住房政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10):34~35

[7]刘颖新时期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理性思考[J].党史文苑,2015,(12):71~7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8]郭芳关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3):136~137

[9]陈薇薇城市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的分析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10):141~142

[10]王启富,史斌,谢国光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11):30~33+11 作者简介:

胡媛,供职于云南滇中保障房建设有限公司,经济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