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来源:爱go旅游网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 (2013·枣庄)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 ,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 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 , 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4) 须晴日,________ , 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5) ________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6) 春冬之时,则________ , ________。(郦道元《三峡》)

(7)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 , 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二、 诗歌鉴赏 (共2题;共4分)

2. (3分) 阅读下面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 本诗的第一句在全诗中起________ 的作用。 (2)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 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 (1分) (2020·北京)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__之情。

(2)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

4. (13分) (2017七上·浦东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第 1 页 共 8 页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课文选自《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 (3) 翻译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4) 阅读本文获得的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我们要不断学习。 B . 要勤于思考,大胆向权威质疑,求得答案,探求客观事理。 C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 D .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5. (14分) (2017八下·岳池期末)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①荷兰的历史学家研究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记录“朋友圈”了,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

②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其目的是搭建人脉。如一位名叫迈克尔·梵·德·密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比如爱情)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③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消磨时间,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打入上流社会。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朋友圈”则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④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照片”是被画出来

第 2 页 共 8 页

——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

⑤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古人旅游途中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

(1) 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 . 逻辑顺序 B . 时间顺序 C . 空间顺序 D . 因果顺序

(2) 选文第②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 下定义 B . 举例子 C . 打比方 D . 作诠释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介绍了朋友圈由古至今的变化过程。 B . “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中的“这”指的是留言页上写的格言、警句、诗歌等。 C . 第②③主要写男孩和女孩运用“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 D . 第⑤段对上文起补充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6. (12分) (2019七下·简阳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

第 3 页 共 8 页

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 请你从结构、修辞、语言、写景层次等方面任选一项给最后一段写一个批注。

(3) 文中既说“寂静”却又写出许多声响,这里用了什么写法?古诗文中有类似的语句吗?请写出一两句来。 (4) “凡景语皆情语”。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9八上·宣州期中) 综合性学习。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 (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________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节日:________ (2) (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

(3) (节日论坛)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西方节日很感兴趣,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等掀起一波波热潮。相反,中华传统节日却备受冷遇。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呢?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6七上·南宁期中)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飘零的细雨中,一把雨伞撑在了两位陌生人的头顶;朦胧的晨雾里,一位红领巾拉着盲人的拐杖走过斑马线;温暖的阳光下,朵朵鲜花悄然绽放在一簇绿叶中……正是这一点一滴美的点缀,我们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

第 4 页 共 8 页

请以“珍藏在我心中的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 5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1-2、

1-3、1-4、1-5、

1-6、1-7、

二、 诗歌鉴赏 (共2题;共4分)

2-1、2-2、2-3

3-1、3-2

三、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

4-1、

4-2、4-3、

第 6 页 共 8 页

4-4、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5-1、 5-2、 5-3、 6-1、

6-2、6-3

6-4、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7-1、

7-2、7-3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

8-1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