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药剂学考试形式: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专业考试时间:2小时 姓名年级专业学号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 以下缩写中表示临界胶束浓度的是( c ) A。HLB B。GMP C.CMC D.MAC
2. 关于休止角表述正确的是( c )
A.休止角越大,物料的流动性越好 B.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 C.休止角小于30º,物料流动性好 D.粒径大的物料休止角大
3. 根据Stock定律,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成正比( b ) A。混悬微粒的半径 B。混悬微粒半径的平方 C.混悬微粒的粒度 D。混悬微粒的粘度
4。 片剂包糖衣工序的先后顺序为( a ) A.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 B。隔离层.糖衣层.粉衣层.有色糖衣层 C.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
D。粉衣层。糖衣层.隔离层。有色糖衣层 5. 碘酊属于哪一种剂型液体制剂(d ) A.胶体溶液型 B。混悬液型 C。乳浊液型 D.溶液型
6。 全身作用的直肠栓剂在应用时适宜的用药部位是( b ) A.距肛门口6cm处 B。距肛门口2cm处 C。接近肛门 D.接近直肠上静脉
7.《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属于哪种类型注射剂(d ) A。纯净水 B.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经蒸馏而制得的水 8。 下列哪些制片法不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药物( d ) A。空白颗粒制片法 B.粉末直接压片法
C。干法制粒压片法 D.软材过筛制粒压片法
9。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d ) A。加入助溶剂 B.加入表面活性剂 C。制成盐类
D.加入助悬剂
10.进行混合操作时,应注意( c ) A.两组分比例量悬殊时,易混合均匀 B. 两组分颗粒形状差异大时,易混合均匀 C.先将密度小者放入研钵,再加密度大者 D.为避免混合时产生电荷,可降低湿度 11.下列影响过滤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 ) A。过滤速度与滤饼厚度成正比。 B。过滤速度与药液粘度成反比.
C.过滤速度与滤渣层两侧的压力差或滤器两侧的压力差成正比。 D.过滤速度与滤器的面积或过滤面积成正比. 12。在浸出过程中有成分扩散的推动力是( b ) A。粉碎度 B.浓度梯度 C。浸出溶剂 D。表面活性剂
13。哪一项不属于我国药品概念叙述内容( b ) A.血清 B。兽药品 C.抗生素 D。中药材
14。利用执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流态化的干燥方法是(c ) A。减压干燥 B。鼓式干燥
C。沸腾干燥
D。冷冻干燥
15。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材( c ) A.1g B.5g C.10g D.20g
16。下列哪种药物宜做成胶囊剂(c ) A。风化性药物 B.吸湿性药物 C.具不良臭味的药物 D。药物的稀乙醇溶液
17.属于天然物质的栓剂基质是( a ) A。可可豆脂 B.氢化植物油 C.甘油明胶 D。聚乙二醇类
18。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一般包括(d ) A.化学稳定性 B.物理稳定性 C。生物学稳定性 D。前述三者都是
19.不必单独粉碎的药物是( b ) A.氧化性药物 B.性质相同的药物 C。贵重的药物
D.还原性药物 20.一般注射剂的pH值应为(c ) A。3—8 B.3-10 C。4-9 D.5—9
21.下列不属于常用提取方法的是( ) A。煎煮法 B.渗漉法
C。浸渍法 D。醇提水沉淀法
22. 药物的有效期是指药物含量降低( a ) A.10%所需时间 B.50%所需时间 C.63.2%所需时间 D。5%所需时间
23.制备空胶囊的主要原料是( b )
A. 琼脂 B. 明胶
C。 羧甲基纤维素钠 D。 阿拉伯胶
24.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 c ) A.异性蛋白 B.胆固醇 C.脂多糖 D.生物激素
25.水蒸气蒸馏法适合于哪类成分的提取( b ) A .水溶性成分 B.挥发性成分 C .无机盐类成分 D。黄酮类成分
26.下列不是制备中药颗粒剂必备工序的是( a ) A.包衣 B.干燥 C.提取 D。制粒
27。必须达到中国药典规定无菌要求的剂型是( d ) A。口服液 B。栓剂 C。胶囊剂 D。注射剂
28.舌下片的给药途径是( b ) A.口服 B.粘膜 C。呼吸道 D.皮肤
29.淀粉浆可用作粘合剂,常用浓度是( b ) A。5% B.10% C.15% D.8%
30.下列关于散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分散度大,奏效较快 B。制法简便 C。剂量可随病情增减 D.各种药物均可制成散剂应用
31。《中国药典》将药筛按筛号分成( d A.6种 B.7种 C.8种 D。9种
32.常作为片剂的填充剂的是( a ) A.淀粉 B.乙基纤维素 C.交联聚维酮 D.羧甲基淀粉钠
33.下列片剂不需测崩解度的是( d ) A.口服片 B。舌下片 C.多层片 D.咀嚼片
34.奏效速度可与静脉注射相媲美的是( c ) A。栓剂 B.软膏剂 C.气雾剂 D。膜剂
)35。以下哪项是吸入气雾剂中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c ) A.口腔 B.气管 C.肺泡 D.咽喉
36.以下是浸出制剂的特点的是( d ) A。不具有多成分的综合疗效 B。适用于不明成分的药材制备 C。不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 D.药效缓和持久
37。维生素C的降解的主要途径是( b ) A.脱羧 B.氧化 C。光学异构化 D.聚合
38。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是( b ) A.合剂 B。醑剂 C.搽剂 D.洗剂
39。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溶液表面张力( b ) A.降低 B.显著降低 C。升高 D。不变
40.按给药途径分类的片剂不包括( d ) A。内服片 B。咀嚼片 C。口含片 D。包衣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药典收载(acd )药物及其制剂 A.疗效确切 B.祖传秘方 C。质量稳定 D。副作用小
2。下列哪些是对注射剂的质量要求(bcd A.热原 B。pH C。无菌 D。渗透压
3.片剂常用辅料有( abc ) A.填充剂 B。崩解剂 C.润滑剂 D.助溶剂
4.气雾剂的主要优点是(acd ) A。速效 B。定位作用
C。可避免胃肠道的破坏和首过作用
) D。稳定性好
5.中药按原材料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 ) A.全粉末片 B。全浸膏片 C。半浸膏片 D.有效成分片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把药品产生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GLP。( 错 )
2.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对 ) 3.片剂制备过程中都必须将药物制成颗粒才能压片。( 错 ) 4.胶囊剂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对 ) 5.软膏和栓剂都是半固体制剂。( 错 )
6.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每1克相当于原药材2—5克。( 错 ) 7。中药注射剂有控制质量的标准,质量标准的制定比较容易.( 错 ) 8。物料的粒径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对 ) 9。药物的晶型不影响其吸收速度和临床疗效.( 错 ) 10.固体分散体都可以促进药物溶出.( 错 )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热原:指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
2。药剂学:全称:药物制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合理应用以及药物制剂剂型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关系的综合技术科学. 3.冷冻干燥法:将待干燥物快速冻结后,再在高真空条件下将其中的冰升华为水蒸气而去除的干燥方法。
4。脂质体: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
5.缓释制剂: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药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的制剂。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注射剂有何特点?
答:①药效迅速,作用可靠;②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制剂;③适用于昏迷、不能吞咽或其他消化系统障碍的患者用药;④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时、定位、定向的药效. 2.常用的物理灭菌法有哪些?
答:(1)热压灭菌法:用饱和水蒸汽排尽空气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灭菌。(2)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100℃,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药剂.(3)低温间歇灭菌法:80℃加热1小时,20~25℃下放置24小时,连续操作三次以上,适用于不耐热药剂,灭菌效果差,须加防腐剂。
3.简述热原除去的方法。
答:除去的方法有(1)高温法(2)酸碱法(3)吸附法(4)蒸馏法(5)反渗透法(6)超滤法(7)其他:某些特殊的离子交换法和凝胶滤过法也可用于除去热源.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12分。
1.试述片剂制备中出现片重差异超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是:①颗粒流动性不好,流人模孔的颗粒量时多时少,引起片重差异过大,应重新制粒或加入较好的助流剂如微粉硅胶等,改善颗粒流动性,②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致使流入模孔内的物料时重时轻,应除去过多的细粉或重新制粒,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造成加料的重量波动也会引起片重差异超限,所以应保持加料斗内始终有1/3量以上的颗粒,④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例如下冲外周与模孔壁之间漏下较多药粉,致使下冲发生“涩冲”现象,必然造成物料填充不足,对此应更换冲头、模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