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大陆海岸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再加上大小岛屿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千米。海岸有3种类型:基岩海岸、平原海岸、生物海岸。山东和辽东半岛海岸、杭州湾以南海岸以及台湾东海岸,绝大部分属基岩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属生物海岸。三角洲与三角湾海岸、淤泥质平原海岸及泥沙质海岸属平原海岸。 1、组成
在垂直于岸线的海岸横剖面上,海岸有下列组成部分:
①海岸(狭义)。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 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
②海滨。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如海崖、沙丘等),包括后滨和前滨。有人认为海滩尚应包含与海滩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的水下部分。后滨指由海崖、沙丘向海延伸到前滨的后缘,其上发育暴风浪所形成的滩肩,有高度不大的陡坎或陡坡。滩肩向海一侧的边界为海滩坡度突变处,称肩顶或滩肩外缘。前滨指肩顶至低潮线之间的滩地。邻近肩顶的前滨部分,通常坡度较陡,也称滩面。
③内滨。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有些内滨存在水下沙
坝和水下浅槽。
④外滨。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但有些学者未划 出内滨,而将自低潮线开始的向海延伸部分(包括上面的内滨)统称为外滨。 ⑤近岸带。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的范围内。
10~20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