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来源:爱go旅游网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一、红外光谱的特征性

通过对大量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的研究,处于不同有机物分子的同一种官能团的振动频率变化不大,即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这是因为连接原子的主要为价键力,处于不同分子中的价键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有限!即各基团有其自已特征的吸收谱带。

例:2800~3000cm-1:-CH3特征峰;1600~1850cm-1:-C=O 特征峰;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

—CH2—CO—CH2— 1715cm-1 酮

—CH2—CO—O— 1735cm-1 酯

—CH2—CO—NH— 1680cm-1 酰胺

二、红外光谱的分区

习惯上把化合物的4000~400cm-1范围的中红外区的红外光谱划分为四个区域。

1、X–H 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X=O、N、C、S, …;

2、叁键及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2500~1900cm-1;

3、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cm-1;

4、X–Y伸缩振动,X–H 变形振动区:<1650cm-1;

指纹区:1330~650cm-1,X–C(X≠H)键的伸缩振动及各类变形振动。

特征区:某些官能团的伸缩振动。

特点:吸收峰比较少,同一官能团存在于不同的化合物中,吸收峰位置变动不大,特征性较强,可以用来鉴定官能团。

指纹区:某些分子的骨架振动。

特点:振动频率对整个分子结构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分子结构的细微变化,引起该区域的变化十分地灵敏,可用于鉴别不同化合物。

1、X–H 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

X代表O、N、C、S时,对应醇、酚、羧酸、胺、亚胺、炔烃、烯烃、芳烃及饱和烃类的 O–H、N–H、C–H伸缩振动。

(1)O–H

醇与酚:游离态(浓度小),3640~3610cm-1,峰形尖锐;

缔合(浓度大),3300cm-1附近,峰形宽而钝。

羧酸:3300~2500cm-1,中心约3000cm-1,谱带宽。

(2)N–H

胺类:游离,3500~3300cm-1;缔合,吸收位置降低约100cm-1。

伯胺:3500~3400cm-1,吸收强度比羟基弱;

仲胺:3400cm-1;吸收峰比羟基要尖锐;

叔胺:无吸收。

酰胺:伯酰胺:3350~3150cm-1附近出现双峰;

仲酰胺:3200cm-1附近出现一条谱带;

叔酰胺:无吸收。

(3)C–H

烃类:3300~2700cm-1范围,3000cm-1是分界线。

不饱和碳(三键、双键及苯环)>3000cm-1;

饱和碳(除三元环外)<3000cm-1。

炔烃:~3300cm-1,峰很尖锐;

烯烃、芳烃:3100~3000cm-1;

饱和烃基:3000~2700cm-1,四个峰。

–CH3:~2960(s)、~2870cm-1(m)

–CH2–:~2925(s)、~2850cm-1(s)

>CH–:~2890cm-1

醛基:2850~2720cm-1,两个吸收峰。

巯基:2600~2500cm-1,谱带尖锐,容易识别。

2、叁键及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2500~1900cm-1)

叁键、累积双键(–C≡C–、–C≡N、>C=C=C<、–N=C=O、–N=C=S)谱带为中等强度吸收或弱吸收。干扰少,容易识别。

(1)C≡C(2280~2100cm-1)

乙炔及全对称双取代炔在红外光谱中观测不到。

(2)C≡N(2250~2240cm-1,谱带较C≡C强)

C≡N与苯环或双键共轭,谱带向低波数位移20~30cm-1。

3、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cm-1)

双键包括C=O、C=C、C=N、N=O。

(1)C=O

1900~1650cm-1,峰尖锐或稍宽,其强度都较大。 羰基的吸收一般为最强峰或次强峰。

变化规律:

酰卤:吸收位于最高波数端,特征,无干扰。

酸酐:两个羰基振动偶合产生双峰,波长位移60~80cm-1。

酯:脂肪酯,~1735cm-1;不饱和酸酯或苯甲酸酯,低波数位移约20cm-1。

羧酸:以单体存在时,?O-H在3550cm-1有一个尖峰,?C=O在1760cm-1附近有一个强峰;以二聚体存在时,?O-H在3200~2500cm-1内有一个宽峰,?C=O向低频位移至1710cm-1附近。

醛:在2850~2720cm-1范围有m或w吸收,出现1~2条谱带,结合此峰,可判断醛基存在。

酮:1725~1705cm-1,唯一的特征吸收带。

酰胺:1690~1630cm-1,缔合态约1650cm-1。

伯酰胺:~1690cm-1(Ⅰ),1640cm-1(Ⅱ)

仲酰胺:~1680cm-1(Ⅰ),1530cm-1(Ⅱ),1260cm-1(Ⅲ)

叔酰胺:~1650cm-1

酰胺Ⅰ带:羰基伸缩振动峰;酰胺Ⅱ带:N-H变形振动峰; 酰胺Ⅲ带:C-N伸缩振动峰。

(2)C=C

1680~1600cm-1,强度中等或较低。

烯烃:1680~1610cm-1;

芳环骨架振动:苯环、吡啶环及其它芳环,1650~1450cm-1。

苯: ~1600、1580、1500、1450cm-1

吡啶:~1600、1570、1500、1435cm-1

呋喃:~1600、1500、1400cm-1

喹啉:~1620、1596、1571、1470cm-1

(3)N=O

硝基化合物存在两个强吸收峰,分别为硝基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峰。

?as ?s

脂肪族: 1580~1540cm-1 1380~1340cm-1

芳香族: 1550~1500cm-1 1360~1290cm-1

4、X–Y伸缩振动,X–H 变形振动区(<1650cm-1)

(1)C–H变形振动

烷烃:

甲基

a. 甲基(CH3)碳氢

不对称变形振动(?as):1465cm-1;对称变形振动(?s):1375cm-1

b. 偕二甲基(CH(CH3)2)的甲基碳氢

不对称变形振动(?as):1385cm-1;对称变形振动(?s):1370cm-1

c. 叔丁基的甲基碳氢(C(CH3)2)

不对称变形振动(?as):1395cm-1;对称变形振动(?s):1365cm-1

亚甲基(CH2)碳氢(变形振动?:1465cm-1)

次甲基(CH)碳氢(不特征)

烯烃:

面内摇摆振动:1420~1290cm-1,强度较弱,不特征。

面外摇摆振动:1000~650cm-1,强度较强,容易识别,可用于判断烯氢的取

代个数以及顺反异构体情况。

芳环:

面内变形振动:1250~950cm-1,应用价值小;

面外变形振动:910~650cm-1,可判断取代基的相对位置。

苯:910~670cm-1

单取代:770~730cm-1(vs),710~690cm-1(s)

二取代: 邻位:770~730cm-1(vs)

对位:860~800cm-1(vs)

间位:810~750cm-1(vs),725~680cm-1(s)

三取代:

1,3,5-三取代:865~810cm-1(s),765~730cm-1(s)

1,2,3-三取代:780~760cm-1(s),745~705cm-1(s)

1,2,4-三取代:885~870cm-1(s),825~805cm-1(s)

(2)C–O、C–C、C–N伸缩振动(1300~1000cm-1)

醇、酚:C–OH伸缩振动位于 1250~1000cm-1,强吸收峰。

伯醇:1050cm-1;仲醇:1100cm-1;叔醇:1150cm-1。

酚:1200cm-1

醚:C–O–C伸缩振动位于 1250~1050cm-1,强吸收峰。

酯:C–O–C 伸缩振动位于1330~1000cm-1,强吸收峰。

酸酐:C–O–C 伸缩振动位于 1300~1050cm-1,强而宽吸收峰。

饱和碳氢化合物:C–C骨架振动位于1250~720cm-1。

脂肪胺:C–N伸缩振动位于1230~1050cm-1。

红外光谱图的解析方法

红外光谱谱图包含了许多的信息,通过谱图的解析,通常可以确定分子的某些官能团,初步了解某些精细结构,如分子的骨架、官能团的位置等立体化学的信息,从而推断出分子的可能结构。为了作出更为确定的判断,有时还要借助其他的物理化学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进一步加以佐证。

一、红外光谱解析的基本步骤 1. 计算分子的不饱和度;

2. 确定分子中所含官能团(>1500cm-1);

3. 指纹区确定分子的结构细节(1500~600cm-1);

4. 核磁共振谱、质谱的佐证;

5. 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分子的不饱和度U的计算:

U=1+n4+1/2(n3–n1)

式中,n4, n3, n1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原子的数目。

例:C7H6O不饱和度的计算: U=1+7+1/2(0-6)=5

不饱和度意义:

U=0 分子中双键或环状结构;

U=1 分子中可能含一个双键或一个环;

U=2 分子中可能含两个双键,或一个双键和一个环,或一个三键;

U=4 分子中可能含一个苯环;

U=5 分子中可能含一个苯环和一个双键。

1、鉴定已知化合物的结构

(1)样品与标样在同样条件下测出红外光谱图,并进行对照(观察峰位、峰强是否一致),完全相同则可肯定为同一化合物(极个别例外,如对映异构体)。

(2)若无标样,则可找标准谱图(如Sadtler标准红外图谱)进行对照,这时必须注意下面两点:

① 所用仪器与标准图谱是否一致,仪器分辨率不同则某些峰的细微结构上会有差别。

② 测试条件(指样品的物理状态、浓度及溶剂等)与标准图谱是否一致。若不同则图谱也会有差异,尤其是溶剂因素影响较大,因为溶剂常常在红外有吸收。

2、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1)准备性工作:了解样品的来源、背景,通过分析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来预测反应产物,以及谱图中可能出现的杂质峰;

(2)经元素分析或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测定分子量,推出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3)确定分子所含基团及化学键的类型,先观察高波数范围(1350cm-1以上)基团特征吸收峰,指定谱带的归属,并兼顾1350~1000cm-1谱带,检测出官能团,估计分子类型;

(4) 观察位于1000~650cm-1的C–H变形振动吸收峰,确定烯烃和芳香环的取代类型。若这一区域没有强吸收峰,通常表明为非芳香结构;

(5)最后将未知化合物的红外谱图与标样的谱图或标准谱图核对,判断未知化合物的结构与标准谱图相应的化合物是否相同。若未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还需要结合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其他谱图综合分析。

二、红外光谱解析实例

例1:未知物分子式为C8H16,其红外图谱如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谱图解析:

由分子式可计算出该化合物的不饱和度为1,即该化合物具有一个烯基或一个环。

3079cm-1处有吸收峰,说明存在=C-H,因此该化合物为烯,在1642cm-1处还有C=C伸缩振动吸收,更进一步证实了烯基的存在。

910、993cm-1处的C-H弯曲振动吸收,说明该化合物有端乙烯基,1823cm-1的吸收是910cm-1吸收的倍频峰。

从2928、1462cm-1处存在较强吸收,以及2951、1379cm-1处的较弱吸收,可知该

未知物含有CH2多,CH3少。

综上可知,未知物为正构端取代乙烯,即1-辛稀。

例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0,其红外光谱如下所示,试推测其分子结构。

谱图解析:

该化合物的不饱和度U=1+8+1/2(0-10)=4,该化合物可能含有苯环;

1600cm-1、1500cm-1为苯环的骨架伸缩振动峰;

3100~3000cm-1有吸收,可能是由苯环的C=C-H伸缩振动引起的;

745cm-1、695cm-1以及2000~1700cm-1间的吸收峰,说明苯环是单取代的;

3000~2800cm-1及1372cm-1分别为甲基、亚甲基伸缩和变形振动吸收峰。

综上所述,该化合物为乙基苯。

例3: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10H12O,试从其红外谱图推测其分子结构。

谱图解析:

未知物的不饱和度U=1+10+1/2(0-12)=5,该化合物可能含有苯环;

1700cm-1 强而尖的C=O伸缩振动峰,说明羰基的存在;

2820cm-1、2720 cm-1为醛基质子的伸缩振动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3400cm-1处的吸收峰很弱,不能认为是O-H或N-H的存在;

1610cm-1、1575cm-1为苯环的骨架振动,表明有苯环;

1390cm-1、1365cm-1处的吸收峰,说明有偕二甲基;

830cm-1说明苯环是对位取代的。

综上所述,此未知物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