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8395692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1.18
(21)申请号 201820706655.4(22)申请日 2018.05.10
(73)专利权人 南京赛力克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
司
地址 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应天大
街772号1号楼202室(72)发明人 李祥 王长安 (51)Int.Cl.
E01D 22/00(2006.01)E01D 19/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08395692 U(54)实用新型名称
墩柱加固结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修补加固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墩柱加固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桩、固设在基桩顶面上的墩柱、固设在墩柱顶面上的盖梁,所述基桩外围设有筒状的第一加固钢板,基桩与第一加固钢板间留有空隙,第一加固钢板位于基桩顶部,且第一加固钢板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墩柱底部外围;所述墩柱外围设有筒状的第二加固钢板,墩柱与第二加固钢板间留有空隙,第二加固钢板顶部外侧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若干盖梁植筋,盖梁植筋向上延伸至盖梁内,第一加固钢板与第二加固钢板内侧的空隙内均浇注高强灌浆料;这种墩柱加固结构具有可以对墩柱整体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的优点。
CN 20839569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墩柱加固结构,包括基桩(1)、固设在基桩(1)顶面上的墩柱(2)、固设在墩柱(2)顶面上的盖梁(3),其特征是:所述基桩(1)外围设有筒状的第一加固钢板(11),基桩(1)与第一加固钢板(11)间留有空隙,第一加固钢板(11)位于基桩(1)顶部,且第一加固钢板(11)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墩柱(2)底部外围;
所述墩柱(2)外围设有筒状的第二加固钢板(21),墩柱(2)与第二加固钢板(21)间留有空隙,第二加固钢板(21)顶部外侧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若干盖梁植筋(31),盖梁植筋(31)向上延伸至盖梁(3)内,第一加固钢板(11)与第二加固钢板(21)内侧的空隙内均浇注高强灌浆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柱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加固钢板(21)内侧设有若干垂直植筋(22),垂直植筋(22)一端与第二加固钢板(21)固接,另一端伸入墩柱(2)内且指向墩柱(2)轴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墩柱加固结构,其特征是:若干所述垂直植筋(22)朝向第二加固钢板(21)的一端竖直向下弯折,垂直植筋(22)的竖直部分与第二加固钢板(21)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柱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加固钢板(21)内壁上设有环状凸块(23)。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墩柱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加固钢板(21)顶部套设有第一防护钢板(24),第一防护钢板(24)内壁与盖梁植筋(31)固接,第一防护钢板(24)底端与第二加固钢板(21)外侧采用贴角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墩柱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盖梁(3)底面上设有第二防护钢板(32),第二防护钢板(32)通过螺栓(33)固定在盖梁(3)底面,且环绕第一防护钢板(24)设置,第一防护钢板(24)与第二防护钢板(32)的连接处采用贴角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墩柱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加固钢板(21)沿其长度方向由若干段拼接而成,相邻两段之间采用坡口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墩柱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加固钢板(11)、第二加固钢板(21)、第一防护钢板(24)和第二防护钢板(32)均为半圆拼接而成,接口处采用坡口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墩柱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高强灌浆料(4)为C3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
2
CN 208395692 U
说 明 书墩柱加固结构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修补加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墩柱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早期建成的桥梁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其结构质量会出现明显退化;当桥梁上出现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其结构直接受到损伤,也会导致各种桥梁病害。采用替换墩柱或基桩的方式对桥梁进行维修时,工程量大,资源投入多。对于病害较轻的桥梁,可以通过直接加固的方式进行修复,保证其安全系数的同时减少投入。[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0259563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桩柱结合部位快速加固体系,它包括墩柱和墩柱单桩,墩柱位于墩柱单桩上,墩柱和墩柱单桩的结合处设有外包钢板箍,外包钢板箍通过植入钢筋连接在墩柱和墩柱单桩的结合处,墩柱、墩柱单桩、外包钢板箍和植入钢筋之间浇注有高强灌浆料。
[0004]这种桥梁桩柱结合部位快速加固体系对原有结构的影响较小,避免对原有结构造成进一步破坏的同时起到较好的加固作用,但仅仅针对墩柱与墩柱单桩的连接处进行加固,无法对墩柱和墩柱与盖梁相接处的病害起到修复加固作用。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墩柱加固结构,其具有可以对墩柱整体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的优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0007]一种墩柱加固结构,包括基桩、固设在基桩顶面上的墩柱、固设在墩柱顶面上的盖梁,所述基桩外围设有筒状的第一加固钢板,基桩与第一加固钢板间留有空隙,第一加固钢板位于基桩顶部,且第一加固钢板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墩柱底部外围;[0008]所述墩柱外围设有筒状的第二加固钢板,墩柱与第二加固钢板间留有空隙,第二加固钢板顶部外侧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若干盖梁植筋,盖梁植筋向上延伸至盖梁内,第一加固钢板与第二加固钢板内侧的空隙内均浇注高强灌浆料。[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固钢板和浇注在其内侧的高强灌浆料大大提升了桥梁墩柱的结构强度;第一加固钢板设置在基桩顶部和墩柱底部外围,其内侧浇注高强灌浆料使墩柱与基桩进一步固接;设置在第二加固钢板外侧的盖梁植筋能有效阻止墩柱相对盖梁发生平移,即使墩柱与盖梁更好地固接。上述结构施工过程简单,同时实现了对墩柱整体的全面有效的保护。[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加固钢板内侧设有若干垂直植筋,垂直植筋一端与第二加固钢板固接,另一端伸入墩柱内且指向墩柱轴心。[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垂直植筋使第二加固钢板与墩柱固定连接,可以避免第二加固钢板因为自重而从高强灌浆料上下滑或脱落。[0012]进一步设置:若干所述垂直植筋朝向第二加固钢板的一端竖直向下弯折,垂直植
3
CN 208395692 U
说 明 书
2/4页
筋的竖直部分与第二加固钢板固接。[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部可以大大增加垂直植筋与第二加固钢板的连接面积,使垂直植筋与第二加固钢板连接更稳固。[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加固钢板内壁上设有环状凸块。[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加固钢板内侧浇注高强灌浆料后,环状凸块嵌入高强灌浆料,可以将第二加固钢板很好地固定在高强灌浆料上,避免第二加固钢板因为自重而从高强灌浆料上下滑或脱落。[0016]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加固钢板顶部套设有第一防护钢板,第一防护钢板内壁与盖梁植筋固接,第一防护钢板底端与第二加固钢板外侧采用贴角焊接。[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防护钢板将盖梁植筋和第二加固钢板顶部包裹,且第一防护钢板底端与第二加固钢板外侧采用贴角焊接封死,可以避免盖梁植筋暴露在空气中被腐蚀,大大延长墩柱加固结构的使用寿命。[0018]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梁底面上设有第二防护钢板,第二防护钢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盖梁底面,且环绕第一防护钢板设置,第一防护钢板与第二防护钢板的连接处采用贴角焊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防护钢板与盖梁底面贴合,且第二防护钢板与第一防护钢板的连接处采用贴角焊接封死,防止空气从第一防护钢板与盖梁底面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防护钢板内侧,可以对盖梁植筋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0020]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加固钢板沿其长度方向由若干段拼接而成,相邻两段之间采用坡口焊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段拼接安装第二加固钢板,可以降低施工难度。[0022]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钢板、第二加固钢板、第一防护钢板和第二防护钢板均为半圆拼接而成,接口处采用坡口焊接。[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钢板均为两个半圆拼接而成,施工过程简单。[0024]进一步设置:所述高强灌浆料为C3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3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体积增大,将第一加固钢板与第二加固钢板内侧充分填充,避免存在气泡空腔降低加固后的墩柱的结构强度。
[00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27]1、对墩柱主体、墩柱与基桩连接处、墩柱与盖梁连接处均能起到加固作用;[0028]2、加固过程中对原有结构的影响较小,避免加重桥梁病害;[0029]3、施工难度低,过程简单。附图说明
[0030]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墩柱加固结构示意图;[0031]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0032]图3是图1中E部分的放大图;[0033]图4是图1的B-B截面图;[0034]图5是图1的C-C截面图;
4
CN 208395692 U[0035]
说 明 书
3/4页
图6是图1的D-D截面图;
[0036]图7是实施例2中第二加固钢板和高强灌浆料之间连接关系图。[0037]图中,1、基桩;2、墩柱;3、盖梁;4、高强灌浆料;11、第一加固钢板;12、锚栓;21、第二加固钢板;22、垂直植筋;23、凸块;24、第一防护钢板;31、盖梁植筋;32、第二防护钢板;33、螺栓。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9]实施例1:一种墩柱加固结构,如图1所示,墩柱2底端固设在基桩1上,墩柱2顶端固设有盖梁3,墩柱2和基桩1外围分别设有第二加固钢板21和第一加固钢板11,第二加固钢板21和第一加固钢板11内侧浇注高强灌浆料4,第二加固钢板21顶部外侧固设有伸入盖梁3的盖梁植筋31。
[0040]如图1和图2所示,墩柱2外围的第二加固钢板21为分段拼接而成,第二加固钢板21各节段的顶部内侧均环绕固设有若干垂直植筋22,垂直植筋22一端与第二加固钢板21连接,另一端伸入墩柱2并指向墩柱2轴线。因为墩柱2较高,分段拼接安装第二加固钢板21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设置垂直植筋22可以将第二加固钢板21固定在墩柱2上,避免第二加固钢板21由于自重从高强灌浆料4上滑脱。[0041]如图3所示,垂直植筋22朝向第二加固钢板21的一端竖直向下弯折,垂直植筋22的竖直部分与第二加固钢板21固接。大大增加垂直植筋22与第二加固钢板21的连接面积,使其连接更稳固。[0042]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加固钢板11设置在基桩1顶部外围,通过锚栓12固定在基桩1上,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墩柱2底部外围。第一加固钢板11和浇注在其内侧的高强灌浆料4将墩柱2底部与基桩1顶部包裹,增强了墩柱2和基桩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使墩柱2与基桩1进一步固接。
[0043]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加固钢板21顶部外侧环绕固设有若干盖梁植筋31,盖梁植筋3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伸入盖梁3。伸入盖梁3的盖梁植筋31与盖梁3保持相对固定,同时盖梁植筋31环绕固设在第二加固钢板21外,则能有效阻止墩柱2相对盖梁3发生平移,即使墩柱2与盖梁3进一步固接。[0044]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加固钢板21顶部外围设有第一防护钢板24,第一防护钢板24将盖梁植筋31包裹,且第一防护钢板24底端与第二加固钢板21外侧采用贴角焊接;盖梁3下表面环绕墩柱2设有第二防护钢板32,第二防护钢板32通过螺栓33固定在盖梁3下表面并与盖梁3紧密贴合;第一防护钢板24与第二防护钢板32的连接处采用贴角焊接。第一防护钢板24和第二防护钢板32较好地将盖梁植筋31包裹在内,避免盖梁植筋31暴露在空气中被腐蚀,大大延长了墩柱加固结构的使用寿命。[0045]如图4~6所示,第一加固钢板11、第二加固钢板21、第一防护钢板24和第二防护钢板32均为半圆拼接而成,接口处采用坡口焊接。各筒状钢板均为两个半圆拼接而成,便于施工安装。
[0046]如图1所示,高强灌浆料4采用C3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C3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体积增大,将第一加固钢板11与第二加固钢板21内侧充分填充,避免存在气
5
CN 208395692 U
说 明 书
4/4页
泡空腔降低加固后的墩柱2的结构强度。[0047]具体实施过程:
[0048]在墩柱2上对应第二加固钢板21各节段顶部高度处,环绕钻孔植入垂直植筋22,将第二加固钢板21各节段由下而上依次焊接在垂直植筋22上,同一节段的两半圆钢板和相邻两节段的钢板间采用坡口焊接。从第二加固钢板21底端注入高强灌浆料4,直至填充整个第二加固钢板21内侧空腔。[0049]用锚栓12将第一加固钢板11的底部固定在基桩1上,第一加固钢板11的两半圆板之间采用坡口焊接。从第一加固钢板11底端注入高强灌浆料4,直至填充整个第一加固钢板11内侧空腔。
[0050]环绕第二加固钢板21顶部外侧沿竖直方向向上植入盖梁植筋31,在盖梁植筋31与第二加固钢板21外套设第一防护钢板24,在盖梁3底面上环绕第一防护钢板24固设有第二防护钢板32,第二防护钢板32通过螺栓33紧密贴合在盖梁3底面,且第一防护钢板24分别与第二防护钢板32和第二加固钢板21的连接处采用贴角焊接。[0051]实施例2:一种墩柱加固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第二加固钢板21各节段内壁上设有环状凸块23,待浇注的高强灌浆料4凝固后,凸块23与混凝土卡接,避免第二加固钢板21由于自重从墩柱2上滑脱。
[0052]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6
CN 208395692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图2
7
CN 208395692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3
图4
8
CN 208395692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5
图6
9
CN 208395692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7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