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小红没上当。
2、录制有关轻信陌生人上当受骗的内容。如:自己在家时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在公共场所迷路了随便跟陌生人走等造成不良后果,选择适合幼儿看的有关打击拐卖儿童的记录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小红没上当”,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
1、导幼儿讨论:小红如果轻信了陌生人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2、观看并讲述录象内容,引导幼儿明白遇事要动动脑筋,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幼儿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4、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儿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里,你该怎么办?
(2)在家门口玩,有不认识的人要带你去玩或去买东西吃,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你走,你该怎么办?
(3)你一个人在家时,若有人敲门或门铃向了,你该怎么办?
(4)在幼儿园里玩,有不认识的人来接你,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
三、活动结束
请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受。
活动反思: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教育很重要。现在家里就一个孩子,父母上班在外,经常留一个孩子在家,对于孩子在家的安全就格外重要。如不动电、不动气等。陌生人敲门等幼儿怎样处理,这是孩子要掌握的技能。在超市和父母走丢怎么办?有陌生人来接怎么办等。在活动中,幼儿知道求救老师、家长。有的幼儿还知道大声喊叫。在超市里还知道广播、打电话等。幼儿都能掌握。
附赠材料:
幼儿园有效备课的原则
幼儿教师要想有效备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考原则
教学活动的筹备,是教师研读教学内容、分析儿童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流程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必须经过充分的思考,才能在心中留下印记。很多教师打开备课本就想查阅其他教师的教案或网上现成的案例,这样虽然便捷,却“不走心”,无法对该活动有深刻的理解,导致在教学活动现场依然茫然和糊涂。当活动过程中产生混乱或问题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些混乱或问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早知道,而这个“早知道”就是认真备课应该达到的效果。而且,参考他人的备课还会导致自己的思想被東缚,容易被他人的思路带着跑,从而使自己的大脑麻木、僵化。
所以,教师在筹备教学活动时,思考是很重要的。不要急着去看其他人的已有教案,而应自己先来分析一下本教学活动是在什么主题背景之下产生的,主题的目标是什么,本活动承载的目标又是什么,本活动涉及的领域发展和情感态度发展有哪些,儿童在前一段时间都有怎样的经验积累,等等。如此这般地把事前研究与课后反思结合在一起,一定会为教师的能力带来很大的提升。
(二)交流讨论原则
当然,备课只是一个人的思考,而每个人都有可能受个人局限等原因而无法把教学
活动筹备得十分完善。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对教材不够熟悉,对儿童的发展状况不够了解,更容易出现思考不够全面设计安排不够科学等问题。因此,备课时除了思考外,教师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这也被称作“集体备课”。很多幼儿园把集体备课作为平行班教师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就是整合大家的智慧共同思考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集体备课的基础是每位教师事先都进行过的思考,不然,大家坐下来时都是稀里糊涂的,既没有思路也没有困惑,又能讨论些什么呢?有些幼儿园在集体备课时会进行分工,比如,某人备某几个活动,某人备另几个活动,等等。这样一来,集体备课时间,大家就习惯于只听某人谈想法嗯嗯嗯”“好好好”地附和,争鸣和讨论消失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不会被发现了。所以,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需要事先对所要讨论的活动进行思考,带来自己独特的想法以及感到困惑、迷茫的问题在讨论的时候尽可能把困惑、问题都抛出来,并把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不同想法及理由也提出来,从而产生讨论、质疑、争议,这才是真正有的集体备课
(三)实事求是原则
教学活动筹备的结果是要真实地实施活动,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尽量尊重现实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备课态度认真,有时候会把所使用的教具材料设计得非常先进、高端、复杂,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根本无法使用,这样的“备”,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条件、课程的实际进程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来筹划整个教学活动。比如,筹备教唱新歌时,要思考自己班级的孩子是否已具备理解这个歌曲内容的经验,如果没有,是否应该增加一个谈话环节;如果已经有了,是否可以缩短开场的启发环节,抑或把这个经验的准备放在该教学活动之前的生活环节去渗透……总之,要想筹备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教师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充分准备原则
备课,就是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做好一切准备。这个准备既包含教师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也包括教具、操作材料、器材设备、辅助资料等的物质准备,更包含儿童的前期经验准备。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要求教师能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老教师不要有“反正我以前开展过这个活动,没啥大问题”的骄傲心态,年轻教师则不要有“大概就这样了”的马虎心态。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践行“终身备课的理念,即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要认真地思考,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物质准备,是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保障,它既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载体(如图片、动画、手偶等),也包括设备和环境的准备(如电脑的运用、桌椅的摆放等)。这些准备如果不充分,很有可能会引起环节之间的不流畅,进而打乱幼儿顺畅的思维,或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破坏他们愉快而饱满的学习情绪。而儿童的前期经验准备则是教学活动是否能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因为学前教育不像中小学教育那样有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集体教学的最大意义是帮助儿童在现有的经验基础上向“最近发展区”迈进,所以儿童到底在前期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能力和情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筹备中最需要考虑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